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楊獻娟
(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 江蘇南通 226008)
微型冬瓜肉質厚實、鮮嫩可口、商品性好、適宜家庭消費而深受消費者歡迎,市場需求逐步擴大。與大果型品種相比,微型冬瓜雌花著生節(jié)位低、生育期短,非常適宜保護地促成栽培。利用保護地進行春早熟、秋延后栽培,并結合露地栽培,可使微型冬瓜在5—12月上市[1]。實際生產中發(fā)現,微型冬瓜對溫度要求比較高,開始坐果期溫度低,不利于授粉和坐果[2]。經試驗研究,南通地區(qū)進行春提早栽培,開花坐果期溫度有保障,而且搶在入夏前上市,價格高、效益好。
微型冬瓜品種主要有節(jié)瓜類和小冬瓜類[1],春提早栽培應選擇耐寒抗病、肉質佳、適應性強、早熟高產的品種,如‘翠玉’‘夏冠號’‘迷你冬瓜’等微型冬瓜品種。一般667 m2產量在2 000~3 000 kg,因品種、季節(jié)、栽培方式而異。
微型冬瓜在南通地區(qū)春提早栽培的播種時間宜安排在2月上旬至3月初,定植時間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初,5月下旬收獲結束。
選擇連棟大棚或6 m寬的標準單體鋼管棚或建構類似的其他簡易大棚,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的3膜覆蓋栽培模式。也可采用“大棚+地膜”的雙膜覆蓋栽培模式,但其播種、定植期比3膜覆蓋推遲10~15 d[3]。采用基質穴盤育苗可促進根系生長,避免移栽時根系受傷。采用50孔穴盤育苗,每盤準備育苗基質3 kg,宜選用育苗專用基質,配以適量三元復合肥。
微型冬瓜種皮堅實,播種前需要進行種子處理。首先進行溫湯浸種,將所需播種的種子精選后,浸入55℃的熱水中快速攪拌,最好保持55℃水溫15 min。然后繼續(xù)攪動,至水溫下降到30℃,停止攪拌,繼續(xù)浸泡8~10 h。浸泡結束后,撈出種子,搓洗種皮表面黏液,洗凈后瀝干水分。接著用濕毛巾包裹保濕,放在28~30℃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催芽,每天翻動種子換氣增氧1~2次,每次10 min,缺水時及時用噴壺適量噴水,待種子有70%以上露白時即可播種。優(yōu)良種子催芽2~3 d即可出芽。
苗床上面雙排擺放育苗穴盤,鋪好育苗基質,苗床邊緣的穴盤周圍可用土覆蓋,以利保濕[2],穴盤內基質澆透水以備播種。播種時先在每穴中間打1個深2.5 cm左右的小穴,然后點播露白種子,每穴1粒。播種結束后在苗床上撒蓋一層2 cm厚的基質,刮平后蓋上地膜,最后苗床上加小拱棚保溫,夜間拱棚上可再加草簾保溫,以利出苗。
已催芽露白的種子,出苗時間短,為保持較高的育苗溫度和濕度,出苗前可不揭膜通風[4],白天保持30~35℃,夜晚保持20~25℃左右。如是未經催芽的種子,因發(fā)芽時需要大量的氧氣,應注意通風,嚴防二氧化碳聚積,引起悶籽和漚種[5]。待65%~70%的幼芽拱土時,揭去地膜,適當降低床溫5℃左右,防止幼苗徒長。齊苗后適當升高床溫,白天25~30℃,夜間15~20℃,晴好天氣注意通風降濕。水分管理方面,播種水澆透的基礎上,苗期不干不澆。缺水時可于晴天上午適量澆水,澆水量不能太大。苗期加強溫、濕度及水肥管理,可使苗齡控制在35 d左右[6],最晚到3~4片真葉時必須定植[5],過晚根系木栓化,影響緩苗。
定植前15 d整地、施基肥、起壟。施足基肥,施適量有機肥,然后深翻、耙細、整平。棚內地面相對平整后做畦,畦面寬0.6 m,高0.25 m,溝寬0.5 m。做好畦后安裝滴灌管并覆蓋地膜,覆膜結束后打開主管道閥門灌透水[7]。
定植前5~7 d逐步降溫煉苗,這樣可以達到3葉1心、莖桿粗壯、根系發(fā)達的壯苗標準。
定植選擇晴天上午進行。穴盤育苗利于起苗時多帶土少傷根,縮短緩苗期。每667 m2定植1 100~1 200株為宜。按35~40 cm株距打好定植穴,先在每穴中點施磷酸二氫鉀5 g,幼苗帶土坨放入穴中,覆土封好定植穴,然后澆好定根水,再搭好小拱棚。
冬瓜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25℃適宜開花坐果[1],因此,春提早栽培前期應加強保溫。定植后緩苗前一般不放風,使棚內溫度白天保持在28~30℃,晚間保持15~18℃;緩苗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5℃左右,夜晚溫度控制在15℃左右。遇雨雪天氣,大棚上加蓋草簾和防雨膜。
