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軍保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日益重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教師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進行研究。本文將從四個方面深入探討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教學策略
一、轉變觀念,愿做學生的引路人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推進,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已經(jīng)遠遠無法適應現(xiàn)在的教學要求。教師要順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己的主導地位,必須從轉變教學觀念著手,學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
教師轉變觀念,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傳統(tǒng)的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在課堂上“教教材”。教師只要熟悉教材,有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就可以應對自如。這種情況已經(jīng)遠遠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要?,F(xiàn)在的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上“用教材教”,也就是說教材只是一個例子,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平臺,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變以前的“要我學”為“我要學”。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觀念,幫助學生確立合適的目標,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給學生提供精神上的巨大支持。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像導游一樣,將學生帶到各個景點,美好的風景讓學生自己品味。
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平等交流者。傳統(tǒng)的課堂,教師習慣于主宰課堂,習慣于“滿堂灌”,這樣的結果是課堂上教師侃侃而談,學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同時也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蕭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還是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就能有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思想?!苯處熢谡n堂上要和學生平等的交流思想,愿意真正的融入學生當中,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忘記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使學生大膽的質疑,勇敢的發(fā)言,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二、鉆研教材,備課是教學效率的保證
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備課是否充分,是否切合教學實際。語文教學比其他學科的教學更具復雜性,所以備課尤其重要備課是教師運用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對文本的再次創(chuàng)造,不但需要教師按照課程標準設計教學目標,更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鉆研。
整體把握教材。全國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吃透教材是教學的根本,離開教材去妄談教法是不行的。”語文教師要有聲有色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上游刃有余,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從整體上對教材進行深入而全面地鉆研。整體把握教材主要包括對全套教材的整體掌握,對每一學年教材的整體把握,對每一冊教材的整體把握,對每一單元教材的整體把握和對每一篇課文的整體把握。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時做到重點難點突出,這樣就能全面又準確地把握好每個單元和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走進教材,走出教材。新課標倡導的語文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但是師生互動的前提是教師對具體課文的深度把握。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有兩個層面,一是走進教材。就是教師專心研讀教材本身,以讀者的身份潛心閱讀教材,形成自己對教材獨到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查閱資料和參考教輔等進行補充。二是走出教材。以教材為中心進行拓展和延伸,包括語文學科內部知識點的相互滲透,知識與能力之間的轉換。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深入研讀教材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解讀。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整合多種信息,學習多種資源,在備課時有開闊的思維,有自己獨到的語文視角。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要以教材作為出發(fā)點,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將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
個性化解讀教材。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擁有淵博的知識,以一個廣闊的視野來解讀不同的文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本著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態(tài)度去解讀文本,始終將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考慮怎樣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然后形成自己獨到的觀點。語文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對教材要有自己的思考,并形成一定的見解,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上講的眉飛鳳舞,學生聽的津津樂道。
三、走近學生,了解學情確定教學方案
孫子兵法講: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只有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才能根據(jù)學生本身的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確定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最佳方法。學情分析是實施教學的開始,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每一位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教師都知道了解學情的重要性。筆者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層面分析學情。
走近學生,了解學生。語文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維護學生的隱私,在此基礎上了解學生學習的原有認識水平。走近學生的生活,主動探究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備課,設計適合不同學生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能夠有所收獲。
針對具體課文分析學情。語文是一門內容豐富、包含面較廣的學科,教材中所選課文也是分門別類。教師在講授課文之前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比如學習《五柳先生傳》,在上課前可以讓學生回憶之前所學陶淵明的作品《桃花源記》、《歸園田居》等,回顧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簡介,再結合新課文找出作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思考處于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應該學習作者哪些優(yōu)秀品格等。在充足的做好這些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學生的預習有了很強的可操作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是理所應該的事情。
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情感傾向。學習態(tài)度是學習動機的反應,動機有來自內部和外部兩種,只有內部動機才是學習的推動力。不同的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階段對學習的態(tài)度也大有差異。因而在備課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個體差異有著深入系統(tǒng)的了解,在課堂中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以適應學生的學習。
四、獨具慧眼,挖掘隱形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條件,恰當?shù)拈_發(fā)與利用課程資源對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深刻的影響。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對課程資源的 發(fā)和利用,尤為重視隱性課程資源。作為教師,要有一雙不斷發(fā)現(xiàn)課程資源的慧眼,隨時隨地發(fā)掘隱性資源,啟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學生的主要時間在校園度過,因此校園是重要的隱形課程資源之一。教師要營造溫馨舒適的校園氛圍,真正發(fā)揮校園的育人功能。教師可以讓學生摘抄教室和走廊的名言警句,根據(jù)名言警句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讓學生觀察校園的花花草草,據(jù)此寫一些隨筆周記等。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文教師可以在自習課上組織學生進行詩歌演講比賽,既能培養(yǎng)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國古代學者、教育家大量的治學言論不僅清楚地反映出對發(fā)展智力因素的要求,而且還十分強調必須有意志、動機、情感、興趣、態(tài)度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然而很久以來,教師經(jīng)常忽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僅僅強調智力因素,這使得語文學習出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興趣和感情投入上的欠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通過開發(fā)隱性課程資源來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偠灾?,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挖掘隱性課程資源,通過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中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崔玉榮.《關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
[2]郭偉麗.《淺析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J].學周刊,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