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蔭縣坡地針闊葉復層混交林經營技術
嘉蔭縣位于小興安嶺北坡和東坡底部,黑龍江流域南岸沖積地段。降水量592 mm,海拔300 m,溫度南移兩個積溫帶。地貌多為帶、塊狀平原,少為低山丘陵。土壤多為黑土、草甸土和少量暗棕壤。
由于興安落葉松是本亞區(qū)優(yōu)良的鄉(xiāng)土樹種,采用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陽性樹種與陰性樹種分層混交,既可減少落葉松、樟子松純林數量,又實現了高效益立體經營。選擇興安落葉松與白樺、樟子松與紅皮云杉混交,可增加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2.1混交林的優(yōu)點
2.1.1較充分地利用環(huán)境資源。不同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的樹種混交,能夠更充分地利用空間。生態(tài)學特性:耐蔭性及喜光,紅皮云杉耐陰,樟子松喜光;生物學特性:根型(深根型與淺根型),深根型包括樟子松、白樺,淺根型包括興安落葉松及紅皮云杉;生長特點:速生與慢生,有利于對資源利用時空錯開,興安落葉松、白樺生長較快。
2.1.2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條件。①改善林地小氣候。利用速生樹種、慢生樹種,進行針闊混交,林分迅速郁閉,降低溫度,減少蒸發(fā),提高空氣濕度和土壤含水量,抑制陽性雜草競爭,樹木生長環(huán)境得以有效改善。②維持和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復層林冠,緩沖降雨;根系交錯,固土作用強;凋落物豐富、分解速率提高。③促進林木生長,增加產量、品種和質量。充分利用營養(yǎng)和光照空間,改善林地立地條件,促進林木生長;增加林產品種類;種間有益的相互作用,主要樹種質量提高。④發(fā)揮林地的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混交林具有較好的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作用。林冠結構復雜、層次較多,攔截雨量能力大于純林;枯枝落葉質量好,土壤有機質豐富、質地疏松,持水能力與透水性較強;根系相互交錯,提高土壤的孔隙度,有利入滲,減少徑流和表土的流失;較好地維持和提高林地生物多樣性,類似天然林的復雜結構,為多種生物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繁衍、棲息條件,生物多樣性得到了維持和提高。
2.2混交方法。帶狀混交,每個樹種2~3行,視培育目的可選株行距1 m×1.5 m,密度每公頃6 666株。針葉淺根型興安落葉松與闊葉深根型白樺混交,混交比例為1∶1,針葉與闊葉搭配,淺根型與深根型混交。陽性樹種深根型樟子松與陰性樹種淺根型紅皮云杉混交,混交比例為1∶1,陽性樹種與陰性樹種搭配,深根型與淺根型混交。
2.3苗木規(guī)格。興安落葉松、白樺苗木均為2 a生以上,苗高在50 cm以上Ⅰ級苗;樟子松、云杉選用3 a生以上,苗高在30 cm以上的容器苗。
2.4苗木處理。造林前要對苗木適當的修剪,非干旱年份要用浸水和蘸泥漿的方法補充苗木根系水分,干旱年份或嚴重干旱地塊要用高效吸水劑浸根處理,以保成活。
2.5整地。造林前一年進行整地,一般慢坡地采用穴狀整地,規(guī)格50 cm×50 cm×25 cm。以明穴為好,超坡地或嚴重水土流失的坡地采用魚鱗坑整地,按等高線配置,穴的長邊60 cm,穴寬40 cm,碎土深20~25 cm,外高內低,呈倒簸箕形。
2.6造林。造林時間為春季,頂漿造林,造林方式為人工造林,采用明穴栽植法,三埋兩踩一提苗,要求深淺適宜,一般蓋土厚度超過地徑2~3cm,根系舒展,不窩根,扶正、踏實,根系與土壤密接。樟子松及紅皮云杉容器苗造林可選擇在春季或雨季造林,造林技術要點在起苗及運輸的過程中確保土坨不散,栽植時只要將容器苗塑料袋底部撕掉即可,放入植樹穴中?;靥钔谅駴]苗木根際處5 cm左右,用腳踩實容器苗四周的回填土,不要直接踩土坨,因為一旦把土坨踩碎,影響苗木成活。
2.7撫育。落葉松、樟子松按3年5次,云杉及白樺按5年7次進行撫育,其主要工作為除草、培土、扶正、踏實。
2.8補植。對于造林成活率未達標的,要在當年秋季或翌春用同齡苗木進行補植。
2.9管護。造林后至成林前,要經常進行巡護、檢查,對人畜易于破壞地塊,要設立護欄或派專人看護。
該模式突出了同時培育兩代林分的做法,上層林分可逐步采伐利用,待上層主伐時下層也很快達到成林標準,可使下層林分提前20~30 a主伐,效益十分可觀。
該模式適宜于本地區(qū)及條件相似地區(qū)推廣應用。
152100望奎縣林業(yè)局林業(yè)總站宋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