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羽 宋明亮 姚晨曦 丁沁泉
摘要:
下雨天沒帶傘向陌生人求助拼傘,多數(shù)人具有羞于開口的心理障礙,尤其在不同性別間更為突出。本文選取雨傘為研究對象,依托情感化設計及用戶體驗設計的理論方法,用故事板的形式對“拼傘”這一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動進行分析,通過增加傳感器、照明等智能組件拓展雨傘功能,降低人們在互不認識的情況下拼傘時的害羞心理,明確意愿、建立互信。
關鍵詞:
情感化設計 用戶體驗 拼傘
下雨天忘帶傘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歷,可向身邊的陌生人提出拼傘或者有傘的人主動邀請陌生人拼傘卻罕有發(fā)生。曾經重慶晨報記者發(fā)表了《雨天的站臺,拼傘好溫暖》主題文章,在雨天隨機在公交站臺上采訪了20位候車人,對于陌生人拼傘一事進行了實地采訪,結果顯示90%的人并不會拒絕與陌生人拼傘,可現(xiàn)實觀察中卻發(fā)現(xiàn)沒帶傘的人仍然站在雨中淋雨,拼傘的情景并未發(fā)生。針對這一現(xiàn)實問題,本文運用情感化體驗分析與故事板情境表達的方式,從這一事件中的核心要素“雨傘”入手,探討如何減少甚至消除人們內心的心理障礙,明確拼傘意愿、建立信任,實現(xiàn)拼傘這一令人感動的故事。
一、情感化設計
情感化產品設計是相對于現(xiàn)代主義設計過分強調產品的機能導向、忽視人的情感需求而提出的。Van Gorp認為情感化設計是指旨在抓住用戶注意、誘發(fā)情緒反應(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以提高執(zhí)行特定行為的可能性設計。Donaid.A.Norman把情感化設計的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本能層(visceral)、行為層(behavior)、反思層(reflective)。所謂本能層,就是能給人帶來生理層面反應的感官刺激,涉及產品的外形、質地和手感等,來源于產品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五感為基礎;而行為層是指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的心理感受以及學習使用獲得的成就感,主要指使用樂趣和效率,涉及產品的功能、性能、可用性;最高的層次就是反思層,這個層次實際上是由于前兩個層次的作用,而在用戶心中產生更深的情感、意識、理解、個人經歷、文化背景等種種交織在一起所造成的影響,概括來說反思層次依賴于產品帶給人們的記憶和使用產品所帶來的自豪感,以及一些深層次的意識活動所帶來的樂趣,主要指自我形象、個人滿意度和記憶。
本設計針對拼傘現(xiàn)象運用實地拍攝、用戶訪談等方法進行設計前期調研,在雨天針對在校學生、公交站候車人群、書店門口人群進行采訪,共訪談人員80名(男性40人,女性40人,各占50%),其中表示接受拼傘的人72人占90%(男性34人占48%,女性37人占52%),不接受者8人占10%(男性6人占75%,女性2人占15%);在72名接受拼傘的人中拒絕異性拼傘的20人占28%(男性4人占20%,女性16人占80%),主動邀請過陌生人拼傘的0人占100%,接受過他人拼傘要求的11人占15%,主動向他人提出過拼傘的8人占11%,見圖1。從調研分析結果可以看出90%的人接受拼傘行為,男女雙方接受程度相差無幾,雖然拼傘行為在主觀意愿上抵觸情感很少,但有過拼傘經歷的人占比卻很少。在對受訪人員的訪談過程中得知,意愿沒有觸發(fā)實質行為主要集中在下列問題:①不會主動邀請陌生人,這樣太過唐突。②不會主動跟陌生人提出拼傘,不好意思。③異性(主動或被動)拼傘,引人生疑。因此,本次設計的核心問題是要通過必要的方法消除上述人們的心理障礙。
二、角色故事板情境表達
