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琦(江西外語外貿(mào)職業(yè)學院,江西南昌 330099)
探究日本茶道中的神道精神
葛建琦
(江西外語外貿(mào)職業(yè)學院,江西南昌 330099)
茶道是日本的外來文化,神道是日本的本土文化。兩者在發(fā)展過程中,相互滲透、相互融會,共同走向成熟。所以,日本茶道中的許多思想與日本神道精神“不謀而合”?;诖耍疚脑诤喴榻B日本茶道的基礎上,著重探討了日本茶道中的神道精神;同時,闡述了研究日本茶道的現(xiàn)實意義。
日本茶道;神道精神;禪茶一味
古代的日本國并不產(chǎn)茶,人們也沒有飲茶的習慣。因此,在日本茶道發(fā)展的初始階段,從根本上并沒有茶這一物質(zhì)帶來的源動力,所以茶在日本古代被隔離于日常生活之外。也因此,日本產(chǎn)生了“意不在茶”的茶道禮法,并且在藝術(shù)領域獲得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日本從中國引入茶道后,汲取神道中的有益思想,相繼對茶道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改進、補充和完善。而本文中,筆者主要探究了日本茶道如何吸納、融會并體現(xiàn)神道精神。
1.1日本茶道的由來
日本茶道又稱“數(shù)寄道”,是日本茶人所尊崇的茶湯道禮儀的簡稱。茶湯指的是向放有抹茶的茶碗里倒入熱湯,再用茶筅攪拌的一種飲茶游藝。抹茶指的是由用茶臼將精制的茶葉碾成的粉末茶。茶道涵蓋了沏茶和飲茶整個程式化形式中的所有禮儀,通過程式化的禮儀形式,有助于愛茶人士的修身養(yǎng)性,增進情誼與研習禮法。
相傳,在日本的奈良時代,日本的留學僧最澄法師與空海一同入唐。歸國時,將中國的飲茶風尚帶回了日本。起初,這種飲茶風尚只流行于日本的上流社會。鑲倉時代末期開始,日本出現(xiàn)了民間茶會。松平定信在《茶道訓》、《茶事規(guī)則》中提出,所謂茶道是一種尋求人的道德性質(zhì)的生存方式。同時,他在《茶道訓》中還強調(diào)茶道要與人和善,要尊老愛幼,要忠主孝親,要不言自長。簡言之,茶道要以“五倫五常“為準繩。室町時代中期,日本制定了莊嚴的茶湯禮法,茶湯師范珠光和尚逐漸對茶室的構(gòu)造、茶器的選擇、茶事的方法等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到了一代茶道宗師千利休時期,千利休對茶道的改革進行了總結(jié)和完善,開創(chuàng)了以”閑寂“為主旨的千家流茶道,并規(guī)定了草庵閑寂茶的規(guī)范方式,茶花、懷石料理的法則以及作為茶人的資格。正是因為千利休為日本茶道的發(fā)展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因而使其成為日本茶道史上最具權(quán)威的集大成者。
1.2日本茶道的精神追求
1.2.1日本茶道的“禪茶一味”
日本茶道的終極目的不在于飲茶,而是修行,也可以說是育人。茶道的第一要義就是禪,即佛教中的禪宗。因而,日本茶道中最重要的茶具就是茶室中壁完里所擺設的掛軸,掛軸上或是佛畫,或是禪宗和尚的墨寶。在日本國內(nèi),茶道是一種在茶室里招待客人的禮儀。通過在這種具有宗教意味的、神圣的場所中招待客人,可以達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和敬氣氛,進而明心見性,領悟人生。換一個角度講,寧靜的茶室是主客修道的場所,整個茶道飲茶程序?qū)崬閰⒍U的過程。
