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 濟南市歷城區(qū)綜合檢驗檢測中心
進口食品檢驗中的風險管理
□李 鋒 濟南市歷城區(qū)綜合檢驗檢測中心
現(xiàn)階段,食品安全問題十分敏感,尤其是進口食品安全更為棘手。為確保進口食品的安全,必須加大食品檢驗力度,強化風險管理,運用專業(yè)化的風險管理理論對進口食品進行安全管理,把進口食品的不良因素圍堵在國門之外,從根本上提高進口食品管理水平。本文就進口食品檢驗中的風險管理展開詳細論述。
自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以來,我國在進口食品貿易的增漲速度不斷加快,且隨著現(xiàn)代化物流規(guī)范化管理的出現(xiàn),給進口食品檢驗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障進口食品安全及提高檢驗效率成為食品檢驗工作中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借助科學化的風險管理手段,結合準確的風險分析,將有限資源放到“刀刃”上,能有效解決進口食品檢驗在業(yè)務能力及監(jiān)管資源上的相對不足問題,從而提高進口食品在檢驗工作上的整體效率,做到“管得住,放得快”。
從某種程度上講,風險往往存在于一定的環(huán)境和期限內,從而產生費用損失或其他損害。我國檢驗機構對于進口食品的風險化管理主要是在實施進口食品檢驗過程中,受到主觀與客觀條件的限制,存在國家技術方面的強制性要求和相關的國外要求無法得到徹底貫徹執(zhí)行的潛在威脅。該風險一方面導致不合格食品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傷害,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利用技術貿易手段來獲得對外談判的相關能力。
進口食品檢驗的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屬于風險管理的基礎性條件。合理化的風險識別需要相關人員對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實施科學化的調查分析和歸類整理等,從而為之后的風險管理提供更多預警與提示,該工作也是食品檢驗風險管理的起點性工作。風險識別的途徑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進口食品檢驗風險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國家進出境食品檢驗法律及食品安全法等標準來執(zhí)行,同時,這也是進出口食品檢驗機構對于相關進口食品進行檢驗的重要依據(jù)。其次,進口食品檢測管理期間所得到的檢測結果、執(zhí)法結果和相關的分析報告等都會為食品風險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再次,我國質檢總局和國外官方所發(fā)布的食品安全通報有著較強的權威性,在食品檢驗中可進行直接借鑒。
進口食品檢驗的風險評估
不同種類的進口食品具有不同屬性,所以,不同進口食品在污染方面所引起的風險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而相同食品由于用途不同,其風險程度也存在差異,如進口食品原料的加工過程、食品的殺菌與消毒過程等。因此,進口食品的風險評估要從實際出發(f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在風險評估過程中,必須要有制度體系的保障,應建立起安全可靠的進口食品評估與管理體系。如果一個企業(yè)非常重視自身的食品風險管理,并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對自身產品和供應商有著相對嚴格的檢驗程序,則其生產的產品在風險程度上就相對較低,風險系數(shù)低。總之,進口食品在風險評估上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必須要結合不同的標準對利害關系進行分析。從進口食品分類情況、用途情況以及生產企業(yè)情況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最大限度降低其風險系數(shù)。
進口食品檢驗的執(zhí)法隊伍建設
進口食品安全涉及到的法律法規(guī)標準相對繁多,再考慮到食品品種的多樣性,會涉及到更多新標準,這對于一線檢驗人員在專業(yè)知識掌握程度上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如果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則會為進口食品檢驗風險的管理造成非常大的漏洞。所以,進口食品檢驗的執(zhí)法隊伍要專業(yè)化,執(zhí)法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和品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風險管理的效果。
進口食品檢驗的風險監(jiān)督
進口食品檢驗的風險管理屬于動態(tài)化循環(huán)過程,在整個循環(huán)過程中,風險情況會出現(xiàn)新的變化。因此,風險管理各環(huán)節(jié)應隨著不同新情況的變化而做出反應,以加強風險監(jiān)督。從某種程度上講,風險監(jiān)督根本目的在于檢查風險管理每個環(huán)節(jié)是否有利于達到風險管理目標。當面對新的不同風險情況時,相關人員需要對風險實施分析與評估,及時調整風險的處理手段,達到風險管理工作的預期目標。針對不合格的進口食品及其企業(yè),需要下調管理類別。若企業(yè)依然不服從,且不配合國家相關部門的管理規(guī)定,則必須立即停止對其實施分類管理。
食品安全問題屬于比較敏感的問題,實現(xiàn)食品檢驗工作的規(guī)范化,提升進口食品質量水平的意義重大。因此,在進口食品檢驗工作中應加強風險管理,運用科學化的分類方法,有效改變傳統(tǒng)形式的檢驗手段,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以及風險監(jiān)督等,提高食品檢驗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