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光 梁世胡 吳可玉 顧海永 陳國榮 張其文 李傳國
優(yōu)質(zhì)雜交稻新組合廣8優(yōu)2168高產(chǎn)制種技術(shù)
李曙光1梁世胡1吳可玉2顧海永1陳國榮1張其文1李傳國1
(1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廣州510640;2廣東省金稻種業(yè)有限公司,廣州510640)
廣8優(yōu)2168是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選的恢復系廣恢2168與自選不育系廣8A配組而成的感溫型優(yōu)質(zhì)雜交稻新組合。該品種豐產(chǎn)性突出,米質(zhì)優(yōu),高抗稻瘟病,適合廣東省粵北以外稻作區(qū)早、晚造種植。2012年1月通過廣東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2012007。為了加快該組合的推廣應用,分別在海南東方和廣東平遠等地進行了不同面積的制種試驗,以期總結(jié)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制種技術(shù)。
1.1 母本 廣8A是廣東省農(nóng)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不育性穩(wěn)定、異交結(jié)實率高、抗性強、米質(zhì)優(yōu)、配合力強的野敗型三系不育系,具有產(chǎn)量高、適應性廣、抗性強、食味佳等特點。株型緊湊,前松后緊,莖稈中等,分蘗力強,穗長大,著粒密。異交結(jié)實率高,柱頭外露率達82.5%以上,其中雙露率達52.8%[1]。柱頭活力中強,可以保持3~4d,正常情況下異交結(jié)實可達到60%以上。育性穩(wěn)定,以典敗為主。經(jīng)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對選取的廣東省代表菌株總抗性頻率為81.8%,其中優(yōu)勢種群ZB和Z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82.4%和75.0%,中抗稻瘟病;廣東省白葉枯病優(yōu)勢致病菌系IV型菌人工接種鑒定,表現(xiàn)為中抗白葉枯病。1.2 父本 廣恢2168是廣東省農(nóng)科院水稻所選育的廣譜性恢復系。該恢復系前期生長旺盛,株型較分散,后期株型較為緊湊,莖稈粗壯但分蘗力一般。劍葉較長,如后期偏氮則劍葉表現(xiàn)寬長斜披?;〞r較為集中,正常晴天高溫下開花高峰在10:00~10:40[2],穗開花盛期在始花后3~5d;單株開花歷期7~11d,主穗抽出后第5天進入單株開花盛期。
全生育期廣東晚造113~115d,與粳秈89相當。株型較集中,植株較高,分蘗力中等,抗倒力中等,耐寒性中。株高108.1~111.7cm,每667m2有效穗數(shù)18.3萬~19.2萬,穗長22.5~23.0cm,每穗總粒數(shù)130~132粒,結(jié)實率80.9%~81.7%,千粒重24.4~24.7g。
米質(zhì)鑒定達國標和省標優(yōu)質(zhì)3級,整精米率67.5%~68.4%,堊白粒率15%~18%,堊白度3.6%~6.3%,直鏈淀粉含量15.0%~23.7%,膠稠度44~83mm,長寬比3.6~3.9,食味品質(zhì)79~80分。
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4.12%~100%,對中B群抗性頻率為100%,中C群抗性頻率為88.89%~100%,病圃鑒定葉瘟1.75~2.3級,穗瘟2.0級;中感白葉枯病(IV型菌3~5級,V型5~7級)。
