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帥(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004)
英國小說中的茶文化內涵探析
楊帥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004)
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文化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發(fā)展而不斷的變化著。當茶葉進入英國后,對英國社會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以及精神生活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逐漸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英國茶文化。與此同時,茶葉也成了許多英國小說家的創(chuàng)作主體,在很多英國小說作品中都能看到對英國社會飲茶場景的描述,文學與茶文化的融合,進一步推動了英國茶文化的發(fā)展與成熟。鑒于此,本文對英國小說中的茶文化現象進行了賞析,以期對后人的研究有所借鑒價值。
英國;茶文化;小說
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發(fā)現,經過上千年的演變與發(fā)展,對當今社會的影響依然十分深遠。英國是世界上人均消費茶葉最多的國家,茶葉在英國社會的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早在1615年,英國的歷史文獻中就有關于茶的記錄,英國的第一批茶葉來自遙遠的中國,當這種被譽為“神奇的樹葉”進入英國社會后,迅速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尤其是新航路開辟以來,中英之間的茶葉貿易迅速發(fā)展,到了十八世紀,茶葉已經成為中西貿易中最主要的商品,這段時間也成為“茶葉世紀”。茶葉初到英國是被作為保健品來使用的,當時英國社會普遍認為這種來自異國風情的飲料,對預防中風、提神醒腦等藥用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能夠幫助英國人減少對咖啡和酒精的依賴,過上健康的生活。隨著茶葉進口量的增加以及工業(yè)革命帶來的繁榮,茶葉漸漸從上層社會的奢侈品變成大眾消費品,茶葉對英國人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并成為英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歷史學家約翰·戴維斯曾指出:再也沒有任何一樣商品,能夠像茶葉那樣對英國社會帶來如此深遠的影響。茶葉在英國的普及以及茶文化在英國的發(fā)展,其背后折射的是當時英國整個社會的全面變遷和重整。
在英國的小說作品中,處處可以看到對飲茶場景的描寫。與詩歌不同,小說無法像詩歌那樣,用一切華麗的、美好的詞語直抒胸臆的來歌頌和贊美茶葉。小說中的茶葉描寫大多將其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通過細致的描述茶會中場景和人物特色,來豐富人物性格特征,為整部作品營造生活化的場景,為劇情的發(fā)展進行鋪墊。下面我們以英國著名作家簡·奧斯汀為例,對英國小說中的茶元素進行了探討。
2.1簡·奧斯汀的茶緣
簡·奧斯汀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女作家,她出生于英國鄉(xiāng)村小鎮(zhèn)的一個書香家庭,受家庭教育氛圍的影響,她從小就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對小說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并奠定了扎實的寫作基礎。她的作品中沒有轟轟烈烈的社會變動和纏綿悱惻的愛恨情仇,而是將觸角伸向了身邊的小人物,用細膩的筆觸來描寫當時社會恬靜舒適的田園生活。簡·奧斯汀是茶的忠實信徒,對茶葉有著近乎瘋狂的熱情,她甚至花光了所有積蓄來購買茶葉和茶具,飲茶已經成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在與朋友的信函中無數次提到了茶葉,她囑咐她身邊朋友:如果發(fā)現了新的茶葉,一定要記得告訴她。因為她見了茶葉,就像貓見了老鼠一樣。不僅如此,她還喜歡觀察別人飲茶的舉止和方式,來猜測他人的性格特征和教養(yǎng)水平。這些都為她的小說創(chuàng)造打下了基礎。在她的小說作品中,處處可以看到關于茶葉的細致描寫。
