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心靈,樊玉蘭,柴鳳霞,柴 麗,許 麗
(酒泉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甘肅酒泉 735000)
?
·經驗交流·
冷凝集現象對血常規(guī)多項參數檢測結果的干擾及處理對策
竇心靈,樊玉蘭,柴鳳霞,柴麗,許麗
(酒泉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甘肅酒泉 735000)
摘要:目的探討冷凝集現象對血常規(guī)多項參數檢測結果的干擾及其消除方法。方法將4例有冷凝劑現象的血常規(guī)標本,分別于37 ℃水浴前、后在Sysmex XN-10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上進行全血細胞計數,記錄檢測結果并分析細胞分布圖及儀器報警信息。結果冷凝集現象可導致紅細胞計數(RBC)、紅細胞比容(Hct)結果假性減低,RBC、Hct與血紅蛋白濃度(Hb)的關系嚴重不符,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結果假性增高,同時造成白細胞計數(WBC)、血小板計數(PLT)結果減低,但Hb結果無明顯變化,并出現直方圖、散點圖異常,儀器報警提示RBC凝集及雙峰RBC分布。標本經37 ℃水浴20 min后,冷凝集現象消除,上機檢測時血常規(guī)各項參數檢測結果均恢復正常,直方圖及散點圖恢復正常,無儀器報警提示。結論冷凝集現象可導致血常規(guī)多項參數檢測結果嚴重失真,因此,在檢測血常規(guī)標本時應及時發(fā)現冷凝集標本,對其進行37 ℃水浴20 min后可以解除標本凝集,從而使血常規(guī)各參數的檢測結果得以校正,為臨床提供正確有效的檢驗報告。
關鍵詞:冷凝集素;血細胞分析儀;細胞計數;干擾;對策
自動化血細胞分析儀是臨床醫(yī)學檢驗最常用的儀器之一,而血細胞分析結果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臨床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日常工作中,發(fā)現某些干擾因素可導致血細胞分析儀的計數結果及分布圖出現異常,尤其是有冷凝集現象的血常規(guī)標本,對血液分析儀的檢測參數、散點圖和直方圖有顯著干擾作用,導致多項參數檢測結果與實際不符。現將工作中遇到的4例冷凝集現象導致血細胞分析儀多項參數檢測結果嚴重失真的典型病例及處理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本院2013年11~12月期間住院患者的靜脈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中篩選出有RBC冷凝集的標本4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齡23~56歲,其中例1為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例2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例3為肝破裂,例4為肺癌。所有標本冷凝集試驗均為陽性。
1.2儀器與試劑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XN-10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原裝配套試劑和質控物;瀏陽市醫(yī)用儀具廠生產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負壓采血管;37 ℃恒溫水浴箱。
1.3方法用EDTA-K2抗凝負壓采血管抽取靜脈血2 mL,并及時充分混勻。標本于采集后0.5~4 h內,先在室溫條件下用XN-1000血細胞分析儀對該4例標本進行全血細胞計數,記錄檢測結果并分析細胞分布圖及儀器報警信息。然后將該4例標本置于37 ℃恒溫水浴箱加溫20 min,迅速取出標本并充分混勻后立即上機檢測,記錄檢測結果并分析細胞分布圖及儀器報警信息。
1.4質量控制XN-1000血細胞分析儀使用前已做過校準,每日檢測標本之前均做室內質控,且結果均在靶值允許的范圍內。
2結果
