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
(赤峰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契丹文化旅游產品線的戰(zhàn)略構建與設想
趙麗麗
(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內蒙古赤峰024000)
契丹文化產品的開發(fā),包括食宿行游購娛的設計,也要有常規(guī)產品及特色產品的設計,產品線的形成需要構建有特色的旅游活動,豐富的旅游經歷以及全面的旅游產品體系,并形成高中低系列旅游產品,并對其進行產品的全面包裝.本文針對契丹專項旅游產品,進行內涵到外延的設計,并期望能通過本文,啟發(fā)旅游從業(yè)者思路,開啟獨特的文化旅游專項活動.
產品設計;特色產品;旅游包裝
契丹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具特色的北方民族政權,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文化,但在一千年的歷史演變中,民族逐漸消失,我們只能在地面建筑及地下陵寢中找到一些歷史的蛛絲馬跡.而旅游產品的開發(fā),不但要追尋歷史遺跡,保留歷史風貌,還要有展現(xiàn)能力,通過產品表達出民族特色,這就要求產品的設計正確、精準、且有商業(yè)價值.
在旅游產品的設計,包含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的內容,要求在旅游活動當中,選取有特色的景區(qū),安排有特色的活動,食宿標準有新意,這就需要整個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契丹風情的滲透.
1.1景區(qū)選擇及設計
旅游產品的核心要素就是旅游景區(qū),作為旅游的核心部分,旅游景區(qū)的設計及選擇影響著整個旅游產品的質量及效果.綜觀國內契丹主題景區(qū),大部分沒有經過專業(yè)的設計及大規(guī)模的復建,主題不夠鮮明,特色不夠明顯.以赤峰巴林左旗召廟景區(qū)為例,景區(qū)內轄契丹時期皇家寺廟——席力布爾召及國內罕見的遼代石窟寺,其文獻意義及考古意義不可小覷,再加之其地處巴林草原最高點獨特的地理位置,該景區(qū)本應成為契丹主題景區(qū)中的佼佼者,但景區(qū)內缺少契丹主題氛圍,綜觀國內大型出題公園景區(qū),除了景區(qū)工作人員的服飾、景區(qū)內景、裝飾布置均要有時代特征外,景區(qū)內參與項目也是必須提升的,游客進入景區(qū),應感受的是景區(qū)的獨特的時代氣息,尤其歷史文化景區(qū),應給游客以“穿越”之感,但國內目前尚無真正意義上的契丹主題景區(qū),使得契丹的時代風貌無法得以展現(xiàn),尤其無法讓游客增加體驗感,得不到旅游產品的升華.所以,契丹主題景區(qū)的建立,或者舊有景區(qū)的主題改造升級顯得格外重要.
1.2契丹用餐及餐廳設計
在飲食上,契丹族人仰酪,肉奶為食,除了人工畜養(yǎng)的牛、羊、馬、駱駝之外,草原上的黃羊、山中的熊、虎、野豬、鹿、兔、天上的大雁、天鵝及水中的魚、野鴨等,這些山珍野味,都是契丹人的食物來源,同時,牛、馬、羊、駝的乳汁及其加工品如馬奶酒、奶酪等奶制點心都是他們的日常飲食,但一般牧民很難吃到蔬菜、水果.但隨著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擴大,西方的蔬菜水果被大量引種,游牧民族的飲食結構從過去的單一發(fā)展到豐富多彩.尤其通過壁畫,我們發(fā)現(xiàn),西瓜、凍梨等水果被引進或制成,豐富了契丹人的生活,改善了膳食結構.以肉、奶等主食及當時的特產水果作為設計元素,顯然是契丹餐飲產品設計的首選.
