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 張凱
急性腦出血56例的內科治療效果體會
●楊崢 張凱
目的 分析急性腦出血的內科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探討內科治療腦出血的有效方法和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神經內科56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為例,對其急性腦出血內科治療進行分析。結果 經過治療后,存活48例,死亡8例,存活率為85.7%。結論 急性腦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發(fā)病非常急,進展也非??欤休^高的致殘率,應該有效應用內科綜合治療方法來展開治療。
急性腦出血;內科;治療
腦出血也被稱為腦溢血,是腦中風的一種,更是我國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狀,所謂腦出血,其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管畸形等,患者會因為用力或者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fā)腦出血,因此在很多活動中會突然發(fā)病,這極大地提升了治療的難度,而該疾病又是我國當前中老年人非常容易出現的疾病,因此需要給與足夠的重視。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神經內科56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為例,對其急性腦出血內科治療進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在46歲~70歲間,發(fā)病時間在1~10h之間,平均(4.11)h。經過CT的有效檢查,結果可知,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患者有32例,丘腦出血患者有13例,頂葉出血患者有4例,額葉出血患者有4 例,小腦出血患者有2例,腦干出血患者有1例,出血量<20ml的患者有42例,20~50ml的患者有10例,而≧50ml的患者有4例。具體的臨床表現較多,有頭暈、昏迷、偏癱失語、肢體抽出、大小便失禁等癥狀。
1.2 治療方法
首先要進行病情的判斷,治療人員要對患者的意識、瞳孔、體溫、心率、呼吸以及血壓等內容的變化,以及皮膚粘膜的顏色變化,皮下、黏膜下是否有出血情況等內容進行觀察,然后以此作為基本情況來判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同時,要進一步觀察癱瘓肢體是否存在缺血水腫,等問題,觀察是否有無暇之深靜脈,動脈血栓形成,以此來判斷是否會有并發(fā)癥出現。其次,進行一般性治療,要保證患者臥床休息1~3周,合理管控其血壓,避免患者會因為情緒激動而造成血壓升高的問題。對于出現昏迷情況的患者,應該讓其頭歪向一側,同時要第一時間清除其口腔分泌物及相應的嘔吐物,并且要有效防止患者出現舌后墜堵塞呼吸道的問題,如果患者出現了意識障礙,或者存在血氧飽和度下降及缺氧的狀況時(PO2<60mmHg或PCO2>50mmHg),此時,應該技術給與鼻導管吸氧,如果患者有過度煩躁不安的情況,此時可以酌量使用鎮(zhèn)靜藥物,如果患者存在便秘癥狀,此時可以選用緩瀉。同時,對于所有的患者,都要進行嚴格的口腔護理,及時進行吸痰,以此來有效保證呼吸道的通暢。另外,要留置導尿的過程中對膀胱進行必要的沖洗,對于昏迷的患者,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抗生素應用。第三,對于顱內壓的管理。56例患者都采取頭部抬高20~30度的體位,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靜脈出現受壓的問題。與此同時,要有效避免靜脈內輸注低滲液體,使用20%甘露醇125~250 ml快速靜脈滴注及速尿20~40 mg靜脈推注1次/6~8 h,以快速降低顱內壓。第四,對于血壓要進行必要的管理,對于那些合并有高血壓或血壓波動十分明顯的患者,要保證其血壓處于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有效避免其出現較大的血壓波動問題,同時,還需要進一步保證患者不會出現血壓過低的情況,有效降低因為腦灌注壓降低而出現的腦血流減少的情況出現幾率,有效避免嚴重缺血性腦病
在選取的56例急性腦出血的患者中,存活了48例患者,死亡8例,存活率為85.7%,而并發(fā)消化道出血患者有5例,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有3例。在本次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治療采用保守的治療方法,讓患者保持安靜、臥床,同時合理控制患者的血壓,控制患者的腦水腫,有效降低顱內壓,有效防止并發(fā)癥的出現,并有效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yǎng),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患者的生命體征也趨于平穩(wěn)。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快,以及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提升,腦出血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并且病死率及致殘率也在持續(xù)上升.雖然我國的外科手術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但是對腦出血治療仍然更多采用的是內科治療方法.從目前來看,腦出血內科治療的方法主要有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血壓管理、增強腦營養(yǎng)代謝促進、腦細胞的功能恢復以及防止并發(fā)癥等方法。研究表明,如果腦出血患者的血壓提升,其腦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殘率也會相應的提升,而如果血壓出現驟降或降的非常低的情況,此時也會因為腦部缺血而造成腦功能受損。通過本次研究可知。
首先,要調控血壓。大多數高血壓腦出血發(fā)生在基底節(jié)的殼內以及內囊區(qū)域,大約占腦出血的70%,而腦葉、腦干及小腦齒狀核區(qū)各占約10%,殼核出血的話往往會侵入內囊,進入側腦室,從而讓血液充滿腦室系統(tǒng)和蛛網膜下腔。同時,丘腦出血會破入第三腦室或側腦室,同時也會對內臟造成損傷,對于腦實質內的穿支小動脈,如果患者有長期的高血壓癥狀,就會對腦內的小動脈造成擴張影響,形成微動脈瘤或者小動脈管壁壞死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如果患者出現血壓急劇升高的問題的話,就會造成小動脈破裂的問題,從而讓患者腦內出血。在高血壓的影響下,小動脈的內膜往往會受損,脂質沉積,而平滑肌層也會變性壞死,在這種情況下,壓力和血流會急劇變化,即使僅僅有一小處動脈出血,也往往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出血反應,并且會讓周圍多處出血融合,進而形成血腫和出血的散在分部。其次,要合理控制患者的顱內壓。腦水腫是腦出血的重要并發(fā)癥,同時也是致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因為如此,在治療急性腦出血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控制患者的顱內壓。在進行脫水治療時,其周期一般不少于15天,對于出血量大于50-70ml,且年齡在七十歲以下的患者,采取必要的手術清除血腫或者局部鉆孔抽吸治療方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一般情況下,會在引流三天后,注射相應的尿激酶。第三,在治療過程中,要有效避免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的問題,采用有效的抗生素,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有效降低死亡率。同時,要有效避免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的問題,充分觀察患者的出血先兆,采取必要的措施給予止血,必要時采取手術治療。還要加強腦心綜合征的管理,有效控制顱內壓和高血壓。同時要加強中樞性高熱管理,如果出現此類問題,可以通過應用中樞神經抑制劑和作用于植物中樞神經的藥物,實現對患者的物理降溫退熱。此外,還要加強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的管理,讓患者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失衡,保證患者體液攝入量正常。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急性腦出血患者的內科治療效果,提升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單位:鄭州澍青醫(yī)學高等??茖W校)
[1] 劉錦峰,王振江,馬曉鵬.腦出血1203例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7,15(9):684~685.
[2] 劉南午.腦出血52 例內科治療體會[J].海南醫(yī)學,2006,17( 12):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