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代漢制封爵的爵稱與爵序——《金史·百官志》“封爵”條的勘誤與補遺

    2016-03-29 07:19:05孫紅梅
    北方文物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金史

    ?

    金代漢制封爵的爵稱與爵序
    ——《金史·百官志》“封爵”條的勘誤與補遺

    孫紅梅

    〔關(guān)鍵詞〕封爵爵稱《金史·百官志》勘誤補遺

    〔內(nèi)容提要〕《金史·百官志》記載了金代漢制封爵的爵稱與爵序,但其內(nèi)容并不完整,亦有失準(zhǔn)確。通過《金史》及碑刻資料對其進行補遺和勘誤,得出有金一代漢制封爵有王,即以國號所封王爵,其內(nèi)部又有兩字國王、一字國王、一字王三種類型,王爵之下有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郡侯、開國縣侯、開國郡伯、開國縣伯、開國郡子、開國縣子、開國郡男、開國縣男。雖然其中有的爵位名稱并非與金代封爵制度相始終,但其體現(xiàn)了金代漢制封爵制度發(fā)展的歷程,這對全面認識和把握金代漢制封爵體系的完整形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

    金代封爵有漢制封爵和猛安謀克世爵兩類,其中漢制封爵在《金史·百官志》有明確記載:“正從一品曰郡王,曰國公。正從二品曰郡公。正從三品曰郡侯。正從四品曰郡伯。舊曰縣伯,承安二年更。正五品曰縣子,從五品曰縣男?!标P(guān)于這條史料記載的闕失,已引起學(xué)者的關(guān)注①,并對《金史·百官志》封爵的內(nèi)容有了不同程度補充和糾正,但對金代漢制封爵的爵稱爵序的認識仍存在著缺欠。因此,對《金史·百官志》“封爵”條內(nèi)容的補遺與勘誤還有待進步一完善,從而得出金代漢制封爵體系的完整形態(tài)。為敘述方便,文中所言“封爵”即指的是漢制封爵。

    一、封爵郡王之上還有“國號王”爵等級,國號王有一字王、一字國王、兩字國王三種類型

    金代封“王”者屢見不鮮,因此,郡王之上還有王爵等級,對這一問題目前與金代封爵相關(guān)的成果中已有所關(guān)注。如張博泉先生指出“實際上在郡王之上尚有王,應(yīng)是王、郡王、國公三個等級”②;程妮娜先生也認為金代一品封爵中還有國王或王③;日本學(xué)者松浦茂指出《金史·百官志》中關(guān)于爵,只載郡王、國公、郡公、郡侯、郡伯、縣子、縣男七個等級,實際上加上王是八個等級④。實際上,金代不僅在郡王之上還有“王”或“國王”封爵等級,而且其內(nèi)部又存在不同的類型,它們之間亦具有高下之別。

    《金史·百官志》記載金代封王之國號分為三個等級,即大國二十、次國三十、小國三十⑤。王爵即是以國號作為王爵封號的爵稱。金代以國號封王又分為一字王、一字國王、兩字國王三種不同類型。

    一字王,即以單個國號封王,且爵號中不帶“國”字。如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太宗子宗雅、宗偉、宗英、宗懿、宗本、鶻懶、宗美、神土門、斛孛束、斡烈、宗哲,分別封爵為代王、虞王、滕王、薛王、原王、翼王、豐王、鄆王、霍王、蔡王、畢王⑥。

    “一字國王”,也是以單個國號所封王爵,但爵號中加“國”字樣。如皇統(tǒng)三年(1143年),封太祖子宗敏為曹國王⑦;天德初,追封完顏希尹為豫國王⑧;貞元三年(1155年),封大漢國王⑨。

    因此,金代封爵郡王之上還有“王”爵,其內(nèi)部又分為一字王、一字國王、兩字國王三種類型。一字王始終是金代漢制封爵的重要內(nèi)容,一字國王和兩字國王則是海陵正隆二年之前的王爵類型。

    二、郡伯“舊曰縣伯,承安二年更”有誤,承安二年前“郡伯”一直存在,此后與縣伯共存

    三、郡公以下五等封爵除了《金史·百官志》中的爵稱,還有縣公、縣侯、郡子、郡男

    《金史·百官志》載五等封爵除國公外,有“正從二品曰郡公。正從三品曰郡侯。正從四品曰郡伯。舊曰縣伯,承安二年更。正五品曰縣子,從五品曰縣男”。除了上述爵稱,還有縣公、縣侯、郡子、郡男。縣公、縣侯只見于天會年間,此后不見記載;郡子、郡男則始終是金代封爵體系中的重要內(nèi)容。