在游牧民族與漢族的民族融合中,對漢族文化的敬仰及吸納繼承,是契丹的另一大特色.隨著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遼代的手工藝也有了顯著改進,遼朝瓷器生產頗為發(fā)達,質地、色彩和形制都具有特色,而契丹人豐富多彩的飲食結構影響了遼瓷器型的發(fā)展.在飲食生活中最具有特色的器具是雞冠壺,它具有契丹民族藝術的的典型意義及明顯的契丹文化特征.鳳首瓶和三彩器則又體現(xiàn)了遼代文化與中原、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這種交流和融合既豐富了契丹人的飲食生活,又增加了他們生活用具的品種.所以,特色餐具的設計及選擇在契丹主題用餐中,顯得有利有據(jù),獨樹一幟.
契丹時期用餐除了有草原風情外,契丹貴族的宮廷宴飲也是獨特的一道風景.除了菜式、餐具考究之外,其獨特的宮廷樂舞也是其一大特色.契丹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婚喪嫁娶還是祭祀禮儀、節(jié)日活動,都要歌舞相伴.中原散樂和百戲的傳入,遼代的百戲、角、馬戲等民間歌舞活動也極為踴躍.同時,薩滿樂舞也非常特色.近年通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了很多古老文化,蒙古族的漢庭音樂也被傳承,可通過漢庭音樂的研究,開發(fā)契丹宮廷樂舞,同時配置契丹風格主題餐廳,使得產品能夠貫穿一致,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坐落于河北省,占地二千畝,總投資52億的國家5A景區(qū)灤州古城,景區(qū)內部的契丹風情園主題餐廳,所展示的濃郁的契丹文化及獨具特色的宮廷樂舞,就能讓人體味到別樣的民族風情.
1.3住宿的主題賓館設計
主題賓館在國內已經不是新鮮事物,從民族客棧、到江南小鎮(zhèn)、再到各種特色主題,國內已經將主題賓館發(fā)揮到極致.但截至目前,在擁有著契丹遺存的大量區(qū)域,尚無一家契丹主題賓館,游客選擇旅游產品,在整個的產品包裝中,沒有特色住宿,能夠提供的不是常規(guī)星級賓館就是蒙古族的氈房、蒙古包,特色不明顯,吸引力不足.
在旅游產品的設計中,要重視特色賓館的設計,在賓館的建造、裝修、內景設計、飾品采購、服務細節(jié)、服裝設計、禮儀風貌均應體現(xiàn)契丹民風.以云南白族民居為例,根據(jù)白族習慣,采用石頭為主要建筑材料,因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墻均有白色為主調,以四合院為主要建筑風格,普通民居,也都離不開精美的雕刻、繪畫裝飾.同時,白族喜愛種花愛花,多數(shù)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壇,種上幾株山茶、丹桂、石榴、等喬木花果樹.客人居住在這樣的民居中,所感受的就是白族的生活氛圍及民族習慣.
主題酒店的設計及改造,不是大肆鋪張與浪費,是對現(xiàn)有酒店或民居的一種調整或再包裝,有的只需內景的小裝飾即可完成,鳳凰古城內的客棧很多也是民居改造完成,作為契丹后裔,除了傳統(tǒng)氈帳外,民居的復建及主題賓館的改造,在旅游產品設計中,顯得格外重要.
1.4旅游購物設計
契丹時期的餐食以奶、肉為主,以此為核心的奶肉制品,已被蒙古族的奶制品基本涵蓋,但以契丹為主題的購物,目前尚無開發(fā).契丹時期,貴族喜愛佩戴金銀制品,并喜愛琥珀、珊瑚、瑪瑙、水晶等制品,這些在北方契丹故地均有產地,可開發(fā)具有契丹特色的工藝品及飾品.除此之外,遼瓷中的白釉、單釉、三彩釉的擺件作為復古手工藝品也可以進行深入開發(fā),遼代酒風盛行,對遼代酒窖的包裝目前也尚無開發(fā),這些都是值得深入進行挖掘和包裝的特色購物.
