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巖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甚至把他們看成知識的容器,嚴重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人格的全面發(fā)展。而語文教學中的興趣教育策略,可以啟發(fā)引導學生展開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提高自我意識,增強內驅力和自信心,獲得成功的機會。
一、增強成功動機,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增強成功動機是培養(yǎng)興趣的有效方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語文的學習。
1.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懂得學好語文的重要意義。興趣的形成和鞏固,是建立在明確的目標基礎上的。利用晨會、班會、座談會、活動課等各種不同的形式,與學生進行心理交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把語文學習與個人前途、家庭利益、民族命運聯(lián)系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學好語文的動機,使消極因素轉變?yōu)榉e極因素。
2.以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應該努力感染學生,使學生逐步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教師上課時精神飽滿,自豪自信;教師的教態(tài)和藹可親,自然大方;教師的板書清晰美觀,富有哲理;教師組織教學民主開放,引人入勝;等等。讓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喜歡上語文課,對學好語文就有了很大的信心。
3.創(chuàng)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揮自己才能的機會。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就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如,結合班會活動,適時組織學生舉辦手抄報、黑板報;開展講故事比賽、成語接龍競賽、迎新聯(lián)歡會、記者招待會等,讓學生盡情發(fā)揮自己語文方面的特長;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要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熱愛語文。
二、創(chuàng)設快樂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
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快樂的教育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的“快樂圈套”里獲得能夠實現(xiàn)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應,從而產生自信心,進而感到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的。
1.努力創(chuàng)設有聲有色的視聽情境。視聽情境令學生沉醉其中,與課文中的人物親密接觸,同喜同悲。教學《孔雀東南飛》,適時放一段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創(chuàng)設一種朦朧神秘、崇高華妙的夢幻氛圍,使學生對劉蘭芝、焦仲卿的堅貞愛情產生同情,展開聯(lián)想,讓思維的泉水奔涌而出。
2.積極創(chuàng)設情真意切的語言情境。語言情境使學生能迅速地“披文入境”,陶醉于課文中。采用的方法有饒有情趣的導語、表情豐富的朗讀等。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可以聽幾句越劇唱詞作導語。聽歌品詩學文,學生興味無窮。情動于衷而形顯于外,師生一起走進作家的內心深處,體悟作品的靈性之光,感悟學習語文的快樂。
3.力求創(chuàng)設激疑導思的問題情境。大多數(shù)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和好勝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發(fā)揚民主,創(chuàng)設一個激疑導思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養(yǎng)成學生好問的習慣和探究的精神。
三、融多彩的語文活動于教學之中,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
活動是施展才能的舞臺、謀求發(fā)展的陣地,是脫穎而出的契機。在教學中,適時開展一些開放、多彩、活潑的語文活動,能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凸現(xiàn),使學生獲得強烈的成功體驗。
1.課前課后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如,5分鐘演講、成語接龍、名句欣賞、即興發(fā)言、佳作鑒賞、讀書心得交流、口頭作文比賽等。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及學生的需要,在不同階段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
2.自編自演課本劇,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演課本劇就是將課本中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性文章改編成戲劇進行表演,可采用詩劇、雙簧劇、啞劇等形式進行表演。無論是劍拔弩張的《鴻門宴》、纏綿悱惻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情仇恩怨的《雷雨》》,學生都會表演得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