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容(宜賓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宜賓644000)
?
基于英語語言特色的茶藝表演翻譯研究
王澤容
(宜賓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宜賓644000)
摘要:翻譯工作者們利用對茶藝表演的英語翻譯將中國的傳統(tǒng)茶藝精神和內(nèi)涵傳播出去,弘揚了中華文明,使茶藝表演不只是一種表演形式而是成為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手段。但在英語翻譯中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體現(xiàn)不了源文化、翻譯忽略美感、錯誤的用詞等等,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當培養(yǎng)專業(yè)的茶藝表演翻譯工作者,而這些工作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茶文化功底和不同翻譯技巧,這樣才能準確而生動地翻譯茶藝表演。
關鍵詞:茶藝表演;英語;語言特色;翻譯研究
茶藝表演始源于中國,發(fā)揚于日本,隨著中日兩國文化交流頻繁增加,茶藝表演逐步回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并成為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茶藝表演是將日常泡茶技術進行藝術加工,形成一套行云流水般的極具觀賞性的表演。觀賞者通過緩慢而優(yōu)美的肢體語言感受茶道的內(nèi)涵,靜靜聆聽茶水滾落瓷杯中的清脆聲響和解說員聲情并茂的解說,將所聽所看轉(zhuǎn)化為一種內(nèi)心的愉悅感,和表演者傳達出的意境形成共鳴。近幾十年,中國茶藝有了很大程度的發(fā)展,并得到人們的推崇和傳承,因為茶藝表演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揚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所以解說員通過茶藝表演向外國友人介紹和宣傳我國傳統(tǒng)茶道是很有意義的。但是,在對外講解時必然會有很多翻譯的問題,所以我們研究茶藝表演的英語翻譯在語言上的特點是很有必要的。
茶文化從唐代發(fā)展以來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如今,亦注重創(chuàng)新和兼容,許多茶藝表演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隨著中國在國際貿(mào)易的經(jīng)濟地位不斷提高,與國際經(jīng)濟交流愈加頻繁,越來越多的英語翻譯工作者期望將中國的茶藝表演藝術傳播到海外,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而對于茶藝表演翻譯的研究,正是走出國門的前提,也是提高翻譯形象的基礎。對表演的翻譯目前呈現(xiàn)如下的特點:
1.1茶藝及茶藝表演研究的小眾性。在CNK數(shù)據(jù)庫以“茶藝表演”為關鍵詞搜索,提及的文章共3016篇,其中涉及“翻譯”的只有3篇。由此可以看出,茶藝及茶藝表演的研究過少,尤其是對翻譯茶藝表演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還處于呀呀學語的狀態(tài)。雖然有不少人研究了茶藝存在的問題和提出了對策,但是很少有人對茶藝表演翻譯的研究成果進行具體綜述。筆者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原因是茶藝翻譯范圍相比茶學和茶道的研究范圍較為狹窄和局限。
1.2茶藝表演研究的必要性。隨著中外交流與合作的增進,對外宣傳茶藝表演傳達茶道精神是必然的,這不僅能促進我國茶葉的貿(mào)易發(fā)展,還能夠為我國茶葉文化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目前,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世界上通用語言是英語,通用的文字是英文。而我們?yōu)榱诵麄鞑栉幕?,傳遞中國傳統(tǒng)精神就必須借助英文表達,這就需要我們對茶藝表演的翻譯進行研究。
1.3茶藝表演翻譯研究有一定的困難。在解說員對茶藝表演進行解說時使用的專業(yè)詞匯是中國特有的詞匯如品茗、修身養(yǎng)性等等,這些具有中國風的語言雖然有一些翻譯人員將其直譯,但是在英語語言中是空缺的。所以在研究茶藝表演翻譯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如何準確的表達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同時還能保持表演解說的原汁原味。就拿品茗為例,在很多研究工作者的成果中,會將品茗的“品”字翻譯成“savor”,其實這是不精確的。通過查找英語國家的詞匯資料,就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出現(xiàn)“savor tea”之類的現(xiàn)象,同時還發(fā)現(xiàn)英美國家的人們是用“sip”和“tea”搭配使用的。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在翻譯茶藝表演時不僅要準確的表達表演的過程和含義,更要正確使用英語本身的詞語搭配,使其符合英語邏輯,還要盡可能的保持中國語言所表達的韻味,不能僵硬地翻譯。例如,Green tea is a non一fermented tea with qualities often known as "one tender and three greens ".這句話本是對綠茶的“一嫩三綠”即茶青嫩,外形綠、湯水綠、葉底綠的翻譯,中文中的一排“綠”的描寫體現(xiàn)了中國語言的優(yōu)美、平衡和簡約的特點,而不是生硬地翻譯成“l(fā)ooks green,water green and dregs green”。之前的翻譯生動而準確的表達了綠茶的特點,符合英語本身的語言特色,使得讀者能夠容易的理解。
在對茶藝表演的翻譯中會出現(xiàn)信息缺失或是意思扭曲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傳統(tǒng)茶藝走向世界,限制了茶藝表演的發(fā)展。目前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體現(xiàn)不了源語文化;忽視翻譯的美學等。
