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明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西安 710105)
淺析茶文化視野下的中日茶包裝設計比較
陳智明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西安 710105)
茶文化是現(xiàn)代茶包裝設計的源泉和文化根基,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地方特色。茶包裝是溝通生產(chǎn)與消費的橋梁,是品茶消費行為的導航儀,同時也是承載和傳播茶文化重要客船。茶葉包裝設計從材料的選擇、圖案設計以及色彩的運用等方面都基于各國的茶文化風貌。
文化視野;茶葉包裝;設計比較
茶深深根植于中華沃土,培育出絢麗的茶文化,也是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內(nèi)涵文化相融合的瑰寶。陸羽的《茶經(jīng)》記載:“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盛于國朝?!辈栉幕瘡纳褶r(nóng)嘗百草開始,歷經(jīng)西漢三國南北朝,到唐朝茶文化空前興盛,唐宋元明清直到現(xiàn)在,飲茶的習俗世代相傳,長盛不衰,中國文人們將飲茶發(fā)展為一門生活藝術(shù)。在中國唐朝時代扎根的茶文化,隨著遣唐使將茶帶到了日本,并逐漸展成為日本的茶道。歷史文化背景、人文精神、審美意識、民族性格等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出兩國的茶文化向著不同的方向進行發(fā)展。
1.1中國茶文化之形貌
中國人飲茶幾千年,開始是將茶作為食物,然后作為藥物,后來成為飲品,并最終發(fā)展為一門生活藝術(shù)。茶不僅消暑解渴、益于養(yǎng)生,以茶待客,以茶會友更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茶藝主要指泡茶的技藝和品嘗的藝術(shù),主要有獻茗、受茗、聞香、觀色、嘗味、反盞等六道禮序,茶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主要是通過沏、賞、聞、飲、品嘗過程中的各種身心感受和中華文化內(nèi)涵相融合,形成具有鮮明中國印象的茶文化。一是庶民文化。茶成為百姓日常生活中,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必需品,茶可解渴、提神、祛火、消食,可以滿足人們“養(yǎng)身”的需求;二是雅士文化。茶是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之一,文人雅士飲茶不是為了止渴,而是文人以茶會友,相敘吟詩聯(lián)句,抒發(fā)情懷,排遣內(nèi)心的孤寂,以茶釋情懷;”三是儒道佛文化。茶之中國茶文化吸取了“佛道儒”三家思想之精華,通過飲茶貫徹了道家的“五行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儒家的“仁、義、理、德”的道德觀念以及中庸的和諧精神。
1.2日本的茶文化之形貌
在中國唐朝時代扎根的茶文化,在日本的奈良、平安時期,由遣唐僧人傳入了日本。日本茶道在師承中國茶法之后,茶在日本生根發(fā)芽,并融入了日本的特有文化、國民精神以及思想意識,高度講究文化修養(yǎng)。在發(fā)展過程中雖有起有落,但最終還是為茶道的發(fā)展增添不少的新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茶道文化。一是注重修心。日本茶道精神的根基在于“和、靜、清、寂”,倡導人人平等,追求內(nèi)心愛好潔凈,強調(diào)“禪茶一味”,學茶也就是在學佛,學佛必須學茶,追尋“無我”的境界;二是注重養(yǎng)性。日本茶道追求輕松愉悅品茶意境,融合文人書畫藝術(shù)、吸收日本插花元素,營造和諧的茶室環(huán)境,讓客人在感受飲茶情趣的同時終領(lǐng)會自由茶境;三是注重牟利。日本飲茶文化先是由權(quán)勢之人接受之后而來形成茶道,尤其是飲茶習俗在武士階層中的廣泛傳播,茶道作為一種權(quán)威的象征,也曾是當時最好的社交手段。梳理日本茶道文化歷史變遷,日本茶道在師承中國茶法之后,善于思索與探討,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革新為日本獨特的茶道精神。