2.2簡·奧斯汀小說中的茶描寫
2.2.1關于茶葉藥用價值的描寫
茶葉剛進入英國社會時,被當做一種神奇的健康飲品,茶葉的藥用價值和保健作用開始被英國社會認可。關于這一點,在簡·奧斯汀的小說中得到了細致的刻畫。在她的作品中,每當主人公身體出現不適時,就會需求茶葉的幫助。在小說《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當主人公范妮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回到家時,最期待的就是在門開的一剎那能有一杯熱茶在等著自己,飲用過妹妹端上來的茶點和熱茶之后,范妮感到整個人都煥然一新,所有的疲憊一掃而光,她的身體迅速的恢復了活力。連近日來一直困擾她的頭疼也好多了??梢姡谧髡叩墓P下,茶葉不但是一種飲品,更具有健康和養(yǎng)生的功效。簡·奧斯汀以細膩的筆觸,借助小說主人公的視角,將讀者帶入小說營造的情境中,來細致享受和品位茶葉的魅力,為茶葉在英國的普及和推廣貢獻了力量。
2.2.2關于茶會和茶舞會的描寫
出于對飲茶的喜愛,茶會成為當時英國社會進行社交和娛樂的重要場所。無論紳士還是小姐、太太,都愿意在閑暇時聚集在一起,邊享受茶點和茶飲,邊互相噓寒問暖、洽談生意或暢聊心事,進行一些社交活動。正如英國作家約翰遜博士提到的那樣:茶有時就是一個借口或者托詞,大家聚在一起是為了喋喋不休的聊天,無論是喝一杯茶還是喝二十杯茶的人,都是如此??梢姡诋敃r的英國,茶會變成了廣受歡迎的社會手段。在奧斯汀的小說《傲慢與偏見》中,茶會在上流社會中得到普遍歡迎,很多情節(jié)都是借助茶會的場景展開,茶會是一個增進友誼或者追求伴侶的絕好場所,柯林斯先生朝思暮想的一幕就是能夠和伊麗莎白一起參加茶會并暢聊。當時,參加茶會的紳士和女士在服飾和禮儀上有著嚴格要求,紳士要身著剪裁得體的燕尾服,頭戴高筒帽。女士身著雍容華麗的洋裝,佩戴白手套。紳士與女士舉止優(yōu)雅而得體,當有人從旁邊經過時都微笑點頭致意,所有茶具與點心都輕拿輕放,彰顯貴族風范和淑女風采。茶會上空縈繞著悠揚的音樂,精致的餐桌和精美的茶具相得益彰,還有各種各樣精致的點心放在精美的碟架上,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中,大家相談甚歡、感情融洽,與會之人已經不在乎喝的何種茶葉,也不在乎喝了多少茶葉,他們沉浸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所有的不快和爭吵都可以擱置一邊,小說中本內特先生一直對外甥柯林斯的阿諛奉承頗有微詞,經常對其進行嘲諷和挖苦。但是到了茶會上,這些都放下了,本內特對外甥的到來表示歡迎,并請他為在場的太太、小姐們朗誦詩歌。
除了茶會之外,茶舞會也是當時英國社會的一種文雅的社交聚會,在小說《諾桑覺寺》,簡.奧斯汀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場滑稽好笑的茶舞會場面,凱瑟琳和艾倫夫人終于有機會到巴思參加一場茶舞會,去之前她們都經過了精心打扮,從服裝、化妝到首飾都精心挑選。她們去的時候舞會已經開始了,偌大的舞廳內人頭攢動、擁擠不堪,她們費了好大勁才擠進人群,人流洶涌差點把她們擠散,她們的胳膊緊緊地抓在一起,頭上的裝飾也零亂了,身上的洋裝也起皺了,她們看不到誰在跳舞,只看到女士頭上高聳的羽毛在不住的晃動。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相對寬松的地方,她們心悸未平地看著來時的路,回想著進來時的那些風險,這嘈雜不堪的舞廳讓她們感到窒息。稍微放松一會,她們想去跳舞,可是一個人也不認識,也沒有紳士來請她們跳舞,她們尷尬的站在那里。終于到了休息喝茶的時間,她們跟著大廳的人群來到茶室。在那里,終于有個男士請她們喝了一杯茶,并簡單攀談了幾句。這也是她們這次茶舞會之旅的唯一亮點,也讓她們的心情稍微好一些。簡.奧斯汀為讀者描繪了一個活靈活現的茶舞會場景,也讓讀者對當時英國茶舞會的規(guī)矩和禮儀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是當時的茶舞會有固定的喝茶休息時間,大家可以喝茶來解渴和補充能量。二是茶舞會上,都是紳士主動邀請女士跳舞,當時英國上流社會普遍都經過基本的舞蹈和禮儀訓練。三是茶舞會是展示紳士風度和女士氣質的場合,紳士和女士在跳舞的時候不方便交談,在飲茶時可以互相溝通,合適的可以繼續(xù)交往。小說中當凱瑟琳夫人后來參加茶舞會時,在休息喝茶時與蒂爾尼先生相談盛歡,二人互生好感,由此結下了緣分。
