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曉云
摘要:宋元戲曲小說中的負心型故事,指的是貧苦的讀書人,得志后攀附高門遺妻殺妻的故事。這類文藝作品,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一向受到學者文人的重視。論文以此為話題,從作品內(nèi)容和作者本身及社會背景等方面來論述這些負心型故事的成因及演變。
關(guān)鍵詞:宋元戲曲;負心故事;南戲北曲;影響
中圖分類號:I207.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083-02
在宋元戲曲里,以“書生負心型”為題材的故事內(nèi)容對兩類人進行了譴責,一類是寫貧賤夫妻,丈夫得官后棄妻另娶或者殺妻,另一類是寫讀書人得妓女幫助而得中高官,后來負心。我國古代文學中,關(guān)于負心型的故事早在《詩經(jīng)》中就已經(jīng)有所記載了。比如詩經(jīng)中的《氓》:……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纾孕﹃剃?。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想當年青春貌美時,信誓旦旦長相廝守,到如今,鬢發(fā)皆白反目成仇”。女主人公被無情拋棄,過去指天賭誓,畫地為牢,到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男子的負心無情,可謂顯矣。另外還有《谷風》、《上山采靡蕪》等,這些作品是最早的對負心故事的文字記載。文學史發(fā)展到宋元戲曲和明清小說階段時,關(guān)于這類故事的敘述開始流行起來。如南曲[刷子序·集古傳奇名]:書生負心,叔文玩月,謀害蘭英。北曲[寨兒令·無題]:鴛帳里,夢初回,見獰神幾尊惡象儀。手執(zhí)金錘,鬼使跟隨。打著面獨腳皂纛旗。犯由牌寫得精細:劈先里拿了王魁,省會了陳殿直,李勉那廝也聽者:“奉帝敕,來斬你這負心賊?!?/p>
宋元時代的負心型故事有:《醉翁談錄》,主要敘說王魁負桂英,桂英到海神廟自殺,鬼魂活捉王魁。南戲有《張協(xié)狀元》,講的是張協(xié)中狀元,遇見貧女時不僅不相認并把她砍傷。后貧女得太尉王德用收留,認為義女,復與張協(xié)成為夫妻。
我們來分析一下宋元代出現(xiàn)這類作品的原因。
首先是社會原因。宋太祖趙匡胤掌握政權(quán)以后,宋朝社會形成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文官制度。文官的俸祿很高,待遇優(yōu)厚,皇帝立法不輕易殺害言官文臣,如果犯罪,最嚴重的懲罰不過流放,這樣宋代言官愛民憂國的責任心就特別重。但是宋元交替的時候,社會處于動亂之間,為了更好的生存,快速得到仕宦前途,遺棄貧賤夫妻或殺妻的事情開始變得多起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快速地擺脫妻子的“束縛”,以一個新科狀元的身份、單身貴族的名頭和豪門結(jié)交,夤緣向上。
同時,宋代社會思想體系主要是程朱理學。所謂存天理,滅人欲,寧可要清白之身,不惜以身殉情。在這樣的思想統(tǒng)治下,人不再是主導地位的智者,反而成為制度的附庸,大量節(jié)婦烈婦為了一座貞節(jié)牌坊,為了早逝的夫君親人的口頭評價或者官府的“節(jié)婦表彰”,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小說家們譴責薄情負心漢,熱烈地贊揚這些貞婦,尤其是宋代傳奇,創(chuàng)造了很多貞烈的妓女形象和仙妖狐鬼。
