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維平
(沈陽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遼寧沈陽 110168)
論陶瓷茶咖具的個性化設計研究
苗維平
(沈陽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遼寧沈陽 110168)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居民對生活品質追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對于陶瓷品與日用品的需求從以前的實用變成了現(xiàn)在的追求人性化和個性化。陶瓷茶咖具,作為一種日常用品和藝術品的結合體,越發(fā)成為很多人心中體現(xiàn)生活品味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陶瓷市場上的茶咖具設計者們也在不斷追求產品的人性化和個性化,以期滿足現(xiàn)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陶瓷茶咖具;個性化設計;應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經濟水平的提高,科技的發(fā)展,居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人們對于陶瓷品與日用品的需求從以前的實用變成了現(xiàn)在的追求人性化和個性化。陶瓷茶咖具,作為一種日常用品和藝術品的結合體,越發(fā)成為很多人心中體現(xiàn)生活品味不可缺少的元素。愛好品茶賞茶的居民更加注重茶咖具的應用,個性化的茶咖具設計也是他們美好生活品質和較高藝術欣賞力的一種體現(xiàn)。因此,陶瓷市場上的茶咖具設計者們也在不斷追求產品的人性化和個性化,以期滿足現(xiàn)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本文首先探討了茶文化與茶具的發(fā)展,進一步研究了陶瓷茶咖具個性化的定義;講述了陶瓷茶咖具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最后闡述了個性化設計在陶瓷茶咖具中的體現(xiàn)。陶瓷茶咖具的個性化設計既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也能體現(xiàn)設計者的技藝,好的個性化的陶瓷茶咖具更是一種藝術欣賞。市場會越來越歡迎這些個性化的陶瓷茶咖具。
茶文化是我國燦爛奪目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沉淀和傳承。茶文化的發(fā)展與茶具的發(fā)展一樣,有其特殊的歷史歷程和脈絡。茶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中,而后在神農嘗百草后,茶作為能治百病的神藥出現(xiàn)在三國時期的華佗書中。茶真正作為一種飲品要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時候的文人雅士以飲茶為風尚,是士大夫的一種身份象征。茶飲到了唐朝開始盛行,并且開始向外輸出,現(xiàn)在朝鮮和日本的茶文化就是當時唐朝傳入的。宋代茶品開始盛行,并且茶行業(yè)也開始興起。各地開始大規(guī)模的種植茶葉,各大商戶也會收集茶葉進行加工。明清時期的茶產業(yè)成為一種正式的產業(yè),并且是我國對外出口的重要商品,茶開始向西方國家輸出,英國的茶文化就是十九世紀從我國傳入的。
茶具的發(fā)展也有其自身的歷史脈絡。根據(jù)相關文獻記載,在唐朝以前,還沒有相關的專門用來飲茶的器具,到了唐朝開始,茶具被開始記載。據(jù)相關古書記載,唐朝的茶具主要以質樸的風格為主,其功能主要就是用來裝茶,茶具的材質也主要以陶瓷為主,風格多為質樸簡單。到了宋代,茶具的品質和設計等開始發(fā)生變化,這和當時的宋代茶文化息息相關。宋代是茶文化的興盛時期,茶開始形成一個產業(yè)。飲茶再也不是皇族和文人雅士的特權,很多茶社開始興起,茶開始走入千千萬萬家。因此,在茶文化如此興盛的時期,茶具的風格開始變得多樣,并且顏色也更為鮮艷,材質也變得多種多樣,但仍然以陶瓷品為主。當時的茶具又分為茶壺和茶杯,據(jù)相關文獻記載,茶壺一般為黑色,而茶杯一般和茶壺相配套。明清時期,茶具的設計變得更加多樣,茶具的顏色也變得多種多樣,景泰藍就是當時的茶具中的藝術品。據(jù)說在明清后期,茶具開始變得返璞歸真,茶具設計開始以白色和黑色為主。
最早的設計主要以實用性為主,實用性是大多數(shù)物品的普遍功能。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實用性已經不再成為設計者們設計產品的主要目標了,他們有時候會在設計的物品上添一朵花,畫一個人,或者把碗做得更深一些,更平一些等等。這些設計使得一些陶瓷品變得具有一些個性化和人性化。
現(xiàn)階段,個性化的設計已經成為市場設計的主流,客戶的需求早已遠遠不能靠實用性去滿足了。在這種時候,設計者們開始要思考怎樣會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個性化,更加受到市場的歡迎。陶瓷茶咖具個性化設計變得很流行。所謂個性化設計就是將設計者的思維與客戶的需求結合在一起的一種過程。不同的客戶對于個性化追求不一樣,例如小資產階級對于個性化的定義是茶咖具小巧精致并且具有一定的藝術氣息,而專業(yè)品茶者對于茶咖具的要求是古樸和有質感,看上去有歷史沉淀。但是,總的來說,個性化的設計他的宗旨就是以人為本。把人放在首位,客戶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因此,對于個性化設計的設計者們而言,任何材料、功能和形式的設計都應該圍繞人來選擇。材料的選擇有的可能偏愛陶瓷里面加一點別的東西,有的喜歡純陶瓷制品。對于功能也是,有的比較看重實用性,有的則比較看重藝術性,有的以好玩為主。形式就更加多種多樣了,有的人喜歡陶瓷茶咖具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茶杯茶壺,有的人喜歡將自己的茶壺茶杯設計得古靈精怪,具有一些藝術氣息等等。所以,所謂個性化設計無非就是把不同人的口味展示在不同的作品中,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陶瓷茶咖具的產生來源于東方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自從我國的茶文化輸出西方以來,西方開始將茶文化和咖啡文化相互融合,設計出了一套既適合飲茶又適合喝咖啡的器皿,就是現(xiàn)在市場上非常流行的茶咖具。就現(xiàn)階段而言,西方的茶咖具設計都比較先進和前衛(wèi),有很多個性化的作品產生。相較于西方國家,我們國家的陶瓷茶咖具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3.1盲目跟風