2009年、2010年晚造參加廣東省農(nóng)作物區(qū)試,每667m2平均產(chǎn)量分別為464.59kg和442.82kg,比對照粳秈89分別增產(chǎn)14.32%和10.99%,均達極顯著水平,名列同組的第2名。2010年晚季生產(chǎn)試驗,每667m2平均產(chǎn)439.25kg,比對照增產(chǎn)3.65%,日產(chǎn)量3.85~4.08kg。2012年早造在廣東羅定2hm2連片種植,每667m2平均產(chǎn)516.4kg。2013年早季在廣東懷集百畝連片示范,每667m2平均產(chǎn)504.8kg,顯示出較好的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性,并于2014年被廣東省農(nóng)業(yè)廳定為雜交稻區(qū)試感溫遲熟組對照品種,同時確認為廣東省主推品種。
4.1 選擇制種基地 選擇風力較小,地勢相對開闊,土地肥沃、向陽的田塊作為制種基地。母本子粒偏小,柱頭相對較弱,對外界環(huán)境要求較為敏感,在選擇制種基地方面要求更為嚴格。一般要求抽穗揚花溫度介于27~30℃,空氣濕度較大為宜,抽穗到收割期間避免有連續(xù)的陰雨天氣;同時為了便于子粒充實,提高千粒重,應盡量避免高溫催熟,選擇秋季制種較為合適。
4.2 合理安排播插期,確?;ㄆ谙嘤?父本分蘗較弱,開花較集中,為增加花粉量,延長授粉時間,生產(chǎn)上在培育壯秧的基礎上,要合理安排插植規(guī)格,盡量保證父本空間,并插足基本苗,通過栽培促分蘗以增加有效穗數(shù)和花粉量。母本一般在穗抽出后第4天開花,且花時較遲,不利于異花授粉。為保證花期的真正相遇,制種時應適當提早母本的播種時間,縮小錯期和葉齡差,安排母本早抽3~4d為宜。
4.3 加強秧苗管理,培育帶蘗壯秧 壯秧是獲得高產(chǎn)的基礎,可以通過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爭取足夠的苗數(shù)和有效穗數(shù)。選擇土地平整、肥力中等、易于排灌、通風向陽的田塊作秧地,播種前結(jié)合翻田作畦,秧田要整平整細,畦面無積水。
基肥要求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每hm2施用腐熟農(nóng)家肥15t、尿素150kg、過磷酸鈣150kg。0.3%強氯精浸種催芽,利于種子發(fā)芽整齊一致,提高秧苗素質(zhì)。大田制種用種量按每期每hm2父本用3kg、母本26~30kg計算,秧田播種量父本150kg、母本110kg。稀播勻播,泥漿踏谷。1.5葉前采取濕潤管理,3葉1心后干干濕濕促分蘗;2葉1心時施斷奶肥,每hm2施尿素45kg、氯化鉀60kg,移栽前4d施尿素75kg、氯化鉀30kg作送嫁肥;3葉期及移栽前1d各防1次稻薊馬、螟蟲、稻飛虱,做到秧苗帶藥下大田。
4.4 合理插植,科學管理,培育高產(chǎn)苗架 制種時廂寬2.3m左右,根據(jù)當?shù)貧夂虼_定插植方向,使廂向與風向垂直或略斜。父本規(guī)格26.7cm×23.3cm,2期三角形插植,留有較大空間便于父本促分蘗、爭大穗,穴插2~3條,以增大基本苗;母本規(guī)格16.7cm×13.3cm,穴插2條左右,行比2∶13~14。
采取基肥足,追肥早的原則 每hm2用純N 90~125kg、P2O570~85kg、K2O 90~120kg作基肥在耙田時均勻施入,母本移栽后5d內(nèi)施用尿素45kg作返青肥,幼穗分化II~III期追施穗肥,以尿素加鉀肥為宜,便于促大穗及加強子粒的充實。幼穗分化V~VI期結(jié)合禾苗長勢適當增施花肥,但不能過氮,保證廣8A后期轉(zhuǎn)色順暢為宜。
偏施父本肥 父本插后3d和10d,每hm2用復合肥90kg和尿素45kg條施于父本行,如有條件可采取每3棵父本之間穴施追肥,更加確保肥力足、肥效長,從而達到父本促分蘗、爭大穗的目標。