2.1體現(xiàn)不了源語文化。在語言上,英語的表達形式和方法與中文迥然不同,在翻譯的時候,有些翻譯工作者只是簡單的對應翻譯,而不能夠體現(xiàn)中文所帶有的情景和感情,同時,也不能夠體現(xiàn)英語本身結(jié)構的完整性和平衡性。例如,在茶藝表演中有一系列的動作表述的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庇谩皃our the tea into every cup in order,we should bear these four words in mind,low,fast,even and end.”翻譯此意卻是遠遠不夠的。簡單的八個字代表的可是一套復雜而又韻味的表演動作,不是簡單的粗淺的直譯,這樣不能夠體現(xiàn)歷史沉淀的厚重感。我國的語言在描述表演的時候,往往會用詞簡潔而幽美、精煉而意遠,但是翻譯成英文時,往往會要使用大量的詞匯描述其隱藏的內(nèi)容,這樣就缺少了中華語言所帶來的魅力。相反,一味的追求簡潔明了的表述而使要描述的內(nèi)容含糊不清,使外國讀者云里霧里的,這也是不對的。
2.2忽略翻譯的美感。英語講究時態(tài)、被動主動、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等等要求,定語過長要求后置,不能讓整個句子看起來頭重腳輕;要多用分局、從句而不是一個長句看起來冗長無趣;在翻譯中不僅存在英語語言特色不夠突出不能體現(xiàn)英文的美感的同時也不能夠體現(xiàn)表演動作的美感。一個簡單的溫杯,卻包含著很多舞蹈動作,在翻譯的時候需要具體解釋這些動作。
為了能夠順利地翻譯茶藝表演,將中國的傳統(tǒng)茶藝文化傳播到全世界,就需要培養(yǎng)專門的翻譯茶藝的專業(yè)人才。而專業(yè)的人才應當具備什么樣的素養(yǎng)呢?我們就此問題具體分析。
3.1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翻譯保持熱情和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如果翻譯工作者連翻譯茶藝表演的熱情都沒有,那么他是不會熱衷于研究茶藝表演所展現(xiàn)的藝術美,也就不能準確地向外國友人傳遞茶文化的精神,也就架不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3.2熟悉茶學,熟知茶藝表演每個動作背后的歷史典故。出于茶文化的特殊性,翻譯者需要熟知基本的茶文化用詞,才能與外國友人交流圍繞茶文化的話題,例如:green tea(綠茶)、scented tea(花茶)、tea pot(茶壺)、tea spoon(茶匙)、tea saucer(茶碟)、tea tray(托盤)等等詞匯。要表述茶藝表演所傳達的精神內(nèi)涵,就需要翻譯人員具有嚴謹?shù)姆g態(tài)度和鉆研精神,才能深刻體會到茶藝表演所帶來的文化底蘊。
3.3運用不同的翻譯技巧。將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靈活運用,在保證譯文的美感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英語語言的原有的詞語搭配方式。運用單一的翻譯方法會使讀者感到無聊,所以多樣化的翻譯不僅能豐富譯文的情感還能夠補充譯文的原意,使得句子更加飽滿。除此之外,翻譯者還要遵循英語語言結(jié)構和詞語搭配,英語的語言往往帶有本國的習俗風情、帶有獨特的表達特點和變化方式.
3.4注意英語翻譯中不符合英語使用習慣的詞匯。由于中外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在遣詞造句方面也有不一樣的使用方法。同樣的一句話翻譯成英文很有可能不符合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因此,翻譯工作者在翻譯茶藝表演時要注意英語詞語的使用語境,結(jié)合國外當?shù)氐娘L俗習慣,采用合理的詞語搭配使得讀者能夠一目了然。
翻譯工作者們利用對茶藝表演的英語翻譯將中國的傳統(tǒng)茶藝精神和內(nèi)涵傳播出去,弘揚了中華文明,使茶藝表演不只是一種表演形式而是成為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手段。但在英語翻譯中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體現(xiàn)不了源文化、翻譯忽略美感、錯誤的用詞等等,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當培養(yǎng)專業(yè)的茶藝表演翻譯工作者,而這些工作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茶文化功底和不同翻譯技巧,這樣才能準確而生動地翻譯茶藝表演。
參考文獻
[1]李丹、巢勁云,文化介入的茶藝表演解說詞翻譯[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1(11):50-58
[2]曾亮.茶學專業(yè)英語教學探討[J].才智,2012(28):245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SuL-rUlgEcjidljB-pI6Ctk4dyab3 joPcqPRyMx_Go5BMbb-gtUfs7BJPlkjQwA9AmP9QLmLh5VpiNC5jLy7Ia
[4]鄭鶴彬、張瓊玉,基于跨文化視角的英漢互譯歸化異化策略———以《茶藝英語》課程教學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116-117
[5]李泉潔,我國茶藝英語研究現(xiàn)狀述評[J],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1):91-95
[6]張桂華,楊湧,馬春玲,中國茶藝表演賞析及英譯[J],海外英語,2012(4):168-169
[7]黃汝干,中國茶文化對外交流與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J],農(nóng)業(yè)考古,2010(2):37-39
[8]楊俊惠,淺析英語在中國茶產(chǎn)業(yè)對外交流與貿(mào)易中的作用[J],海外英語,2014-4 :128-129
作者簡介:王澤容(1979-),女,四川宜賓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