邱蘊琛
(鄭州升達經(jīng)貿(mào)管理學院,河南鄭州 451191)
淺談《茶經(jīng)》的美學特色及英譯研究
邱蘊琛
(鄭州升達經(jīng)貿(mào)管理學院,河南鄭州 451191)
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唐代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堪稱茶書典籍代表。從古至今,國內(nèi)外茶文化愛好者與專家對這部茶書典籍的研究從未停止過。本文在闡述《茶經(jīng)》的美學特色的基礎上,以翻譯美學為視角,探討了翻譯美學下《茶經(jīng)》的英譯策略,以促進中國茶文化的對外傳播和交流。
《茶經(jīng)》;美學特色;英譯研究
《茶經(jīng)》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還蘊含著濃厚的美學價值。全書7500余字將栽茶、采茶、制茶、飲茶、產(chǎn)茶、錄茶、詠茶等內(nèi)容盡收其中,文字之精煉讓人嘆為觀止。該書不僅內(nèi)容豐富、內(nèi)涵深邃,而且文中有詩歌、典故、傳說,多并列對偶駢儷句式,行文形式有一種整飭之美。成功的《茶經(jīng)》的英譯不僅要準確傳達出原文本的茶學信息,也應再現(xiàn)原文本的美學特色。
《茶經(jīng)》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第一部茶文化系統(tǒng)著作。對于該書的作者陸羽,后人用這樣一句話來評價“一生為墨客,幾代作茶仙”。陸羽不僅是對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研究的“大家”,也是一位極富人格理想和審美情趣的“墨客”。《茶經(jīng)》一書用7000余字將茶的種植采摘制造的方法和技術完整地記錄下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總結性。用“言簡義豐”四個字來形容該書再恰當不過了。除了“言簡義豐”,該書還有一大特點,“如詩如畫”。陸羽在記錄茶香形狀,烹茶之水,煮茶之火候,烹煮技藝,品茶之器及飲茶之感受等茶學知識與經(jīng)驗時,將自身的人格理想和審美情趣賦予其中,使得全書都散發(fā)出美的內(nèi)涵。
在翻譯美學理論中,譯者是審美主體,原文是審美客體。要想再現(xiàn)或再造審美客體之美,就必須全方位、多層次地分析對審美客體進行美學分析?!胺切问较到y(tǒng)”指的是語言內(nèi)容中隱含的精神要素,“形式系統(tǒng)”與“非形式系統(tǒng)”是相生相成、形意相融的。對于“形式系統(tǒng)”美的翻譯,譯者可以對詞語、句式、風格進行審美選擇和審美加工完成。對于“非形式系統(tǒng)”的美,譯者有多種呈現(xiàn)形式,比如精準的用詞、客觀質樸的句式或程式化的段落。通常情況下,運用美學基本原理進行翻譯活動時,需把兩者合而論之。
翻譯美學認為,翻譯既要準確無誤地傳達出原文的概念意義,又要再現(xiàn)原文的藝術表現(xiàn)力。《茶經(jīng)》是一部科學性、藝術性兼具的茶學典籍。它不僅是一部記錄了大量茶學知識的技術專著,也是一部介紹中國茶文化的文學作品。因此,筆者以翻譯美學為視角,從質樸美、形色美、辭格美和動態(tài)美四個方面分析了《茶經(jīng)》的美學特點,并以“傳情”和“達意”為翻譯原則,再現(xiàn)了原文之美。
2.1質樸美
《茶經(jīng)》是一部記錄中國茶學知識的技術專著。所以,它的寫作更注重茶學技術信息的傳達。在“之具”、“之器”、“之意”等章節(jié)中,陸羽對茶葉、茶器、茶具的種植、采制、性質、功能等方面的描述,樸實無華。因此,這部書對問題基本要求是“客觀準確”。以翻譯美學的視角看,“客觀準確”更能夠達到陳詞達意的效果,是一種質樸美。以第四章“之器”中對茶器的描述為例,原文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都籃,以悉設諸器而名之。以竹篾,內(nèi)作三角方跟,外以雙篾闥者經(jīng)之。以單篾纖者縛之,遞壓雙經(jīng),作方眼,使玲瓏。”
譯者將其譯成:
“The Tote Basket is thus named because it is used to carry a whole sot of tea utensils.The inferior side of the basket is woven with bamboo sawalis in a triangle—hole pattern.The exterior is woven horizontally with single bamboo strips and entwined vertically with double bamboo strips into a squares—hole pattern.Knitted this way,the basket looks disphanous and exquisite.”