水分管理 淺水栽秧,薄水分蘗,深水孕穗。前期淺水管理,干干濕濕,移栽返青后及時曬田,促根壯稈抗倒伏。授粉期間深水灌溉,以確保水分的供應,增加田間濕度,利于獲得高產(chǎn)。停粉后田面保持濕潤,收割前7d左右根據(jù)田間情況及時排水曬田,便于收割。
防治病蟲害 主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在父母本抽穗前,主要防治稻薊馬、葉瘟、稻飛虱和螟蟲等,抽穗后主要防治穗頸瘟、螟蟲和稻飛虱。臺風暴雨后防治細條病和白葉枯病。
4.5 適時噴施“920”,創(chuàng)造理想授粉態(tài)勢 父母本對“920”均較敏感,可根據(jù)天氣情況和禾苗長勢確定“920”的噴施技術(shù)。一般母本抽穗60%左右時分2次噴施“920”,第1次每hm2噴施75g,第2次噴施105g,連續(xù)噴2d,每次噴施時重復1次父本;部分制種田一次性噴施120g,也取得較為理想的制種產(chǎn)量。噴施“920”時添加惠滿豐、純鉀等葉面肥,有利于提高異交結(jié)實率和子粒的充實度[3],提高制種產(chǎn)量。當外界溫度超過32℃時,田面要保持一定的淺水層,從而降低田間溫度,增加田間濕度,以達到保持柱頭活力的目的。
4.6 加強趕粉,提高異交結(jié)實率 制種時一般父母本均有10d以上的授粉時間,其中盛花期5~7d。授粉期特別是盛花期一定要及時趕粉,一般30min趕粉1次,每日趕粉4次以上,直至父本?;橹?。農(nóng)戶制種一般采用雙棍趕粉,用長2.5m的竹竿,采取“輕推、重搖、慢回手”的方式,既保證趕粉效果,又防止折斷父本[4];專業(yè)戶制種由于面積較大,一般采取繩索趕粉,要求繩索粗細適中,長度合理,同繩趕粉的田丘相對較平。風大時可停止趕粉,陰雨天氣開花推遲,停雨后如果溫度較高,水稻開花則更為集中,應及時趕掉禾上的雨水。
4.7 及時除雜,科學曬種 母本由于株型較集中、稈色青色,在秧苗封行前可以除掉田間無規(guī)則生長的落田谷和明顯的異型株,如形態(tài)、稈色明顯不同的雜株。噴施“920”前2d,可以有效去除田間抽穗較早的雜株和明顯的遲抽高大異型株。盛花期是除雜保純的關鍵時期,有條件的情況下要在上、下午各除1次,其中上午除雜要盡可能早,以防雜株揚花造成生物學混雜。父本?;ê蟊M早割除并認真檢查,既防止機械混雜,又使母本行通風透光,便于母本子粒充實和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收花后去除母本行漏除的雜株,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種子的質(zhì)量。加強管理,防止收割和曬種過程中造成的機械混雜。
種子收割后要及時攤曬,防止種子漚種降低芽率,曬種時要薄曬勤翻。母本由于谷殼較薄,曬種時盡量避免機械損傷造成芽率下降,有條件的情況下用彩條布曬種,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谷殼損傷,提高種子質(zhì)量。
[1] 梁世胡,李傳國,李銳,等.增城絲苗型優(yōu)質(zhì)不育系廣8A的選育.雜交水稻,2010,25(6):8-10
[2] 李曙光,李傳國,梁世胡,等.中遲熟雜交稻組合五豐優(yōu)2168高產(chǎn)制種技術(shù).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8(18):6-7
[3] 李曙光,王豐,黃健文,等.惠滿豐對培矮64S異交特性的改良研究.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2000(1):5-7
[4] 王忠華,楊瑞娟,站風靜,等.雜交晚稻T優(yōu)968秋制高產(chǎn)技術(shù).雜交水稻,2008,23(3):33-34
2016-06-19)
李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