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玲
作家張抗抗說:“閱讀是一個人終身的事情。”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只是知識輔導,更是成長的營養(yǎng)。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健康的閱讀,閱讀是語文課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對小學生而言,要進行課外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就是特別合適的圖書。下面筆者就以《走近毛澤東》為例,簡要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引導學生高效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
一、教材與叢書的閱讀同步
《走近毛澤東》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八單元的拓展閱讀叢書,在學習教材的同時,筆者引導學生閱讀《走近毛澤東》。大家讀得很認真,可能源于對偉人的崇拜吧,教材與叢書的閱讀同步,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全面理解,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閱讀
南宋學者陳善曾有這樣一段妙論:“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睂W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對比自己的學習生活,閱讀《少年毛澤東》和他的《讀書生活》;與家長共讀,了解他的《革命道路》;運用寫讀后感的方式,聯(lián)系《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擴展閱讀《偉人情懷》;與同學交流,了解他的《人際世界》。
三、以點帶面學習交流
對于《走近毛澤東》的五個部分,每一部分我都和學生重點學習了至少兩篇文章,如《少年毛澤東》中講了《農家小子》《毛澤東少年時代的“求學坎”》,《讀書生活》中講了《借書》《修學儲能》及《毛澤東的讀書方法》,《人際世界》中講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晚年友情》《師恩難忘》等。對于要共同交流的文章,筆者首先會認真閱讀,找出一至兩個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閱讀、交流。對于回答問題比較好的學生,有自己獨立見解的學生,我都給予積極充分的肯定,對于知識面寬廣的學生,大家都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如此一來,學生們讀書的積極性更高了。
四、活動引領,注重積累
學習了教材《七律·長征》后,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毛澤東作為詩人的成就,筆者把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毛澤東的一些詩詞,如《采桑子·重陽》《菩薩蠻·大柏地》《清平樂·六盤山》《蝶戀花·答李淑一》等10首詩詞,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查閱詩詞的寫作背景,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由背誦,規(guī)定最少背誦一首詩詞,準備參加班級的“毛澤東詩詞背誦比賽”活動。真沒想到,學生的能量無限,一個周末下來,多數學生超額完成任務。我問他們:“為什么背得那么快,記得那么牢?”學生們紛紛表示常聽爺爺奶奶講毛主席的故事,對他自然崇敬,所以想背過他的詩詞。
五、搜索任務,促使學生再次瀏覽“語文主題學習“叢書
既然要誦讀毛澤東詩詞,那么《走近毛澤東》中,除了偉人的事跡之外,請找出這本書中引用過毛澤東詩詞的相關文章及其詩句。
這次搜索,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背誦興趣。他們發(fā)現(xiàn),毛主席的詞句真是用處多多,像《蒼翠韶山情正濃》引用了“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在《翻雪山過草地》一文中,引用了“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詞句;在《少年毛澤東的故事》中,引用了他寫的勵志詩:“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薄杜卵?,怕聽人喊“饒命”》一文中引用了“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等句子。同學們再次讀到自己背過的詩句,有點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感覺,欣喜之情難以言表。
總之,學習《走近毛澤東》這本叢書,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了偉人的事跡,更好地理解了毛澤東,通過誦讀毛澤東詩詞,更深入地了解了他作為詩人的情懷。這本書的學習,是對教材必不可少的補充,對孩子來說,益處多多。
總之,讀書是人與書的對話,是讀者與作者的對接。因此,讀書是一次深情的際會,也是一場智慧的交流。在教師的引領下,每本叢書的學習,學生都收獲頗多,相信他們學習著并快樂著。自然,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閱讀水平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