選取受冷凝集現象影響較大的參數紅細胞計數(RBC)、紅細胞比容(Hct)、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白細胞計數(WBC)及血小板計數(PLT)等進行室溫和37 ℃水浴20 min后的檢測結果比較,其中水浴前儀器報警信息均為RBC凝集,水浴后均無儀器報警信息。結果見表1。通過對上述4例有冷凝集現象的血常規(guī)標本,在37 ℃水浴前、后血常規(guī)多項參數的檢測結果的對比分析顯示,冷凝集現象可導致RBC、Hct結果假性減低,RBC、Hct與血紅蛋白濃度(Hb)的關系嚴重不符,MCV、MCH、MCHC結果假性增高,同時造成WBC、PLT結果減低,但Hb結果無明顯變化,從而導致血常規(guī)多項參數檢測結果嚴重失真,并出現直方圖、散點圖異常,儀器報警提示RBC凝集及雙峰RBC分布,影響臨床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標本經37 ℃水浴20 min后,冷凝集現象消除,上機檢測時血常規(guī)各項參數檢測結果均恢復正常,直方圖及散點圖恢復正常,無儀器報警提示,表明對有冷凝集現象的血常規(guī)標本,進行37 ℃水浴20 min后可以解除標本凝集,從而使血常規(guī)各參數的檢測結果得到校正。
表1 37 ℃水浴前、后血常規(guī)多項參數檢測結果比較
3討論
冷凝集是指由冷凝集素引起的RBC在低溫環(huán)境下凝集成團的現象。冷凝集反應一般出現在31 ℃以下,在0~4 ℃時最強,尤以RBC凝集最為明顯[1]。冷凝集素是一種針對RBC膜抗原的IgM型自身抗體,是一種可逆性抗體,在低溫時可與自身RBC、“O”型RBC或其同型RBC發(fā)生冷凝集[2],溫度提高后凝集則可消失。健康人血液中可存在低滴度的冷凝集素,其滴度多低于1∶16[3],一般不引起RBC凝集,但當冷凝集素滴度增高時,則可引起比較嚴重的RBC凝集。自身免疫性疾病、支原體感染、非特異性炎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及多發(fā)性骨髓瘤等疾病可引起冷凝集素滴度輕度增高,高滴度冷凝集素主要見于原發(fā)性冷凝集素綜合征[3]。冷凝集現象會干擾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對血常規(guī)多項參數造成不同程度地影響[4]。
實驗結果顯示,通過對比分析4例有冷凝集現象的血常規(guī)標本在37 ℃水浴前、后各參數的檢測結果,可見RBC、Hct、MCV、MCH、MCHC等參數受冷凝集的影響最為敏感,冷凝集現象可引起RBC、Hct結果明顯減低,RBC、Hct與Hb的關系嚴重不符,MCV、MCH、MCHC結果顯著增高,并可引起WBC、PLT結果減低,但Hb結果無明顯變化。這種現象是由于冷凝集素可使多個RBC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小不等的微粒,使得RBC在鞘液中不能形成單個細胞流,致使血液分析儀檢測時計數脈沖數量大幅減少[5],使RBC遠遠低于實際濃度,造成RBC的假性減低;同時,成團的RBC在經過計數小孔時被當成大RBC,引起脈沖振幅的增大,從而造成MCV假性增高及RBC分布圖異常等現象。但RBC凝集時以RBC減低為主要特征,使得Hct(Hct=RBC×MCV)結果仍然減低[4,6]。Hb的測定是RBC被溶血劑溶解后測得,因此該值的檢測結果不受冷凝集現象的影響。由于MCH、MCHC是以RBC、Hb和Hct通過公式由儀器自動計算得出,因此會造成MCH(MCH=Hb/RBC)、MCHC(MCHC=Hb/Hct)的計算值異常增高。 冷凝集素除對RBC有作用外,也可與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PLT等發(fā)生凝集,使WBC、PLT的結果也假性減低[6]。WBC假性減低的原因可能為部分WBC被包裹在RBC凝集體中時,其體積會明顯擴大,從而超出血細胞分析儀在白細胞測定閾值上的范圍(一般為30~450 fL),也超出白細胞散點圖分布的區(qū)域,從而將其排除在白細胞計數之外,造成漏檢而導致WBC減低[7]。PLT假性減低的原因可能為當部分PLT被包裹在RBC凝集體中以及PLT的自凝,使得PLT假性減低,同時可干擾RBC計數和分布[4]。