2.1日本茶包裝設計
日本的茶道傳入初期受到中國的茶文化的影響較重,在發(fā)展過從“和、靜、清、寂”禪宗思想到“侘”之美的草庵茶道,再到江戶時代在文人墨客中興起的日本煎茶,茶包裝形象依然映射出日本茶文化意境。
敬意精微。在日本茶道中“敬”是指心存誠敬、尊重,主客之間平等互愛,珍惜以茶相會的機緣,相互心存敬意。日本的茶包裝設計從版式、色彩到材質(zhì)都呈現(xiàn)出高雅、精微之美,利用不俗的氣質(zhì)闡釋對飲者的最高敬意。墨跡是日本茶包裝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在茶包裝設計選用與不同風格的字體,運用大量的漢字書法作為構(gòu)圖及表達的主題,或者以墨跡來充當圖形,充實包裝版面,滲透精微的書院氣息;掛軸作為傳統(tǒng)茶室中的第一重要道具。在日本諸多的茶包裝上都與卷軸中字畫的布局形式相似,商標的構(gòu)圖與傳統(tǒng)字畫版式存在一定相似度,與書法字體相呼應,構(gòu)成令人凝神屏氣的精微之美;而當品茶者打開層層疊疊將茶葉裹得嚴嚴實實的包裝,或者解開緊緊的特殊繩結(jié)時,無疑是拉近了人與物之間的關(guān)系,精微而極具高明的設計表達了對品茶者的敬重之情。
順和自然。“和”是指主客之間的和諧、取悅,也指人以外的人與物、與環(huán)境的和諧。日本茶道中追求意境的和諧,如茶道與插花相結(jié)合展現(xiàn)出主客之間,人與空氣、人與光線等環(huán)境之間的閑寂、幽雅的和諧境界。在茶道精神的影響下,設計中也講究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追求豐富的肌理效果,利用材料與紙張時,希望有良好的觸覺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美的心靈感受;另外,大自然中花紅柳綠的設計元素也粉墨登場,在設計中大膽地運用果色系,如紫粉、桔褐、黃橙之類的自然界色彩,而無飾線體、英文、卡通漫畫等設計元素順應潮流趨勢,順和社會發(fā)展。
空寂恬靜?!凹拧笔侵钙胶汀⒓澎o、“無”之境界。在茶的包裝中也能體會到茶道“寂”之精神。黑字純色底的茶包裝色彩設計可以說“和敬清寂”是茶道精神追求,就如包豪斯“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黑色設計風格穩(wěn)重、平和,易于讓人和茶道的空寂恬靜聯(lián)系在一起。
清潔簡素?!扒濉笔侵腑h(huán)境清潔,優(yōu)雅、整齊,也指飲茶人必須保持心靈的清凈無垢;佛是茶的升華,茶是佛的禪心。佛與茶的共同訴求是心,佛要清除人類心的雜塵,茶則是洗凈上面的污垢,身體洗禮水。日本茶包裝設計中常以大面積的空白配以商標性的文字,“簡而不減”的版面就是集中了包裝之純凈,包裝之神韻,呈現(xiàn)出無形勝有形的簡潔素凈之大美。
2.2中國茶包裝設計
貼近百姓。千百年來茶就成為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大眾消費,中國的茶包裝更多的是從包裝的結(jié)構(gòu),包裝的材料,以及包裝外在的裝飾元素等方面進行構(gòu)思。民間傳說是我國文化的寶貴財富,大多數(shù)的民俗是把飲茶的精神內(nèi)容貫徹于日常生活之中,將茶葉生產(chǎn)地的民間傳說,及其中人物形象或動物的形象為包裝設計的主要設計元素,表現(xiàn)出濃郁的當?shù)孛耖g文化氣息,反映出茶的民俗文化。具有民俗文化的包裝設計元素,不僅能提升品牌的文化價值的同時,還更好的適應民間大眾、尋常百姓的消費需要;除此之外簡潔的包裝外形,質(zhì)樸的材質(zhì)、低廉的設計成本也是大眾設計考慮之首要元素。