可見,譯者在翻譯這段話時遵循了翻譯學中的審美原則,力求“達意”。這種譯法可以準確無誤地傳達出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展現(xiàn)出一種“質樸美”。
2.2形色美
審美主體在對審美客體進行美學分析時,往往會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茶經(jīng)》中,陸羽對茶的審美主要體現(xiàn)在色,香,味,形等直觀外在形態(tài)上。基于這種審美感知,陸羽才能把這種審美體驗貫穿到全書的撰寫中,賦予該書一種獨特的美學藝術內(nèi)涵。第四章“之器”中,陸羽對湯色和器具色彩的描述就十分注重形色之美。比如:
“茶作白紅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益茶。”
在人類的審美視野中,形色是最基本的外在美。從“形式系統(tǒng)”的角度分析,這段話結構緊湊,還運用了排比和對比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體現(xiàn)出一種層次美。從“非形式系統(tǒng)”的角度分析,這段話不僅用鮮明的色彩強調(diào)了審美視覺效果,還傳達出了茶道茶藝的特質,即講求精神享受??傊?,這段話不僅是對茶道茶藝的客觀說明,而且折射出作者的審美取向和情趣。這段話的譯文是:
“In contrast,snow white bowls from Xingzhou kilns will set of the tea so up a reddish hue.Likewise,tea bow ls from Shouzhou have a yellowish shade,against which the tea in side will turn purple.Worse still,the brownish color of the bowls from Hongzhou will result in a murky tea soup.Those unpleasant colors doom porcelain wares from these kilns unsuitable for tea bowls.”
從譯文中可以看出,譯者力圖再現(xiàn)原文之美。對于原文中隱含的“形式系統(tǒng)”的層次美,譯者用幾個邏輯連接詞進行了“還原”?!癷n contrast”、“l(fā)ikewise”和“Worse still”這三個邏輯連接詞使得譯文在語言形式上既有整體的層次美,有體現(xiàn)出清晰的邏輯美,達到了與原文同樣的美學效果。對于原文中關于茶湯和茶器色彩描寫的詞語,譯者用英文中的對應詞忠實地進行了再現(xiàn),實現(xiàn)了和原文一樣的審美視覺效果。
2.3辭格美
漢語的表達有很多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存在很大的感性色彩。正是這種感性色彩,才賦予了漢語的美感。這一點在古代典籍中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茶經(jīng)》也不例外。陸羽撰寫《茶經(jīng)》時,靈活地運用了比喻、層遞和對比等多種修辭手法。以書中茶具的質地、色澤與茶湯的色彩搭配為例,原文這樣描述:
“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p>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陸羽對茶道茶藝是非常講究的,不僅鑒別細微,而且分類等級嚴格。為了說明細微的鑒別,等級的分類,陸羽用到了兩組比喻,三個排比,使得原文筆調(diào)干凈利落而又形象多彩。譯者將其譯成:
“If the Xing porcelain is described as snowy white.then the Yue porcelain Call be said a sicycrysta1.This makes the second gap.What’s m ore.tea soup looks reddish in the bowl of whit e Xing porcelain.while the soup shines like emerald in the bowl of jade Yue porcelain.”
譯者基本保留了原文的排比和層遞辭格,使原文的審美價值得到再現(xiàn)。為了更加符合英文的行文特征,便于譯文讀者理解和接受,譯者用“what is more”揭示出來原文最后一個單句的隱含關系。原文中有“銀”、“玉”、“雪”、“冰”四個喻體,這四個喻體形象將瓷的質地和種類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出來。但是,在英文中并沒有與“銀”和“玉”審美價值相當?shù)膶?。譯者別出心載,為這兩個喻體分別增加了喻底“valuable”和“invaluable”。這種譯法不僅傳達了原文的“義”,形象地展示了瓷器的質地之美。同時,在行文上,前后對應、結構整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背后都蘊藏著與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密不可分的美。漢語最大的特點就是重想象、講意境、重音韻。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將漢語的獨特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對《茶經(jīng)》的英譯,不僅是中國茶學知識和茶文化對外傳播和交流的必然要求,對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提升我國文化地位、促進中西方文化融合也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翻譯美學對《茶經(jīng)》的英譯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不僅要進行語言上的轉換,還要深入挖掘原文的審美意蘊,并通過譯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語言表達方式再現(xiàn)或再造出來。
[1]劉士聰.漢英·英漢美文翻譯與鑒賞[M].南京:譯林出版,2003.
[2]王大偉.漢譯英中信息處理的若干辦法[A].楊自儉.英漢語比較與翻譯[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邱蘊?。?983-),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