1.2.2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理念,也可以說是一種信條,此源于儒家“以和為貴”的思想?!昂汀敝傅氖侵骺椭g相互和合,構(gòu)建一種和諧的氛圍?!耙院蜑橘F”的日本茶道將日本文化注重和諧人際關系的傳統(tǒng)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除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日本茶道中的“和”還有人與自然和諧之意。日本茶道用花要求茶人親自到大自然中采摘,而且在采摘過程中需小心謹慎,避免破壞其它花木?!熬础笔侨毡静璧赖淖谥贾唬傅氖侵骺驮诓柘弦獟侀_一切世俗的貧富、等級觀念,互敬互重,忌傲慢無禮、巧言令色、自高自大。“清”與佛教中所講的清凈含義相同,即不含任何邪念、清潔無垢之心。具體來說,“清”有兩層含義:一是茶事用的茶室、茶具干凈;二是參與茶事之人心無雜念。日本茶道要求參與茶事之人一旦進入茶室庭院,就要徹底摒棄心中所有雜念,以一顆清澈、寧靜的心參與茶事?!凹拧币鉃椤凹澎o無為”、“寂滅為樂”,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只有茶人自我駕馭心境,以一顆寂靜不動的心對待世間的喧囂、煩憂,才能獲得與達到一種安樂祥和的世界。
自公元805年,日本的留學僧最澄把從中國帶回的茶籽種到日吉神社的旁邊,日本的茶道與神道便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神道是日本原始的、特有的一種宗教形式??v觀日本茶道的發(fā)展軌跡,日本神道對其產(chǎn)生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茶道作為一種外來文化遷入日本,不可避免地受到日本本土文化,包括日本神道的影響。通過與神道的碰撞、交融,日本茶道逐步走向成熟。以下內(nèi)容,筆者從形式和內(nèi)容兩方面闡述了日本茶道中的神道精神。
2.1日本茶道形式上體現(xiàn)的神道精神
在日本,茶室的建筑風格寺院建筑、神社建筑的風格如出一轍。(1)日本茶道發(fā)展初期,茶室和茶庭都是自然木石色調(diào),風格簡樸、樸素。這是受日本神社“佗”建筑風格的影響形成的茶室、茶庭建筑風格,容易使人們忘卻世俗的煩惱。(2)在日本,茶室被看作神圣之地。除了祭祀或茶室外,平常時間是禁止人們涉足茶庭的。此外,日本的茶室中設有“參道”,目的是幫助人們排除雜念、達到一種清凈的精神境界。日本的神社也是如此。(3)日本茶道崇尚“清”,忌諱“污”、“雜”?!扒濉笔侨毡静璧赖睦砟钪弧H毡旧竦劳瑯又鲝埍3智鍍魺o垢之心,不要有任何“妄想”。(4)日本茶庭中有由竹竿編制而成的扉,又叫做“中門”。日本神社入口處也有一道特殊的門,是由四根木頭建成的,叫“鳥門”。這兩種門都蘊含著同一種意念,即“門內(nèi)是圣地,門外是凡塵”。(5)通常,日本茶庭中都擺放著石燈籠。日本社寺中也有照明用的石燈籠。經(jīng)過歷代茶人的補充和改進,茶庭中石燈籠的種類越來越多。
2.2日本茶道內(nèi)涵中蘊含的神道精神
日本的茶道是廣泛意義上“道”的載體,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在其中就有神道。筆者在下文中從茶道茶事、茶道“佗”思想、茶道插花藝術(shù)、茶道禮儀四個方面闡述了日本茶道內(nèi)涵中蘊含的神道精神。
2.2.1茶道茶事與神道祭祀。日本茶道的茶事嚴肅、正規(guī)、繁瑣,這一點與神道祭祀十分相同。通過茶事,主客摒棄一切世俗觀念,一同參悟、一同修行。茶人們把茶事看作修身言行的場所、洗滌心靈的儀式。其實,在日本茶道發(fā)展的初始階段,茶事并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嚴肅、正規(guī)、繁瑣。在長期受到神道祭祀的影響后,茶道才逐步改進和完善。
2.2.2茶道中的“佗”思想。簡言之,“佗”思想就是正直、謹慎、不驕,即“和”、“敬”理念。日本茶道中的“佗”思想源于神道派別中的伊勢神道?!百ⅰ彼枷胧且羷萆竦澜汤碇?,武野紹鷗將這一思想引入到了茶道中,后經(jīng)過歷代茶人的改進,逐漸發(fā)展成為日本茶道的中心精神。
2.2.3茶道中插花藝術(shù)體現(xiàn)的神道精神。日本的茶人把插花藝術(shù)當成一種宗教儀式。茶人們親自到原野采摘茶道用花,而且在采摘過程中要根據(jù)自己的構(gòu)思準確無誤地采取,絕不破壞需求之外的一花一木。為了表現(xiàn)植物生命的整體美,他們小心翼翼地裁剪枝葉,避免采摘的枝葉超出需求。此外,茶人們還以“過度”采摘為恥。在日本茶會上,花瓶中插著的往往都是單只獨葉的花。這一點與日本神道中的“純粹主義”不謀而合。日本神道主張“純粹”和“簡樸”。也可以說,日本茶道中的插花藝術(shù),即花道源于神道中的“純粹主義”。