盲目跟風,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是我國目前陶瓷茶咖具設計的主要缺陷?,F(xiàn)階段,我國設計者們普遍從西方借鑒陶瓷茶咖具設計的風格。但是卻缺乏自身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這和其他領域的設計如出一轍,比如服裝設計,房屋設計,甚至娛樂設計都是照搬照抄西方或者別的國家。長此以往,我們國家的創(chuàng)新能力只會越來越落后。也是因為現(xiàn)階段的中國市場急功近利,沒有時間來思考。以利潤為導向的設計者們沒有耐心去設計適合中國人的陶瓷茶咖具。凡是曾在市場上流行過的,不管是在歐美市場還是東亞市場,只要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設計者們就樂意設計,商家更加樂于接受。久而久之,中國就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陶瓷茶咖具個性化設計作品。許多設計作品都是對外國作品的模仿和再創(chuàng)造和再加工。這對于建立一個創(chuàng)新型國家是有百弊而無一利的。
3.2缺乏底蘊
中國的茶文化有其自身的文化底蘊,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一塊瑰寶。茶具的產生和發(fā)展也有其自身的歷史歷程。陶瓷茶咖具,作為一種中西方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不管是在設計風格上還是設計形式上都需要花費相當多的精力。對于這種器皿的設計,還考驗了很多設計者們的文化底蘊以及知識層面?,F(xiàn)在市面上的陶瓷茶咖具設計作品中,多數(shù)呈現(xiàn)出了西方咖啡文化的洋氣與精致,卻很少有呈現(xiàn)中國茶文化的沉淀與厚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大多數(shù)設計者們應當轉變觀念,在設計陶瓷茶咖具時,應當時時刻刻想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對于陶瓷茶咖具的設計,筆者希望設計們能夠多多了解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也希望在設計時能夠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融入其作品中。
在現(xiàn)階段的個性化陶瓷茶咖具中,個性化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功能。現(xiàn)階段的個性化陶瓷茶咖具,主要功能體現(xiàn)在飲茶與喝咖啡的結合。大多數(shù)陶瓷茶咖具都有飲茶和喝咖啡相結合的功能。茶壺的設計以中國式形狀為主,而茶杯的設計就比較體現(xiàn)個性化,現(xiàn)在很多的茶杯設計得有一點咖啡杯的風格,開口比較大,茶杯內身比較淺,茶杯附有一個茶把子可以用來端茶。同時還配有一把比較長的湯匙,用來攪拌咖啡。由此可以看出,好的陶瓷茶咖具必須具備飲茶和喝咖啡兩種功能。第二,顏色。個性化的陶瓷茶咖具顏色多種多樣,有比較古樸的黑白配色,有很鮮艷的大紅顏色,也有底蘊深厚的青色。各種不同的顏色反映不同的風格。對于當今陶瓷藝術品,大多數(shù)顏色以白色為底色,然后再在器皿上畫上一幅畫或者寫上一首詩,抑或是在上面裝點一點飾品。因此顏色與風格的搭配應當合理,不要把一個作品弄得不倫不類。第三,風格。對于不同的消費者,作品的風格也會不一樣。有的消費者偏好中式的風格,整個一套陶瓷茶咖具都有一股濃厚的古色古香味道,完全是以中國的茶具風格來設計的茶咖具。有的消費者則偏愛西方的風格,于是整個茶咖具的設計以西方的咖啡杯設計為主。
綜上所述,陶瓷茶咖具,作為一種日常用品和藝術品的結合體,越發(fā)成為很多人心中體現(xiàn)生活品味不可缺少的元素。愛好品茶賞茶的人更加注重茶咖具的應用,個性化的茶咖具設計也是他們美好生活品質和較高藝術欣賞力的一種體現(xiàn)。因此,陶瓷市場上的茶咖具設計者們也在不斷追求產品的人性化和個性化以期滿足現(xiàn)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陶瓷茶咖具的個性化設計既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也能體現(xiàn)設計者的技藝,好的個性化的陶瓷茶咖具更是一種藝術欣賞。市場會越來越歡迎這些個性化的陶瓷茶咖具。
[1]聶桂平姜佳稚.后工業(yè)化時代陶瓷茶具造型語言的多元化[J].設計,2012(2):82-83.
[2]閆麗敏,張?zhí)m芝.人性化與個性化設計在日用陶瓷造型設計中的應用[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12(3):155-158.
[3]曾力,耿偉潮,孟君等.新時期茶具的創(chuàng)新設計及發(fā)展趨勢淺談[J].科學導刊.2013(17):176-178..
[4]張亞林,謝鑫輝.日用陶瓷的“可玩性”與藝術性[J].文藝爭鳴,2010 (12X):53-56.
[5]周彤,章晨.論陶瓷茶咖具的個性化設計[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3(24):99-100.
苗維平(1979-),女,遼寧省沈陽市,文學學士,研究方向:產品造型設計,產品創(chuàng)新性設計開發(f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