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市植保站 牛耀鋒
紅薯高產栽培技術
偃師市植保站 牛耀鋒
紅薯是高產穩(wěn)產的一種作物,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方種植,一般每667m2產量為2 000~3 000kg。它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病蟲害較少等特點。偃師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南部為嵩山北麓,北部為邙嶺中部,伊洛兩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形成廣闊的沖積平原,總土地面積668.58km2,其中山區(qū)占16.7%,丘陵占51.9%,平原占31.4%。農作物種植主要以小麥、玉米等為主。近幾年政府以促進種植業(yè)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和農民持續(xù)增收為目標,大力調整種植業(yè)結構,紅薯以其特有的魅力成為偃師市南山北陵農戶種植的目標。筆者根據偃師市的地域、氣候特性,總結出適宜偃師市紅薯栽培的高產種植經驗,供大家參考。
膜為拱型膜。苗床上搭小拱棚,防止農膜傷苗,利于后期通風。三改揭膜通風為不揭膜通風。四改單一根外追肥為綜合噴肥。葉面噴灑1‰尿素水以促進幼苗生長,縮短采苗周期。五改采苗后追肥澆水為隔天追肥澆水,采苗后隔天追肥澆水,使傷口經一晝兩夜后愈合更好,預防病蟲害傳播,促苗生長順利。
(三)預防傳染病
蚜蟲等昆蟲是病害傳播的重要途徑。從通風開始,特別是采苗期,注意用40%氧化樂果乳油1 500倍液防治,確保薯苗無病蟲、病毒侵染。
根據偃師市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紅薯品種利用分為食用型和加工型兩種。食用型可選用北京553、蘇薯8號、安平1號、洛薯97-13、徐薯食5等外觀和口感好的品種;加工型可選用豫薯8號、梅營1號、梅營7號、豫薯13號、洛薯96-6等高淀粉品種。紅薯品種豫薯8號、洛薯13、商薯19、徐薯食5等。脫毒薯具有抗性好、豐產潛力大、品質優(yōu)的特點,通過連年種植可逐漸減少土傳病蟲害,改善種植環(huán)境,促進良性循環(huán)。
(一)建立苗圃
3月上中旬開始育苗,按每667m2大田需3m2苗床的比例建圃,要求對床土進行如下消毒處理:每平方米床土對5%莖線蟲靈顆粒劑10g,加入70%甲基托布津粉劑10g,充分混勻。
(二)五改育苗
一改斜擺稀排為橫擺密排。種薯頭尾相互顛倒橫擺于床,增加單塊出苗量,提高整齊度。 二改平鋪
(一)精細整地做壟
紅薯是塊根作物,耕層深厚、通氣良好的土壤對塊根生長是有利的。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層,熟化底土,改善土壤通氣性,擴大根系分布范圍,有利于塊根的生長和膨大。一般耕翻30~40cm,不超過50cm。深耕結合每667m2施有機肥3m3、復合肥30kg、硫酸鉀10kg,深耕耙平。每667m2用70%甲基托布津2kg和5%莖線蟲靈顆粒劑2kg進行土壤處理。 紅薯地采取起壟栽培會有良好的增產效果。 起壟栽培時,地勢高、土層厚、無內澇、地下水位深、土壤肥力差的地塊宜用低壟。壟寬70~80cm,壟高17~20cm。黏土地、地勢低洼易澇、地下水位高、土壤肥力高地塊可采用高壟,壟寬80~120cm,壟高20~30cm,一壟雙行。起壟方向要考慮便于排灌。
(二)查苗補苗
紅薯栽插后,常因病蟲害和土壤干旱以及栽插不當而死苗。因此,甘薯栽后需及早檢查,發(fā)現缺苗,應立即補栽,一般宜在栽后4~5d內進行。補苗過遲時,會使先栽的大苗欺小苗,造成補栽苗不結薯或結小薯。補栽的薯苗要選擇壯苗,并穴施少量速效氮肥,使之趕上先栽的苗。
(三)中耕
紅薯栽植后過了返苗期,進入分枝期進行中耕。中耕能增強土墑的通透性,有利于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協(xié)調生長。中耕原則是:先淺后深,壟溝深鋤,壟面淺除,重點除去圍根草和卡脖泥。
(四)施肥
紅薯不同生長階段對三要素的吸收不同。 氮素的吸收一般以前期、中期為多,主要用于莖葉生長。莖葉進入盛長階段時,氮的吸收亦達最高峰。后期莖葉衰退,薯塊迅速膨大時,氮的吸收則較少。磷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吸收量增加均較少,但在后期略有增加。鉀素吸收在整個生長期都較氮、磷為多,尤以后期薯塊膨大階段更為明顯。紅薯施肥應掌握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 底肥應集中深施,分層施入,在起壟開溝時把有機肥施入溝內,然后覆土將肥料包在壟中,化肥施在壟內上層,這樣既可促進紅薯扎根早發(fā),又可滿足地上、地下部不同生長階段對養(yǎng)分的需要。 紅薯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基肥用量、紅薯生長狀況而定。一般紅薯生長前期以氮素代謝為主,春夏薯均以促為主。特別是夏薯生育期短,早促有利于高產,于栽后20~30d圓棵期,每667m2追施碳銨15~20kg。若栽后40~70d,紅薯葉片中午出現葉片凋萎,且下午4—5時后不能恢復,此現象持續(xù)7d以上,可小澆水,原則是澆“半溝水”。后期在葉面噴灑0.2%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混合液。然后用稀釋人糞尿灌根,提高根系活力,延緩莖葉衰老。
(五)灌溉與排水
紅薯的抗旱能力雖強,但及時灌溉能顯著增產。栽后如遇干旱,要澆1次還苗水,澆后結合中耕,防止土壤板結,并消滅雜草。分枝結薯期間,應結合施苗肥,澆促根水。但要注意輕澆。莖葉盛長期,一般不宜澆水,但遇久旱不雨,可適當輕澆;薯塊膨大期,為了防止莖葉早衰,促進塊根膨大,遇到干旱,應及時澆水,但澆水量宜小,以免造成土壤通氣不良,影響塊根生長。
(六)病蟲害防治
生產中每一環(huán)節(jié)放松病蟲害防治,都可能使土壤和薯塊成為病源。首先,對偃師市紅薯生產影響最大的莖線蟲病,苗床和大田必須嚴格土壤處理。其次,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40%氧樂果1 000倍液防治莖腐病、黑斑病,控制蚜蟲傳毒。
紅薯收獲的時間早晚,對產量、加工利用和薯塊的安全貯藏都有密切關系,10月底日均氣溫降到15℃時收獲。注意輕刨、輕運,減少傷薯。病蟲感染的薯塊應帶到田外集中銷毀,嚴禁亂扔亂埋。窖藏期間經常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