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梁
匠心,在百度詞條中的解釋是這樣的:匠,靈巧,巧妙。匠心,指能工巧匠的心思,常指文學藝術方面創(chuàng)造性的構思。見唐人王士源 《<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今天我們要談的“匠心”卻不是這種富有靈性創(chuàng)造性的的構思,而是一種工匠之心——嚴謹、認真、細致、恒定、不為浮華所誘,不為近利所惑的精神。
許多時候,我們仰慕“家”,卻鄙夷“匠”,認為“匠”缺乏創(chuàng)造性,缺乏靈氣,于是“匠氣”一詞便用來形容過于追求辭藻堆砌、精雕細刻、四平八穩(wěn),便有失內容的生動和靈轉。如“匠氣十足”一詞。
究其原因,皆在于“家”容易成名得利,“匠”卻容易淹沒在無數(shù)的普通人中而默默無聞。而在一切講求效率、減少成本而盡力獲得利益最大化的當今時代,我們需要這樣的始終如一。這種對于匠心的堅守,是古老中國的傳承,也是我們原本就溫柔敦厚的底子。
什么才是真正的“匠心”?
除了指手藝人對品質的精益求精,至少還要包含以下三點:
第一,堅持、專注。這一點指的是,無論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化,“匠人”對自己做的事情,有著高度的堅守。
第二,謙恭、自省。這一點指的是,“匠人”對做的事情并不吹噓,實事求是。
第三,敬畏、入魂。這一點指的是,“匠人”在工作時,將自己的“心意”和“魂魄”注入作品之中。
從這三點來看,如果說一個人有“匠人”精神,可能是指他對制作工藝有很高的要求,或者很用心地在做事。但如果一個人說自己是“匠人”,那么上述三點缺一不可。從某種程度上說,“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絕對不可能是“匠人”:比如你今天辦網站、明天教英語、后天又做手機,什么領域熱就干什么,這不是“匠人”。
【視野引領】
日本有所學校,只教匠人精神
秋山利輝從小就在木匠手藝方面展現(xiàn)出過人的天賦,放學回家他喜歡看到鎮(zhèn)里來干活的手藝人工作。“我就一直看他們手頭的動作,并自己琢磨”,小學四年級時,秋山利輝就接到很多木工活,“村里面的嬸嬸們讓我給她們修一修小屋或者是搭一個架子什么的,她們夸我長大了一定能成為一個家具工匠”。
秋山利輝經常一邊看一邊想這些木工活,后來他發(fā)現(xiàn),凡是對人熱情的木匠,手上的活也不錯;反之,對人不耐煩的木匠,手上的活兒也不怎樣。是他在幾十年后總結出“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
1971年,27歲的秋山利輝創(chuàng)立了“秋山木工”,五年之后開始招收學徒。并且還立了規(guī)矩:入作業(yè)場所前,必須先是一個開朗的人,必須成為能夠好好回應的人,必須成為“愛管閑事”的人,必須成為勤寫書信的人,必須成為樂意打掃廁所的人,必須成為善于打電話的人,必須成為吃飯速度快的人,必須成為能夠做好自我介紹的人……”
秋山利輝介紹,在日本每年有一個技能比賽,“每一次我們都會囊括金銀銅獎。我教這些弟子們不僅僅是教他技術,關鍵是教他們人性、心性、德性”。
事實上,由于秋山木工在日本木工界地位顯著,每年來報名的人很多,但秋山利輝對學員的要求極為嚴格,因為他要培養(yǎng)木工界的“超級明星”,到目前為止也僅僅培養(yǎng)出60余名工匠。每次有學員報名,他都要到對方家里面試其父母幾個小時,用以確定父母對孩子的支持度。
【點到即止】
這個材料中的“匠心”體現(xiàn)在對心性的追求上。要對某一件事專注,不可能單純依靠外界的強力要求,只有發(fā)自內心的熱愛,才能成為堅持專注的動力,才能真正敬畏入魂,能敬畏則不敢等閑視之,更不敢以游戲的心態(tài)來做事。聞名世界的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有兩種人注定一事無成,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則絕不會主動做事的人;另外一種人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定成功,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點多付出一點,而且比別人預期的還要多”。
【視野引領】
老手的手腕和感覺是機器替代不了的
“老手的手腕和感覺是機器替代不了的。”這是日本東光舍的產品信念和不懈追求。百年堅守,匠心如一。這家日本公司,東光舍通過無止境的技術追求和高品質實現(xiàn)領先——即堅持手工制造工藝,重視工匠技藝的代代傳承并不斷推陳出新,用日本匠人的匠心、匠藝和匠才,將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