判斷血常規(guī)標本可能存在冷凝集現象依據如下。(1)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顯示:Hb正?;蜉p度減低,而RBC和Hct明顯減低,Hb/RBC的比值明顯增高(44.7~99.2)∶1,平均73.2∶1(健康人約為30∶1);MCH明顯增高44.7~99.2 fL,平均 73.2 fL (健康人約為30 fL);MCHC明顯增高440~940 g/L,平均696 g/L(健康人小于360 g/L)。(2)輕輕搖動血液時,肉眼可見管壁上有明顯的細砂粒狀的凝集顆粒;血液標本制作血涂片時,肉眼可見血膜上有許多細小顆粒;用低倍鏡及高倍鏡觀察,可見RBC凝集成團塊狀;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油鏡觀察,可見成熟RBC凝集成不規(guī)則的片狀或團塊狀,但不同于漿細胞病時的RBC緡錢狀排列。(3)標本在37 ℃水浴20 min后,輕搖標本時管壁的凝集顆粒消失,涂片顯微鏡下觀察時RBC無凝集現象,上機檢測時血常規(guī)各項參數檢測結果均恢復正常,直方圖及散點圖恢復正常,儀器無報警提示。
為了盡可能完全消除冷凝集現象對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的影響,應注意冷凝集標本從37 ℃水浴取出后到上機檢測前的保溫,尤其要注意冷凝集閾值溫度較高的標本,通常做法是將樣管握在掌心顛倒混勻,開蓋后立即吸樣檢測[4]。
綜上所述,為了防止冷凝集現象對血細胞分析儀計數結果的干擾,應認真做好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工作,應在血細胞檢測實驗室安裝恒溫裝置,尤其是沒有暖氣或空調的實驗室[4]。上機檢測前,應仔細觀察每份血常規(guī)標本的外觀,當搖動血液時,仔細觀察管壁上是否有明顯的細砂粒狀的凝集顆粒。對懷疑有冷凝集的標本,應將血常規(guī)標本置37 ℃水浴20 min,待冷凝集現象消除后,再立即上機檢測。重視和堅持做好分析后質量控制工作是獲得準確實驗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4]。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覺地按實驗要求對每份血細胞檢測結果仔細分析,在審核報告單時,除了重點審查WBC、RBC、Hb、PLT等主要指標外,千萬不可忽略MCV、MCH、MCHC,尤其是MCHC,當Hb/RBC的比值明顯增高(健康人約為30∶1),MCHC異常增高(健康人小于360 g/L)時,同時注意觀察散點圖、直方圖異常及儀器報警提示,這些信息往往能幫助發(fā)現由于冷凝集現象等干擾因素導致的血細胞分析參數檢測結果的嚴重錯誤。對于發(fā)現的冷凝集標本,應結合臨床,查明原因,通過37 ℃水浴20 min等方法排除干擾,防止發(fā)出錯誤的檢驗報告,影響臨床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1]譚家成,馮霞.MCHC用于識別和糾正冷凝集干擾血細胞分析結果的價值探討[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5):682-683.
[2]梁培松,王結珍,張秀明,等.冷凝集對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的影響及消除方法探討[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8):1055-1056.
[3]唐友云,桂滿元.冷凝集素對血常規(guī)的影響及不同處理方法的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17):2401-2403.
[4]樂家新,馬駿龍,徐菡,等.紅細胞冷凝集對不同類型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的影響探討[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9,30(2):69-71.
[5]王欣,唐燕平,張麗萍,等.冷凝集素致血液分析儀檢測結果誤差的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0,20(12):3479-3480.
[6]李家增,王鴻利,韓忠朝.血液實驗學[M].上海:上??茖W出版社,1997:241.
[7]魏國慶.紅細胞冷凝集現象引起血細胞計數異常一例報告[J].青海醫(yī)藥雜志,2011,41(4):49-50.
(收稿日期:2015-11-14)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4.0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4130(2016)04-05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