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鑒益
(重慶理工大學 會計學院,重慶 400054)
?
基于“師生共建模式”校園微信公眾平臺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探析
——以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為例
羅鑒益
(重慶理工大學 會計學院,重慶400054)
微信公眾平臺已經(jīng)逐步成為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工作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在分析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特點基礎上,探討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發(fā)展運營模式,探尋微信公眾平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點。
師生共建模式;微信公眾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羅鑒益.基于“師生共建模式”校園微信公眾平臺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探析——以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為例[J].重慶與世界,2016(7):43-47.
當今網(wǎng)絡信息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而且使信息溝通交流的方式也發(fā)生了巨變。尤其是2011年1月,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更吸引了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們。隨著微信的廣泛應用,校園微信公眾平臺應運而生,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指南。緊跟時代發(fā)展,把握大學生的熱點喜好,充分利用快捷、方便、準確的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各項工作,多渠道多方式面向本校大學生推送和發(fā)布信息,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洪流中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為高校推進學生培養(yǎng)教育工作的新趨勢。
(一)提高指導教師和學生管理員對信息傳播的高效率和準確性
以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傳播路徑為“學?!獙W院—輔導員—班級—學生干部—學生”,信息傳播自上而下,速度不快,時有出現(xiàn)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而且信息在傳輸?shù)倪^程中失真的現(xiàn)象也時常存在。而微信可以快速發(fā)送文字和照片,手機聊天可支持多人語音對講,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根據(jù)自己所了解的情況有目的的轉(zhuǎn)發(fā)一些信息作為補充,這為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增添了保障。這樣,可以使信息傳遞時間大大縮短,準確性也隨之提升,避免傳遞中的信息損耗。一方面,學生可以及時了解學校、學院的相關(guān)情況,了解輔導員布置的工作任務、社團活動等任務的安排情況,享受學校提供的各種服務,信息傳輸更加方便、快速;另一方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除將學校、學院的信息告知學生外,能更方便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訴求,答復學生不明白、不清楚的事情,達到相互溝通;第三,一個學院的輔導員既要面對所帶的班級,面對諸如獎、困、貸、補等學生事務,又要針對黨團活動、社團活動等課外活動作出快速而準確的安排,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將信息和資源集中投放,避免很多重復勞動,從而也提高了實效。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存儲查詢的可行及便捷性
目前,信息存儲方式較多,如QQ、微博等。微博是一種弱關(guān)系的社交平臺,粉絲數(shù)量巨大,每日的微博量也十分龐大,但微博中大量的關(guān)鍵信息被大量的無用信息沖刷,給信息查詢造成不便。與微博相比,微信公眾平臺具有群發(fā)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的功能,使發(fā)送信息更為生動、形象,符合大學生對信息的認知需求和偏好。同時,學生用戶可以將平臺發(fā)送的有用信息再次轉(zhuǎn)發(fā)到自己的朋友圈,實現(xiàn)信息的再傳播,擴大教育效果。此外,對于一些重要的講座、通知等信息,即便沒有轉(zhuǎn)發(fā),學生依然可以通過登錄微信公眾號查到歷史消息,同時不需要另作保存,節(jié)省了手機儲存空間。
(三)拓寬大學生信息資訊的來源和交流互動的方式
在校大學生,可以通過校園廣播、校園報紙、校園宣傳欄等傳統(tǒng)媒體獲得學校各種教育信息,而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開通,更是大大拓寬了大學生信息資訊的來源和互動方式。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具有一對一、點對點的傳播特點,使得信息發(fā)布者可以通過平臺在最短時間內(nèi),突破時間場地的限制將信息第一時間推送給學生。接收信息的大學生若有疑問,可以直接在對話框提問咨詢,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員可以及時進行一對一的解答,從而實現(xiàn)信息傳播的雙向互動。
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于2012年12月決定設立學院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針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取了“師生共建模式”,其組織構(gòu)架形式為“教師全面指導,學生具體運行”。所謂教師全面指導,就是學院全體輔導員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定位、內(nèi)容框架等的把握以及對部分敏感信息審核,對學院提供一定的場地、資金和設備進行管理,由教師具體負責指導;所謂學生具體運行,就是由學院團總支學生會、團總支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主要工作是對圖文材料進行編輯、整理和發(fā)布,豐富和提升微信公眾平臺的內(nèi)容,擴大影響力,并定期向指導老師反饋信息發(fā)布情況。這個模式的顯著特點,就是全體會計學院師生共同參與,教師和學生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
“師生共建模式”微信公眾平臺打造了會計學院師生的高參與性、主動性和互動性,這種信息的傳播模式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帶來挑戰(zhàn)。不僅僅是傳播信息的方式發(fā)生改變,更重要的是對學院全體輔導員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信息的篩選、內(nèi)容把關(guān)等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必須及時響應學生的需求,不再是以輔導員為中心一對一的進行思想政治工作,一旦資源共享,這種組織方式的改變,可能產(chǎn)生新的思想火花,可能相互啟迪,使學生在享受資源的同時,提高利用信息、分析信息,達到相互交流、自我分析、自我控制、不斷創(chuàng)新的目的。