1.5旅游活動設計
作為一種失傳的文化,遼代的很多遺存目前都已消亡,那就更應該在旅游活動中,增加民族類、體驗類元素.內蒙赤峰召廟北五臺景區(qū),能夠親手觸摸的千年石窟,作為一種感受類的旅游活動,就是一種很好的活動設計.但綜觀巴林草原,可設計的不僅僅是一個石窟寺,契丹蕭太后點將臺、契丹遼上京遺址及城內南北塔、可以豐富契丹知識的博物館、還未被盜掘的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陵墓,參觀已經被盜掘的墓葬,都可以作為旅游專線上的點進行包裝,增加了客人的居留時間,增長了旅游見識,也消解了游客對契丹的大量疑團.旅游活動靠的不是一個或某個景區(qū),是需要區(qū)域聯(lián)動進行包裝和設計,將點穿成線進行聯(lián)動,將民俗、歷史、文化、傳承、體驗等穿插到一個產品中,增加旅游產品的完整性及觀感,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旅游產品的設計不僅是內容的設計,也包括產品品類的設計,不同的產品類型,所涉及的內容完全不同,挖掘的深度也不相同,所呈現(xiàn)的最終產品的價格也會出現(xiàn)差異,所以,根據(jù)個性特征設計不同品類的產品,并形成高中低層級分類,保障各級別的產品線,尤其作為區(qū)域旅游產品,顯得尤為重要.
2.1觀光型旅游產品
觀光旅游產品是旅游產品中最常規(guī)、最初級的產品,也是接待量最大的產品.在市場初期,設計觀光型旅游產品,有利于控制旅游價格,降低進入門檻,有利于增大區(qū)域流量.但從長遠看,觀光型產品特色不突出,游客重游率低,口碑效益不明顯.
2.2體驗型旅游產品
體驗型旅游產品,是旅游產業(yè)的提升產品.在固定的產品中,增加體驗元素,是典型的體驗型旅游產品.針對契丹文化不為大眾人熟知,拍攝微電影、小紀錄片都是增加游客體驗的內容,再如在旅游活動中增加體驗元素,如學寫契丹字,學說契丹語,學習契丹禮儀,尤其針對夏令營、親子游等團隊,均有較好的效果.在契丹景區(qū),進行傳統(tǒng)儀式的復建,如東向拜日,四時捺缽等,定期定時進行表演,增加了景區(qū)的活動項目,也提升了景區(qū)的整體文化底蘊.
2.3專項旅游產品
發(fā)展特殊團隊,進行專項旅游產品的設計與研發(fā).例如,利用契丹的神秘性及草原的遼闊性,進行影視主題電視劇作;通過對契丹獨特考古資源的挖掘,發(fā)展國內外考古專業(yè)學生及老師專業(yè)考察、考古、學習團隊;再如通過對契丹的陵寢的考察及挖掘,開發(fā)專項參觀類景區(qū)……摒棄舊有的觀光及體驗,利用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考古特長,組織專項旅游活動.
3.1旅游環(huán)境包裝
旅游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及深層次的挖掘開發(fā),不僅僅需要旅游產業(yè)的內容設計,也需要其他的輔助設施的包裝,例如當?shù)鼐用駥β糜钨Y源的了解及認可程度、旅游基礎設施情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建設及特色的包裝、旅游景區(qū)內文化環(huán)境的構建等,都是影響旅游活動的重要因素.
通過對契丹旅游產品的目的游客群的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目標客源是以草原旅游為主的游客+以文化探秘為目的的游客,這樣的目標群體會更加注重文化挖掘及旅游體驗,所以在旅游環(huán)境的包裝上,不但要講求衛(wèi)生、原生態(tài),還要有文化要素的滲透,例如景區(qū)內工作人員的服飾及禮儀,景區(qū)內的小活動項目是否有特色,以宋城為例,從守門官到街頭藝人,從小吃到茶館,無不體現(xiàn)著宋朝街頭巷坊的特色.