文人之意。茶與書、畫、琴、棋等共同具有的清雅、質(zhì)樸的特質(zhì),是茶包裝設計的文化基點所在。中國人自古就有品茗、吟詩、作賦、唱曲等閑情逸致生活的向往,將傳統(tǒng)道家觀點與現(xiàn)實消費者的青睞相結(jié)合,無形中增添了茶葉的文化氣息,而以表現(xiàn)茶文化的品茶對弈、吟詩作賦、琴簫相奏、揮毫潑墨等雅人之事,為茶葉包裝設計提供很好的設計素材,同時也表現(xiàn)出儒家“和合”之氣;中國畫中筆與墨、情與景的結(jié)合,超凡脫俗,這點正好與茶文化的“靜”和“雅”不謀而合;傳統(tǒng)的山水圖案、花鳥圖案、瓦當和拓印,加上古書法的遒勁有力或清新雋秀,配以古典的吉祥色彩,為茶包裝設計錦上添花,且能突儒雅渾厚之文人之氣。
禮儀之最。中國是禮儀之邦,中華民族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倡導道德至上,注重倫理,重禮尚往來。饋贈禮術(shù)中,不管是走親訪友,還是拜訪高朋茶無疑為“禮”之首選。設計者也是通過茶包裝設計來增加禮品的貴重感和價值感,從而表達對訪者的尊敬之意。茶包裝設計中通過花開富貴、龍鳳呈祥、祥云瑞氣、花團錦簇等圖案,與厚重的“中國紅”、大地般的棕色系、皇家宮廷的富貴之金銀色,尊貴的紫色等富麗堂皇的色彩相結(jié)合,來賦予對飲茶者的敬仰與尊愛。
清凈之態(tài)。茶不僅能消暑解渴,也能靜心養(yǎng)神。清靜之美在體現(xiàn)了一種意境,能讓人有一種放松和休息之感,帶來一種清凈的感受。不同的茶葉需要根據(jù)其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色彩設計方案,綠色常常是茶包裝設計的首選顏色,因為寧靜的綠色營造出平靜祥和之氣,給消費者以基本的情感認同。色彩在視覺表現(xiàn)里是最敏感的因素,能撥動人內(nèi)心的琴弦,明快的冷色調(diào),清新的綠色彩,深沉的墨綠色洋溢出清靜之美。
天然之物。在“道法自然”思想的影響下,茶葉包裝出現(xiàn)了許多親近于大自然的設計。首先注重從自然材料尋找設計靈感。設計者充分考慮包裝材料的視覺、觸覺的感受,例如以天然的竹、木、麻等設計的料,為茶制作天然質(zhì)樸的外衣;其二聚茶之美。品茶講究審茶、觀茶、品茶三道程序:審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審看茶葉,觀茶是看茶葉的形與色,品茶既要品湯味還要嗅茶香,而茶葉的魅力集中體現(xiàn)在茶包裝上。其三是巧奪天工的技藝。茶葉包裝中常以竹篾編織的茶簍、用木頭制作的木盒、用麻編織的繩帶作為包裝中的設計形態(tài),而這些遠離塵世的浮華,歸功于大自然的渾然天成。
茶文化與茶包裝設計之間相互感應及茶包裝設計表現(xiàn)形態(tài)都吸收了茶文化的底蘊,同時,茶文化又為茶包裝設計的形態(tài)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日本的茶文化師出于中國,茶文化傳入日本后,日本結(jié)合禪宗和本國文化傳統(tǒng),完成了對中國茶文化的改造。因中日茶文化“精神內(nèi)涵”相同,所以呈現(xiàn)在茶包裝許多相似因素,因發(fā)展水土不同,在設計中也展現(xiàn)出兩國不同的茶文化風貌。通過研究也希望中國茶包裝設計能取長補短,在傳承本國茶文化的同時,能在茶包裝設計創(chuàng)新方面能推陳出新。
[1]陸羽.茶經(jīng)[M].南科技出版社,2004.
[2]松井康彥[日].茶文化史[M].巖波書店,1979.
[3]夏兵張士康汪一飛等.中國茶文化底蘊下的現(xiàn)代茶包裝探索[J].農(nóng)業(yè)機械,2012(12):110-112.
[4]席志新.中國茶包裝設計中的文化理念[J].文藝爭鳴,2010(8):144-146.
[5]袁宙飛.日本茶道視野下的日本平面設計之美[J].貴州大學學報,2013(12):52-56.
[6]周易華.中國茶文化對茶葉包裝設計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陳智明(1978-),女,四川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