2.2.4日本茶道禮儀中體現(xiàn)的神道精神。日本的茶道非常講究禮法。但是,這種禮法并不是世俗觀念中的尊卑等級關系,而是以“和”“敬”為核心思想的平等、和諧的相處之道。日本等級制度森嚴,有無數(shù)個階梯和級別。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被森嚴的等級制度束縛著,永遠不可能跳出自己的級別,茶道世界是人們制造出的一個“世外桃源”。在這里,人們是憑借修道的年齡、技藝的高低來確定位置的上下,不用考慮世俗的等級觀念。換一個角度來講,茶道可以助茶人擺脫現(xiàn)實等級社會的壓抑感,享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和滿足感。日本神道也是人們?yōu)榱朔磁熏F(xiàn)實世界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另一個時空、另一個世界。
首先,茶道是日本人獨有的生活方式,也是日本社會文化的縮影。通過對日本茶道的研究,可以“窺視”到日本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人格形成等,為兩國人民的溝通和交流構(gòu)建“橋梁”。同時,也有助于了解日本的社會文化特點,
其次,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國。兩國的茶道精神有許多相同之處,表現(xiàn)最突出的就是兩國的茶道都主張“以和為貴”。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人尚武,推崇武士道精神。同時,又倡導和平的茶道。不難看出,這兩者是自相矛盾的。通過對日本茶道的研究,可以認識到日本文化的本質(zhì),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再次,在中國社會推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與日本茶道中的“和敬清寂”精神理念不謀而合。我們通過對日本茶道的研究,可以學習并借鑒日本茶道中的思想精華,“拿來”為我所用。
神道在日本民族文化體系中根深蒂固。日本從中國引入茶道后,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本土傳統(tǒng)的神道對茶道進行了改進、補充和完善。所以,在日本茶道中處處體現(xiàn)著神道精神。正是這兩種“道”的交匯融合,才使得日本的茶道逐步走向成熟,并融合到日本人的思想行動中,成為日本民族的生活哲學和生活藝術(shù)。茶道和神道是日本文化的載體,也是世界了解日本社會及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通過對日本茶道、神道及兩者關系的研究,有助于促進兩國文化交流。同時,為我國文化的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1]田曉黎.論日本茶文化精髓——禪[J].法制與社會.2012(17):165-166.
[2]蘇暢,徐雷,郭雨.禪茶一味——從日本茶道中體味禪宗文化[J].家具與室內(nèi)設計,2014(11):66-67.
[3]葛秀萍,汪薇.日本茶庭——“禪”的簡素精神,“空寂”的理想境界[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0).
[4]董書婷.論《茶經(jīng)》中的禪宗思想及其英譯再現(xiàn)[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44-46.
[5](日)安西二郎.茶道心理學.日本:淡交社,1995(9).
葛建琦(1983-),女,江西高安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日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