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衛(wèi)月
(海鹽縣武原街道農技水利服務中心,浙江 海鹽 314300)
武原街道地處海鹽縣城關鎮(zhèn),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農戶生產的蔬菜瓜果能第一時間運出田地,以最快的速度,以最新鮮的品質到達城鄉(xiāng)群眾的餐桌。豐富百姓的餐桌之余,農產品質量安全顯得尤其重要,武原街道各級領導非常重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常抓不懈。2016年是海鹽創(chuàng)建農產品放心示范縣的驗收之年,G20峰會和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在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和中心任務,結合本街道實際,農水中心開展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武原街道成立了以街道分管領導任組長,農水中心主任任副組長,中心安全監(jiān)管員和各村分管農業(yè)的同志為組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領導小組,確保上級各部門的相關精神、要求及時落實到位,面上的情況能及時反饋、掌握,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局面,完善了監(jiān)管體系。
通過組織會議、農民信箱、親臨田間地頭發(fā)放宣傳資料等多種途徑,積極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長,自己不買對身體有害的產品,也不能生產有毒產品的意識深入人心,農水中心因勢利導,指導種植戶按照標準化進行生產、管理。目前,武原街道有近67 hm2的大頭菜生產基地,注冊“海鹽大頭菜”商標,已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生產標準;400 hm2的葡萄種植面積,注冊了“純元”商標,種植技術日趨完善,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至于草莓、各類蔬菜等,要求各農場、大戶、合作社社員平時做好生產檔案記載,規(guī)范投入品的使用,禁止采用違禁農藥,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產品上市確保安全間隔期。
根據當前農業(yè)生產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不斷加強對現有街道、村二級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技術更新,提高農技人員服務農業(yè)生產的能力。同時,加強對農民培訓力度,每年農水中心與成人學校、科協(xié)和專業(yè)合作社聯合舉辦農技培訓班,邀請省、縣、街道三級農技專家授課。2015年舉辦葡萄培訓班6期、蔬菜班2期,共培訓800多人次,發(fā)放農業(yè)技術資料40 000余份,大大提高了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多年的生產經驗,無數次的培訓,使廣大種植戶深深體會到,高標準的生產要求,高品質的產品產出,才能有市場生存空間、才能有發(fā)展前景,科學管理、安全生產的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
根據縣農經局的工作指導、部署,每年都會開展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專項行動。2015年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系統(tǒng)信息的錄入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tǒng)的建立。共錄入合作社名單11家、家庭農場33家、農業(yè)龍頭企業(yè)5家,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系統(tǒng),使相關單位都在系統(tǒng)內存有備案。2015下半年還進行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tǒng)的建立,至2015年底共有9家單位建立起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5家購買了二維碼打印機。生成的二維碼可附在產品、包裝上,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該產品的生產過程,既可督促生產者實行標準化生產,同時也起到宣傳、推廣作用。2016年的行動主題是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嚴打擊“三大一嚴”專項行動,具體分4個階段實施:排查梳理階段,集中整治階段,自查自糾階段,鞏固成果階段,行動的目的是發(fā)現問題、清理問題、解決問題,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穩(wěn)步進行,通過集中行動來實現長效監(jiān)管。
2016年武原街道要開展不少于300批次的蔬菜、瓜果的農藥殘留速測,抽樣方式采取不定期、隨機方式,全方位、全覆蓋進行。抽樣面涉及全街道范圍內的種植大戶、農場、合作社社員、散戶等即將上市的農產品,檢測合格允許上市;檢測不合格,進行復檢,暫緩上市,重新抽樣,如有問題,必將嚴查。每個星期一定為檢測室免費開放日,歡迎有檢測需求的群眾前來送檢,通過一系列的行動來確保合格農產品走向市場,擺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