故事版起源于動畫專業(yè),電影電視中常用故事板設定重要鏡頭場景,是一種可視化的劇本。在產品設計行業(yè)中,情境故事板是用戶體驗設計的重要方法之一,角色、事件、行為是故事板的主要內容,可以讓設計師在特定產品使用情境下全面理解用戶和產品之間的交互關系,用于凸顯某個關鍵任務,表達重要的交互動作或功能。設計師利用故事板將頭腦中假想情境具體化,深化創(chuàng)意想法,將一些用戶的模糊需求更加清晰化,在設計溝通中承擔重要角色。Armen Ghazarian曾說美國有個諺語—講一個故事需要聽取眾人言語,這也正是我們書寫一個用戶故事的方法。我們要聽取許多,也許沒有成千上萬,但是許多用戶的聲音,發(fā)覺他們的核心需求,然后才能形成一個用戶故事。所以,用戶故事就是對于一個用戶及需求簡短的可視化描述。在本次設計項目中,我們以在校學生為角色,以下雨天圖書館門前為故事背景,展開故事板描述(圖2)。
“當我從圖書館出來外面下起了雨而我卻沒有帶雨傘,于是想打電話給室友們來接我,但是她們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并不方便;我看著來來往往的陌生人撐著雨傘往外走,想向他們借傘卻羞于開口。這時我想到了U&Mbrella;!我拿出手機打開藍牙,通過藍牙信號的傳遞接收離我最近的同學的傘上面的燈亮了,有人愿意與我分享一把傘!于是我們愉快地交談?chuàng)沃鴤阃刈呷?。?/p>
三、設計方案
圍繞情感化設計的三個層級,在本能層次為了更好地突出產品特色,設計師通過仿生設計方法,選取自然界樹枝形象為靈感來源,塑造出有別于現(xiàn)有雨傘的分叉造型,柔和的灰色增加親切感,從視覺層面引起人們的注意,也增加了拼傘人的共同話題,“你的傘真酷!”一句話消除拼傘時的尷尬感(圖3)。在行為層面,通過故事情境的描述,明確了傘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即無傘人用手機藍牙的傳感方式發(fā)出拼傘的意愿,愿意拼傘的人通過傘頂亮起燈光的方式表達愿意拼傘的態(tài)度,并根據(jù)燈光的強度提示兩人的距離,距離越近越亮,這一提示方式將初次見面的距離感可視化,用來提前消耗陌生人之間初次見面的焦慮感。整體的功能連接反饋,可以把人與人之間分享拼傘這一過程中那些阻礙人們交流的消極情緒、那些不確定的心理意愿變得更簡單、清晰、易于識別,從而降低拼傘意愿的不確定性、建立人們之間的信任。產品在傘柄的一端增加照明功能,方便夜晚使用,照明進一步消除了部分人拼傘的心理畏懼感。當這一過程愉快的完成后,反思層面的效果自然產生,即一段令人感動的經歷,一場正能量的傳播。
四、智能交互功能組件設計
根據(jù)上述分析,產品的交互功能訴求可總結為:10米范圍內當有人需要拼傘時打開手機尋傘開關,愿意分享自己雨傘的人打開傘柄拼傘開關,收到求傘信號后傘頂燈光亮起,燈光的亮度隨兩人的距離變化,越近越亮;照明設備可照亮前方道路。因此該系統(tǒng)主要由電池,控制板,手電筒,可調亮度的LED燈等部分構成。電池采用250mAh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為整個系統(tǒng)供電??刂瓢逯饕∕CU,藍牙模塊,以及繼電器控制模塊,負責手機藍牙信號的接收,處理,并控制燈光的亮滅,明暗等。手電筒可在黑夜中提供照明的功能??烧{亮度LED燈位于雨傘頂部,由控制板負責供電以及控制LED的亮度。藍牙模塊每50ms搜索—次周圍的藍牙信號,當接收到手機傳來的拼傘藍牙信號時,首先判斷信號的lD,只有拼傘的特征lD才會進行處理,所以不會造成當周圍藍牙信號源數(shù)大于1時,無法判斷的情況。識別碼無誤后,MCU通過AT指令獲得信號的強度。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信號強度與信號源之間的距離成反比,距離越小,強度越強,可由此計算出當前距離。將距離數(shù)據(jù)濾波處理,然后根據(jù)預先設定的閾值來調節(jié)燈光的強度。(圖4)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以傘為介質,結合情感化設計理論及故事板情境分析方法,對人們日常生活中拼傘這一行為活動展開細致研究,最終提出以“拼傘”為主題的智能雨傘設計方案,以期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消除心理隔閡,營造互助互信、和諧友善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