    還需要說明的是,并非有多少個爵稱就有多少個爵級,如封王有一字王、一字國王、兩字國王三種類型,雖然其內(nèi)部具有禮儀秩序上的高下之別,但均屬于“王”爵等級;郡伯與縣伯則同屬于正從四品的“伯”爵,同樣郡子與縣子品級相同,郡男與縣男亦無等級差別,這從上述碑刻資料記載相關(guān)爵位的官銜及食邑情況,可以一目了然。而縣公、縣侯因僅見太宗時期封授,從封爵時間以及封爵對象來看,如前所述很可能是金初對遼朝封爵的簡單模仿,其等級序列無從確定。太宗之后縣公、縣侯封爵不見于金代相關(guān)文獻記載,也許是熙宗時期金代封爵制度正式確立后,便不再將其作為漢制封爵的爵稱了。

    綜上,結(jié)合金代相關(guān)漢制封爵史料,對《金史·百官志》“封爵”內(nèi)容進行考證勘誤與補遺,得出有金一代漢制封爵有王(即以國號所封王爵,有兩字國王、一字國王、一字王三種類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郡侯、開國縣侯、開國郡伯、開國縣伯、開國郡子、開國縣子、開國郡男、開國縣男。其中有的爵位名稱雖只存在于某個時期,但仍是金代漢制封爵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金代漢制封爵制度探索發(fā)展演變的過程,對全面認識和把握金代漢制封爵體系的完整形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

    注釋:

    ① 主要有白壽彝總主編,陳振主編:《中國通史》第七卷《五代遼宋夏金時期》(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下同;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研究》,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下同;〔日〕松浦茂著,邢玉林譯、邢復(fù)禮校:《金代女真氏族的構(gòu)成》,中國科學(xué)院民族研究所歷史資料室資料組編譯:《民族史譯文集》(第10集)1981年,下同。李錫厚、白濱:《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第七卷(遼金西夏時期),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1年。

    ③ 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研究》,第240頁。

    ④ 〔日〕松浦茂著,邢玉林譯、邢復(fù)禮校:《金代女真氏族的構(gòu)成》,第70頁。

    ⑧ 陳相偉校注:《完顏希尹神道碑》,李澍田主編:《金碑匯釋》,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82頁。

    〔責(zé)任編輯、校對王孝華〕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基金“金代漢制封爵研究”(L15BZS002)。

    〔中圖分類號〕K246.4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83(2016)01-0072-04

    〔作者簡介〕孫紅梅,女,1978年生,渤海大學(xué)政治與歷史學(xué)院副教授,歷史學(xué)博士,郵編121000。

    猜你喜歡
    金史
    北宋元祐水運儀象臺晝夜機輪有幾重?
    遼金正史中《列女傳》事例考述
    英文摘要
    近二十年來金史方向碩士學(xué)位論文選題量化研究——以近二十年來中國知網(wǎng)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為核心
    21世紀以來的《金史》研究綜述
    試論宋代筆記中的金代史料
    假若沒有元好問
    名作欣賞(2019年1期)2019-09-10 07:22:44
    《金史·結(jié)什角傳》箋證
    西藏研究(2017年2期)2017-06-05 11:31:22
    金史研究領(lǐng)域的鴻篇巨著——評《金源文化辭典》
    中華書局校點本《金史·趙秉文傳》證誤
    黑龍江史志(2014年9期)2014-11-25 16:49:20
    吴桥县| 长海县| 林西县| 文水县| 景德镇市| 满洲里市| 呼图壁县| 磐安县| 吴川市| 砚山县| 交城县| 云安县| 瑞安市| 武功县| 乌海市| 康定县| 仁化县| 泽州县| 卓资县| 永济市| 汶上县| 成安县| 丰顺县| 安阳县| 平顶山市| 新津县| 和静县| 武川县| 蒲城县| 宜春市| 广平县| 日照市| 沙田区| 苍梧县| 北京市| 定南县| 祥云县| 承德市| 翼城县| 临朐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