“師生共建模式”微信公眾平臺是全新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平臺,為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提供了新的視角。首先,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的相關(guān)信息與學生校園生活緊密相關(guān)。對學生而言有直接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如校園新聞、圖書館服務、學生活動、社會實踐及就業(yè)信息等內(nèi)容。學生對這些信息有著較強的需求和依賴性。這種直接需求就成為了學生與校園微信公眾平臺之間強有力的紐帶。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一個尷尬問題就是學生在主觀情感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內(nèi)容有抵觸心理,從而回避正面教育。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這種較強的用戶粘性,可將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植入信息中,形成新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平臺,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其次,傳統(tǒng)的輔導員的定位,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絕對的決策權(quán),可以通過班團會議的形式集體教育和宣講,無疑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種基本形式。而“師生共建模式”微信公眾平臺輔導員通過無屏障的方式,讓輔導員成為學生團隊的領(lǐng)航人,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進度。第三,了解學風,營造民主的、平等的交流溝通氛圍,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提升其自身認知能力,提高團隊合作的能力。
“師生共建模式”微信公眾平臺為學生的角色定位也提供新的視角。第一,學生進入微信公眾平臺親自參與管理工作,不僅可以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以提高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第二,學生以管理員的身份參與平臺管理,縮短了師生間距離,學生無拘束感,自然積極參與管理的欲望增強,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雙贏的目的。第三,朋輩教育也很“接地氣”,在“師生共建模式”下的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運行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在此期間,學生一方面作為信息的編輯者、發(fā)布者,一方面又作為信息的接收者;學生自身對群體的心理較為了解,在信息整理和發(fā)布時更“接地氣”,更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切中要害,針對性強,一下就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第四,通過“學生運營,服務學生”的方式實現(xiàn)朋輩教育,讓學生自身成為教育群體的一員。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群體本身,通過對少部分人的教育和引導達到實現(xiàn)對更廣泛學生群體的教育的目的。
會計學院設置了“星光耀會計”及“志愿勵青春”兩個微信公眾平臺,定期與不定時的以不拘一格,豐富多彩的形式推送校園新聞、學院通知宣傳、教學科研活動、黨團組織生活、社團活動、學生事務通知、寒暑假社會實踐、優(yōu)秀學生事跡等等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星光耀會計”微信公眾平臺,下設3個板塊:(1)學院各類活動的通知、宣傳以及賽后報道;(2)每月部門微刊,由學院團總支學生會各部門定期推送;(3)流動內(nèi)容,主要以轉(zhuǎn)載同學們喜聞樂見的視頻及音樂,以及財經(jīng)新聞等方面內(nèi)容。另外,“志愿勵青春”微信公眾平臺,主要向外介紹學院團總支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相關(guān)活動。根據(jù)志愿者活動外向型的特點,下設部門介紹、基本事項和近期活動3個板塊。兩個微信公眾平臺在近3年的運營過程中,關(guān)注數(shù)量不斷增加,平臺推送內(nèi)容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得到了學院教職員工及同學們的一致好評。截至2015年12月,“星光耀會計”微信公眾平臺關(guān)注數(shù)量為3 568人,“志愿勵青春”微信公眾平臺關(guān)注數(shù)量為2 066人。
以團總支學生會在“星光耀會計”微信公眾平臺曾舉辦的“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學霸”投票評選活動為例,團總支學生會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圖文并茂地介紹宣傳各位“學霸”參選選手的人物故事及獲獎情況,使得廣大同學們能夠隨時隨地在指尖就了解到學霸們的精彩故事。并通過線上推廣和線下校園推廣相結(jié)合,做微信二維碼海報,在學校教學樓、食堂、學生公寓、體育館等地點擺放,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進行宣傳并同時進行掃碼投票活動,受到了同學們的積極關(guān)注,投票率創(chuàng) “星光耀會計”微信公眾平臺開創(chuàng)以來的新高,學霸們的示范典型作用在廣大同學心中得到了強化。
同時,團總支學生會心理健康部利用“星光耀會計”校園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傳心理美文箴言活動,通過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美文、漫畫及相關(guān)視頻,傳播正能量,緩解同學們的心理壓力,營造暖心的心理“微環(huán)境”。此外,利用微信的一對一文字對話功能,可以為一些有心理不適及心理障礙,并羞于面對面交流的同學提供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環(huán)境,并為學校老師及時了解并干預心理異常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了一個預警平臺。
(一)微信公眾平臺管理員流動頻繁,缺乏穩(wěn)定
采取“師生共建模式”運營的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其主要運營管理力量為學生群體,但是在學生團隊管理微信公眾平臺的過程中,人員的頻繁更替和流動會使微信平臺運行受到一定影響。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相關(guān)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需要一定的連貫性,這對運營人才隊伍建設培養(yǎng)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寒暑假以及一些節(jié)假日期間也很容易出現(xiàn)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斷檔”,在此期間很多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就進入了“休眠”階段。