另外與作者本身有關(guān)。宋元戲曲和話本的作者,社會地位大都比較低下,所謂“十儒九丐”。謝枋得在《送方伯載歸三山序》一文中說:“滑稽之雄,以儒為戲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耳吏,先之者,貴也。貴之者,謂其有益于目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賤之也。賤之者,謂無益于國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今之儒也?!庇性怀倌瓴辉倥e行科舉考試,那些希望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的寒門子弟地位開始變得更加不堪,他們或放誕歌酒,或開始轉(zhuǎn)向雜劇創(chuàng)作,也因此出現(xiàn)了很多出色的文學作品。他們的思想意識已經(jīng)不同與前代,仕宦險惡似乎并不足懼,問題是連踏入這樣的階級的機會都沒有了。貫云石笑稱三閭大夫:你污滄浪,滄浪污你?因而文人能走到社會的真實中去,了解并同情這些被害的下層婦女,用他們的真情和文才書寫反映出當時的實際情況,而以鬼神報應作為故事的結(jié)尾,是時代局限性。但這種棄妻殺妻的故事發(fā)展到明初反而消減下來,到后來逐漸沒有了,流行的是以妥協(xié)團圓為結(jié)局的故事。比較典型的作品是《王魁負桂英》、《瀟湘夜雨》以及后來《琵琶記》。
值得指出的是,作品《王魁負桂英》是現(xiàn)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南戲作品之一。主要述說宋嘉佑年間,歌妓焦桂英救起落難文人王魁,因愛其才,傾囊助王魁修學,王魁感激不已。王魁上京應考前,與桂英于海神廟神前許下山盟海誓,哪想到高中狀元后,被丞相納為女婿,自此性情大變。桂英久候仍未見郎歸,竟接到王魁休書,在悲痛絕望下,欲懸梁自盡,幸好被侍女救回。王魁得知此事,良心受責致病,以致舊病復發(fā),吐血暴斃。桂英撫今追昔,悲痛不已。這出戲?qū)⑺未课娜税l(fā)跡后,負心拋棄前緣女子,女子貞烈殉情的故事套路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是處于奮斗中的士大夫階層,在動亂不安定的社會現(xiàn)實中,或者是飽嘗生活艱辛苦難的落魄文人,一種深切的社會反思和現(xiàn)實擔憂。士大夫們借王魁悔婚、停妻再娶的“負心”行為,暗示并且抨擊宋朝社會政治生活的背信棄義,并以“女鬼復仇”這樣的民眾易于接受的形式來實施規(guī)勸。
但這種情況到明成化、弘治年間及其以后,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明憲宗于1465年改元“成化”,初年為于謙平冤昭雪,體諒民情,勵精圖治,多國朝貢。憲宗仁厚,善于納諫,罷逐汪直等小人,重用李賢,國庫充裕,成化十八年廢西廠。國內(nèi)暫時安平不起禍事,反映社會社會生活的傳奇小說也開始興盛,傳奇作家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改變使得這些文人的精神面貌隨之變化。他們開始不為五斗米折腰,開始不為僅僅糊口而去迎合民眾的口味創(chuàng)作。生活狀態(tài)的改變也使得他們的裝作思想發(fā)生了變化,有的作家開始鄙視厭棄因負心而殺妻的故事套路,不再創(chuàng)作這樣的本子,或者改變它的結(jié)局,以美好團圓的結(jié)局為主。在明代小說的創(chuàng)作里,著名的是馮夢龍纂輯的短篇小說集“三言”里,只收錄了兩個以女方死亡為結(jié)局的負心故事:《王嬌鸞百年長恨》寫周廷章負了王嬌鸞,王自殺;《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寫李甲負了社十娘,杜投水自殺。另外,凌濛初的《拍案驚奇》里也有《滿少卿饑附飽颶》,寫滿少卿得官負了焦大郎之女焦文姬,焦飲恨而死,鬼魂捉了滿少卿復仇的故事。