說起東光舍,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說起雞牌剪刀,卻是世界各國專業(yè)美容師的手頭利器和心頭之愛。
1917年,井上豐作在日本東京創(chuàng)立東光舍,專門為美容師和美發(fā)師生產專用剪刀,雞牌是東光舍剪刀于1921年推出的品牌。憑著對工匠手工加工技藝的執(zhí)著,通過產品降低美容師手的負擔,東光舍確保持續(xù)一個月以上剪刀鋒利。雞牌剪刀有兩個刀刃,使用者可以通過螺絲隨心所欲地進行調整。
相傳,曾經有德國刀具制造中心索林根的刀具老字號企業(yè)前往日本,希望與東光舍合作,但被東光舍直接拒絕,原因是制造方針不同——德國企業(yè)采用機械生產,而日本東光舍則堅持手工制作。
“通過絕不妥協(xié)的產品制造來獲得信用!”這是東光舍矢志不渝的經營原則。
令人驚嘆的是,憑借工匠老手的手腕和感覺,雞牌剪刀實現(xiàn)1‰毫米的精度。東光舍堅守手工加工的制造特色,堅持機械絕對不能實現(xiàn)的手工絕活兒,使得雞牌剪刀獲得了美容師、美發(fā)師極大的信賴。久而久之,人們記住了“雞牌”,反倒忘記了“東光舍”這個名字。
【點到即止】
本素材的“匠心”精神體現(xiàn)在無止境的技術追求和高品質,任何人,只要做到極致,都可成為大家。因為大多數(shù)的人會停留在常人的常規(guī)水平上,能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堅持與專注,能依照常人所不理解的標準,做到常人所不能達到的高度,但一旦達到了,那就是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就是大家,就是大師,此時的“匠”,自然就成了“家”。
【視野引領】
陳道明的感慨
2015年12月27日,一段陳道明發(fā)飆的視頻在微博上火了。一向給人沉靜、儒雅印象的陳道明在北京衛(wèi)視《傳承者》節(jié)目現(xiàn)場,竟然頗為嚴厲地教育幾位年輕評委:“你們好大的膽子??!”陳道明發(fā)飆源于一則花鼓表演,幾十個來自山西稷山的農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臺花鼓,滿堂喝彩,而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曾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表演過的節(jié)目,卻被幾位年輕評委貶低得一無是處。陳道明老師終于聽不下去了:
“這個群體性節(jié)目就是群體性的,它需要整齊劃一,有些節(jié)目就是需要這樣的。儀仗隊,你體現(xiàn)個性行么?總體的要求它是整齊劃一的,難點也在整齊劃一。這么多人,讓他做成一個制式的動作,是很難的?!?/p>
陳道明回憶:“我在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有七年的時間在臺上一句臺詞沒有,我在想,就是人在各種職業(yè)當中,要有一種甘于寂寞的精神準備。盡管我跑了七年的龍?zhí)?,但是我非常感謝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對我的培養(yǎng),以及老師還有我的同學,一直在七年多陪伴著我。
“所以,希望同學們,你們要努力,但是不要著急,凡事都應該有過程,不光是你們,我們的很多綜藝節(jié)目里頭,有很多舞蹈隊,很多群眾演員,沒人注意他們,但我注意他們了。
“每一張臉怎么會是一樣的呢?是你沒看見他們每一張臉的樣子。世界上沒有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要甘于寂寞或甘于平庸,但是并不要打擊他們的努力。他們不是群眾演員,他們是我們文化的一個基本的基礎。”
【點到即止】
本素材的“匠心”,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幾十個來自山西稷山的農村孩子,他們把在一些人看來很平常的擊鼓,練到極高的水準,這是需要長期的恒心與毅力的,沒有對這個事業(yè)的熱愛,沒有甘于寂寞的精神,是無法堅持這么久的,也是無法做到如此高標準的,特別是集體項目,沒有異乎常人的專注,沒有精益求精的努力,更無法想象能達到卓越。二是陳道明,“有七年的時間,在臺上一句臺詞沒有,我在想,人在各種職業(yè)當中,要有一種甘于寂寞的精神準備”,正是這種熱愛、專注、執(zhí)著、甘于寂寞的“匠心”精神,讓他從七年的蟄伏中成長起來。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