(二)以手機為主要載體,受限于網(wǎng)絡信號和流量
由于微信收取信息的主要載體是手機,手機的網(wǎng)絡信息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且依靠手機登陸微信和接受發(fā)布信息需要耗費一定的流量。由于目前很多學生購買的是專門為學生定制的話費套餐,所以在月初流量包充足的情況下瀏覽查看公眾號的次數(shù)較多,而到了月末已有流量包用完,學生就會自動減少查看公眾號,從而不能保證學生及時獲取到公眾號發(fā)布的信息,有可能在時間上造成延誤。
(三)單向性的信息傳遞特點,決定其以發(fā)布為主要功能
微信公眾平臺主要是以被閱讀、被訂閱為主要方式。用戶主動到通訊錄中查看已經(jīng)訂閱的公眾號,公眾號不會自行主動彈出來提示信息。而且微信公眾平臺很難實現(xiàn)一對一的會話,信息發(fā)布不能完全做到對用戶的個性化信息反饋。
(一)培養(yǎng)新媒體人才,建立人才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
學生群體作為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主要運營管理力量,必須抓好管理團隊的培養(yǎng)發(fā)展問題,這就要求學生運營團隊成員能把握社會輿論熱點、校園動態(tài),具有良好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素養(yǎng)及信息整合發(fā)布能力。對此,相關(guān)規(guī)范培訓應做到經(jīng)?;?、規(guī)范化,可開設與新媒體宣傳相關(guān)的選修課程及課外培訓,邀請校內(nèi)外新媒體導師做業(yè)務指導。此外,對指導老師的要求也應逐步提高,指導老師應不斷探索,提升自身新媒體綜合素養(yǎng)及前瞻視野,充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以保證對學生運營團隊的持續(xù)有效管理。
(二)做好信息反饋收集工作,完善用戶體驗
“師生共建模式”下的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主要運營管理力量雖本身為學生群體,但同樣應做好深入調(diào)查和分析校園用戶的具體需求,完善其用戶體驗。微信公眾平臺本身不具備對信息優(yōu)化的功能,這就要求信息編輯發(fā)布者需針對用戶體驗,優(yōu)化其發(fā)布信息。除了傳統(tǒng)的文字、圖片信息,微信公眾平臺同樣支持語音、視頻等動態(tài)信息的發(fā)布,豐富內(nèi)容板塊設計,利用其便捷的傳播平臺,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將有益信息傳遞到學生用戶中去。同時,運營團隊應做好經(jīng)常性的用戶體驗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具體形式可采用問卷、訪談等多樣形式完成,確保微信平臺發(fā)布信息的有效性和可看性。
(三)加強線上線下聯(lián)動,形成合力,樹立校園微信平臺品牌
校園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新興媒體,應與傳統(tǒng)信息推廣方式結(jié)合,做到線上宣傳和線下推廣同步進行。要使微信平臺獲得的資源更為優(yōu)化多彩,通過資源的集中分配和充分的利用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利用校園微信公眾平臺推送信息的同時,也應通過已有的微博、QQ空間等網(wǎng)絡宣傳平臺強化信息傳播的力度,形成輿論氛圍,從而構(gòu)建校園文化品牌,達到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目的。
“師生共建模式”下的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建設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新生事物,它有別于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有優(yōu)勢,有潛力。同時,對于現(xiàn)有存在的局限何不足,需要我們的指導老師和學生管理員共同協(xié)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挖掘、創(chuàng)新改進、提高增效,使校園微信公眾平臺更好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其功能和作用。
[1]鄭曉娜.大學生微信使用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以全國208所高校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2014(2).
[2]車車.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5(3).
[3]蔡斌斌,趙正品,楊躍蓓,等.論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電子商務,2015(12).
(責任編輯張佑法)
Based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Construction Pattern” Campu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Analysis:Example from the College of Account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UO Jian-yi
(College of Account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WeChat public platfor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important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mode of campu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explored the coherent point or connection betwee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contruction patter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羅鑒益(1988—),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會計。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7.010
format:LUO Jian-yi.Based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Construction Pattern” Campu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Analysis:Example from the College of Account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7):43-47.
G641
A
1007-7111(2016)07-0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