微型冬瓜喜光,充分采光有利于植株正常生長,有利于果實均勻著色。無雨雪的天氣應及時揭去草簾,尤其注意保持棚面清潔,以改善冬春季節(jié)光照較弱的條件,促進幼苗光合作用。
微型冬瓜需水較多,應及時供給。定植7 d后灌緩苗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初花、初果期需控制肥水以調節(jié)生長節(jié)奏,第一雌花開放前后切忌澆水,以免引起化瓜;第1個瓜長到500 g左右開始膨大時,澆1次膨大水;以后7~10 d視天氣情況灌1次水。為了降低棚內濕度,澆水應選擇晴天上午進行。微型冬瓜接近成熟時,應適當控水。緩苗后若出現僵苗,可用0.3%~0.5%的磷酸二氫鉀根外施肥2~3次[4]。以后每次澆水每hm2隨水沖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75~150 kg。除以上追肥外,開花前、結瓜初期和結瓜盛期結合打藥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營養(yǎng)調節(jié)。
吊蔓栽培有利通風透光,可減輕病害,并能充分利用土地,瓜形整齊,單位面積產量高[5]。微型冬瓜蔓長30 cm時應開始吊蔓,先將尼龍繩的一端綁在木棍上,木棍插在植株附近的土壤中,然后再將尼龍繩的另一端綁在鋼拱架的下弦處。吊繩要結實牢固,確保能承受植株和結瓜質量。微型冬瓜莖蔓生長快、分枝能力強,吊蔓栽培時必須及時摘心、抹芽、疏果、綁蔓,如任其生長,則枝葉過于繁茂而不易坐果,且易發(fā)生病蟲害。因微型冬瓜品種多以主蔓結果為主,一般多采用單主蔓整枝方式,生長前期所有側蔓一律摘除,以達到營養(yǎng)平衡,提高商品瓜率。又因品種不同,主蔓雌花開始節(jié)位不同,整枝方法和措施應根據具體品種特性確定。一般在主蔓10節(jié)以上選留3~4個瓜,坐瓜后選留瓜形正、分布合理的1~2個瓜,摘掉畸形、帶病斑的和弱小的瓜。隨著主蔓的伸長,應及時進行綁蔓。在最后1個瓜的上部留5~6片葉摘心,打頂促瓜。生長后期摘除病葉、老葉和黃葉,以利通風透光,使瓜表面著色均勻。
為保證微型冬瓜的肥水供應,并降低植株坐果高度,還可以通過壓蔓產生不定根,以提高肥水吸收能力。具體方法是:苗高30~40 cm時將瓜蔓引向定植位的另一邊,當主蔓長達80~100 cm時,將其中段壓埋于種植槽的基質中,使其產生不定根,并將其頂端用繩垂直吊掛繞蔓[8]。
為提高坐果率,在雌花開放的當天上午8:00—10:00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摘下雄花,將花瓣后翻露出花藥,把雄花花粉輕輕涂抹在雌花柱頭上。1朵雄花可授粉2~3朵雌花,人工授粉的雌花一般都能結果。雄花量不足時,可用50~100 mg·kg-1的2,4-D加入20 mg·kg-1的赤霉素輕輕涂抹在花托和柱頭上。
‘翠玉’‘夏冠1號’‘迷你冬瓜’等微型冬瓜都是抗病性較強的品種,春提早栽培主要病害為白粉病,發(fā)病時用72%杜邦克露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噴霧交替防治;陰雨天也可用20%速克靈百菌清煙熏劑處理,每個標準大棚用量75~100 g。此外還有霜霉病、炭疽病等,霜霉病發(fā)病初期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炭疽病可選用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每7 d噴施1次,連續(xù)3~4次。蟲害主要有蚜蟲、薊馬等,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40%薊蚜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
大棚春提早栽培微型冬瓜應適時采收,盡早占領市場,提高經濟效益。一般坐瓜后20~25 d左右,當瓜長到1.5 kg左右就要采收上市。采收標準是:果毛脫落、皮質變硬、皮色變深。采收時連果柄一起采下,輕拿輕放,就地市場銷售可裝筐,瓜與瓜之間用麥秸相隔,減輕擠壓;遠距離銷售可用塑料網套包裝,然后再裝箱,整車外運。如嫩瓜采收,需注意嫩瓜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和運輸,采收后要立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