3.2民俗習慣包裝
契丹時期創(chuàng)造了很多燦爛的文化,手工藝品、書籍、文字、農耕、狩獵、等均有建樹,除此之外,契丹獨特的民風民俗,也是值得旅游開發(fā)的內容,民俗的創(chuàng)新型開發(fā),有利于增加客人的體驗感和認同感,更容易讓人身臨其境,也更增強旅游的滿意度.挖掘民風民俗,適當開發(fā)并復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也是對我國歷史一種換角度的學習及認同.
例如:契丹婦女為低御嚴寒風雪對皮膚侵蝕,使用一種特殊的護膚品.宋人彭汝礪有首詩描寫契丹婦女“珍珠絡臂面涂黃,南人見怪以為瘴,黑吏矜夸是佛妝”.契丹婦女每到人冬以后,她們將括萎涂臉上,不洗,還時時加敷,到春暖花開時才洗去,由于長時間不見風雪,待洗凈時,皮膚潔白如玉.括萎色黃,涂到臉上,就好象上了金粉的佛像,故稱為佛妝.南方來的宋朝人看見她們很驚奇,以為她們得了什么怪病.契丹婦女使用的護膚油等化妝品傳人宋朝,引起汴京閨閣妝抹凡數(shù)遍,這種傳統(tǒng)的生活習慣如能進行旅游包裝,不但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也是對旅游特色商品的建設.
再以宗教信仰為例,契丹傳說始于白馬青牛之傳說,故遼代寺廟均供奉男女二神,這就是與漢族截然不同的地方.契丹建國以后,以“青?!睘閳D騰的血緣集團被標記為“耶律”氏;以“白馬”為圖騰的血緣集團被標記為“蕭”氏.在經歷了漫長的社會變遷之后,契丹族依然遵循著兩姓互為婚姻的特點.遼代的九位皇帝,除了世宗耶律阮兩個皇后中的甄氏為漢人以外,皇后的位置一直在蕭氏家族內傳承.所以出現(xiàn)了舅舅可娶外甥女外孫女敢嫁外祖父的奇特現(xiàn)象.除此之外,遼代對于婚姻還是比較開放自由的,契丹人的貞潔觀念也比較淡薄.契丹人離婚再嫁再娶者可以說是稀松平常之事,而且離婚的權利為男女共有,雙方均可根據(jù)自己的意愿提出離婚要求,尤其是遼代的公主,在婚姻上更是具有很大的主動權.有“離婚再嫁平常事,遼史只見五貞女”的說法.這些不同于漢族的民族習慣有其歷史成因,但這種不同之處,往往是中原游客之前聞所未聞的,有獨特的旅游價值.
3.3營銷手段包裝
營銷策劃是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必需品,在現(xiàn)代營銷中,網絡、微信、微電影進行營銷的方式已發(fā)展成為常規(guī)媒介.借助電影、電視劇等進行造勢,發(fā)展演藝、演出、特色活動,充分利用節(jié)事活動廣做宣傳.在景區(qū)推廣智慧旅游,通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營銷模式,將景區(qū)進行包裝,達到宣傳推廣的目的.
契丹在中國歷史上開拓了兩倍于宋的版圖,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歷史和文化,但在中原的歷史長河中,卻消失殆盡,復興契丹文化,開發(fā)契丹旅游產品,設計出獨具特色的旅游項目,這才是擁有契丹文化遺跡的區(qū)域的著力點.契丹特色突出,但也需要社會方方面面進行嚴密的設計及規(guī)劃,我們相信,依托優(yōu)勢資源,契丹專項旅游產品在未來投放時必定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得到良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1〕王成國.簡論遼代契丹之婚俗[A].遼金歷史與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1.9.
〔2〕汪澎瀾,孫立梅.契丹春捺缽文化旅游資源開發(fā)研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5(1).
〔3〕李月新.契丹統(tǒng)治下的漢人婚姻狀態(tài)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9).
〔4〕萬紅珍.產業(yè)融合視角下旅游與文化產業(yè)的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6(7).
F592.7
A
1673-260X(2016)10-0112-03
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