這種創(chuàng)作風氣發(fā)展到明代,影響了這個時代的文藝創(chuàng)作,負心型故事可以說長盛不衰。戲曲方面,不敢揭露真實的作家較多,所以負心改為不負心的情況出現(xiàn)了。由于這類思想的出現(xiàn),對婦女的認識也有所變化,尤其是到了明湯顯祖,他的致情觀一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生生死死的情愛纏綿里,表現(xiàn)的不過是那個時代的女性為掙得一點愛的權(quán)利和自由,變鬼生魂的斗爭,而這種斗爭的根本反映了一個極大的社會問題,那就是對女性的關(guān)注問題。阮大鋮、吳炳的一些傳奇以及后來的才子佳人小說,都描寫了少女沖出深閨走向社會追求自己的幸福。在這種形勢下,各式各樣的欺壓婦女、迫害婦女的問題也被提到了文藝作品里。崔鶯鶯的被負心也不過是那個社會千千萬萬需要心理關(guān)注和情愛自由的婦女的具象和代表。婦女需要被認同,需要擺脫封建桎梏,需要愛和承認,而社會也需要婦女這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所以他們可以生死相牽,終成眷屬。而中國人的團圓情結(jié),又使得這個劇長盛不衰,幾百年來成為經(jīng)典。
湯顯祖的另外一部戲叫《紫釵記》,是以蔣防的《霍小玉傳》傳奇文為藍本的。蔣防《霍小玉傳》寫的是李益開始時認定霍小玉,相戀同居,可小玉知李必另娶,要求李堅持到三十以后再娶,到那時她出家為尼,李回答死不負霍。李到家后,母親為她定婚盧氏,李背盟棄小玉。第二年,李益到崇效寺看牡丹,被黃衫俠士劫持往小玉處,此時小玉已病重,責李負心,并說必為厲鬼相報而死,李后數(shù)娶都不安。湯顯祖擷取這個故事,改為《紫簫記》,寫到李益從軍,七夕回家為止,但沒有涉及結(jié)局。后來改寫為《紫釵記》,索性寫成李益未負心,也未遵母命另娶,后小玉病愈與李重修舊好。這部傳奇和元稹的《鶯鶯傳》為張生拋棄崔鶯鶯辯護是截然不同的。劇本雖寫有負心,但最終卻是團圓的結(jié)局,這樣的結(jié)局是對婦女地位的肯定。
負心型故事發(fā)展到順治以后,故事開始類型化。傳奇劇本里寫男女關(guān)系的,大半是才子佳人型,不然就是才子閨秀型,或者才子妓女型。這種創(chuàng)作形式,成為民國鴛鴦蝴蝶派和星期六派的始祖。甚至鐘愛這種創(chuàng)作的張恨水,雖為民國才子型創(chuàng)作作家,但是故事多走不出這種套路,甚至影響到臺灣作家瓊瑤。負心型故事的結(jié)構(gòu)多為男女主人公歷經(jīng)波折,終于團圓。作家利用讀者的同情心和對美好結(jié)局的向往,故事發(fā)展盡量曲折,但結(jié)局多為同喜同樂的團圓式。
負心型故事影響到了短篇小說時期,形勢發(fā)生了變化,不再是團圓結(jié)局,開始出現(xiàn)負心遭報的因果報應式,在這些作品中最流行的自然是《今古奇觀》和《聊齋志異》。這種因果報應的小說結(jié)尾主要是受到當時佛教的影響。人民推翻滿清統(tǒng)治的斗爭時有發(fā)生,而且經(jīng)歷南明的分裂,人民急需找到精神的寄托。佛教教義講輪回報應,因果善惡,所以很多作家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作品的創(chuàng)作開始有這種傾向。雖然一些作品專寫花妖狐鬼的故事,但卻往往是社會實況的假說,它們又不受團圓與否的禁制,所以大都希望惡人遭報。
負心型的戲曲對鴉片戰(zhàn)爭后的戲劇創(chuàng)作的影響又發(fā)生了變化,由于資本主義思想傳入,民眾,尤其是底層民眾的生活變得不堪,寄情詩酒的士大夫風氣又開始流行起來。川劇《情探》,是把《焚香記》的結(jié)局改為活捉,重又走上《王魁負桂英》的道路?!斗傧阌洝肥敲鞔鷤髌孀髌?,演說王魁和焦桂英的愛情故事,王魁負心,桂英復仇。宋官本雜劇有《王魁三鄉(xiāng)題》,戲文有《王魁》,元雜劇有《海神廟王魁負桂英》,明雜劇有《王魁不負心》?!斗傧阌洝穼懲蹩?,辭婚守義,團圓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