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試題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第1~4題。(10分)
(一)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日:“小惠未編,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θ眨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眨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θ眨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饼R人三鼓。劌日:“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選自《左傳·曹劌論戰(zhàn)》)
(二)夫戰(zhàn),勇氣也,再而衰,三而竭。國藩于此數(shù)語,常常體念。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chuàng)于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chuàng)于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陽⑧,氣已竭而復振;陸抗之拔西陵,預(yù)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養(yǎng)銳氣,先備⑤外援,以待內(nèi)之自斃。此善于用氣者也。
(選自曾國藩《挺經(jīng)》)
【注】①荀罃:春秋時晉國大將。②拔:攻下。③逼陽: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備:準備。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專:獨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C.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獄:過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語段(一)的標題是后人加的。后人為什么用“曹劌論戰(zhàn)”而不用“長勺之戰(zhàn)”作為標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兵者應(yīng)該怎樣利用士氣取勝?請結(jié)合語段(一)、(二)的內(nèi)容分條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黃石市試題
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題。(10分)
【甲】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日:“小惠未編,民弗從也。”公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θ眨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眨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θ眨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選自《左傳·曹劌論戰(zhàn)》)
【乙】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①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饼嬩腹怪另侥鞠拢姲讜?,乃鉆火燭②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fā),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注]①白:使……露出白木。 ②燭:照亮。
1.下列句子中對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A.讀其書未畢(全部)
B.小惠未稨(通“遍”,遍及、普遍)
C.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日(寫)
D.犧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牲畜)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人見
B.皆以美于徐公 龐涓死于此樹之下
C.肉食者謀之 遂成豎子之名
D.讀其書未畢 其真無馬邪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甲】文段說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贏得戰(zhàn)爭勝利的先決條件。
B.【乙】文段孫臏取得戰(zhàn)斗的勝利,得益于選擇有利的地形對敵軍進行伏擊。
C.【甲】、【乙】兩文段中,曹劌、孫臏都對戰(zhàn)事進行了準確的預(yù)判和周密的部署。
D.【甲】文段曹劌認為魯莊公在處理案件上盡了職分。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何以戰(zh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f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理由】
河南省試題和湖北黃石市試題,均采用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的形式。河南省試題側(cè)重對課內(nèi)篇目的考查。第1題、第2題考查考生對文言實詞和句子的掌握情況:第3題、第4題考查考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其中第3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課內(nèi)文本內(nèi)容的把握情況和對該文本寫作詳略安排的理解情況,從標題入手設(shè)題,比較巧妙。
湖北黃岡市試題,對課內(nèi)、課外文本中的實詞、虛詞和句子均有涉及,側(cè)重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知識積累情況和遷移運用能力。第3題采用選擇題的形式,四個選項涉及兩個文本的主題、人物及細節(jié)等,對考生整體把握文本內(nèi)容的能力要求較高。
(王丹/薦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