2.2.3關于茶會中社會階層的描寫
在簡·奧斯汀所處的時代,盡管茶葉已經從上流社會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但貴族家庭的茶會布置和普通工人家庭相比,仍然有著巨大的差異。在《傲慢與偏見》中,作者細致刻畫了貴族家庭的茶會場景,衣著光鮮的太太小姐們圍坐在茶桌旁,親切的交談著,裝飾豐富華麗銀制大茶壺正放在爐子上燒水。貝內特小姐親力親為,細心地為眾人沏茶,茶桌上的餐點種類繁多、樣式也十分誘人。茶具和桌布也都十分講究,刀叉、餐巾、托盤、茶壺等一應俱全。對于英國貴族家庭而言,擁有一套精美昂貴的茶具并不僅僅是為了沏茶,更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財富。飲茶結束后,仆人們會為太太小姐們收走茶具,擺上牌具供大家消遣娛樂。與其說是一場茶會,不如說是一場大型的私家宴會。在小說《諾桑覺寺》中,范妮小姐鄉(xiāng)下父親家中的茶會布置顯得寒酸無比,在灰塵漫天的屋子里,只有一張痕跡斑斑的舊桌子和幾條椅子,桌子上的茶盤好像從來沒有洗過,顯得污垢不堪。牛奶放在桌子中間,上面飄著一層藍色的灰塵,看著令人作嘔。普通工人家庭就是用這樣的餐桌來飲茶,隨便一張桌子,擺上粗制的茶壺就可以飲茶,沒有那么多繁文縟節(jié)和禮節(jié)禮儀。人們享受茶會的目的是為了解渴和充饑。只有在周末,茶會才會稍微隆重一些,會多布置一些火腿、果醬等食物。通過茶會場景,我們清楚的看到當時英國社會鮮明的階級差異。
總之,經過幾百年的沿襲與繼承,飲茶從簡單的飲食文化中脫離出來,變成英國人傳統的、有規(guī)律的生活,發(fā)展成為一種高雅別致的生活的代名詞。茶葉的魅力折服了大批的英國文學家,著名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紅茶是我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源泉;著名劇作家皮內羅也說過:茶之所在,也是精神所在。飲茶時人們獲得個人的自我滿足感和家庭活的凝聚感,充分體現了英國人價值觀。這一點在英國小說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小說是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習慣和精神風尚的載體,茶葉也為英國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眾多如簡·奧斯汀一樣的英國作家,用生動的文字語言為我們勾勒出那名目繁多的茶會和舞會場景,直到今天仍為人津津樂道。
[1]簡伯華.茶與茶文化概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程翠英.英國紅茶文化的形成、特點及其影響[J].飲食文化研究,2004.(3).
[3]劉炳善編著.英國文學簡史[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4]張稚秀.孫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農業(yè)考古,2004(2):327-333.
[5]英昱.英國下午茶的淵源[J].廣西教育.2005(12C):41.
[6](英)奧斯汀傲慢與偏見[M].雷立美,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楊帥(1983-),女,山東滕州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西方文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