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燕
【內容摘要】音樂課程本不能拘泥于單一形式,否則忽視了學生們的主體性,處于成長、價值觀形成的階段的高中學生們就會感到拘束和壓抑,這樣既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課時任務,也不能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的樂趣,高中音樂教育便難以開展。所以教師們要積極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為學生們打造有趣生動的課堂以培養(yǎng)其樂感和能力,這其中,鑒賞過程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音樂 美學要素 鑒賞
在音樂課程逐步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發(fā)現只有創(chuàng)新當前的教育模式才能更加激發(fā)高中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能力,增強其參與音樂活動的技能。高中音樂是以高中學生為培養(yǎng)對象,審美和情感為培養(yǎng)方向,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教育課程,它以音樂為介質來讓學生們產生對藝術的共鳴,以此激發(fā)其對音樂的感知和欣賞能力,是促進高中學生心智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不僅僅是聽覺感受,而是真實的滲透于我們生活之中的美好觸動。因此我對音樂鑒賞進行說明,并提出四點培養(yǎng)學生審美體系的因素。
一、欣賞美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本身就具備被人欣賞的特質,學生在音樂的鑒賞過程中,能夠欣賞到作曲家通過音樂表現出來的情感,也能夠欣賞音樂的創(chuàng)作形式??偟膩碚f,音樂的欣賞是借助學生的聽覺而實現的審美活動,能夠在欣賞美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感方向,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欣賞音樂之中的美,正是由于音樂這一門藝術在表現形式上的多樣化和多變化,形成了不同的欣賞方式與審美基礎,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來自音樂之美,從而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比如,在學習到《第六(悲愴)交響曲》和《長江之歌》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時,教師現在課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樂,為進入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提問學生一些問題,像剛才上課前播放的音樂的名字是什么?樂曲體現了什么樣的情緒特點?讓學生踴躍回答,以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在上課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有效的欣賞,從而能夠欣賞到其中的美,用“講授法”簡介作者、背景,用“視唱法”熟記主部主題,給學生完整的聆聽音樂作品,與此同時營造良好的聽音樂氛圍,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作品本身帶來的魅力。
二、發(fā)現美
當前我校所選用的人民音樂出版社的教材中,節(jié)奏鮮明、歌詞易懂并且表現學生生活活動的曲目較多。同時經過專家研究發(fā)現高中學生們正值少年,平日里勞煩于文化課程的學習,因此喜歡直觀的互動的課堂環(huán)節(jié),并且傾向于輕松的課堂氣氛,而不喜歡壓抑的學術氛圍。因而教師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們的興致方向來設計游戲,促進他們在自然狀態(tài)下感受音樂。教師們應結合旋律、節(jié)奏、聲調等元素來合理安排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們在獲得快樂的同時發(fā)現音樂美。
例如,借助能力小游戲來提高其音樂素質。讓同學們分組或者自由結合來合唱一首歌曲,合唱時要加入表演元素。比如《草原小姐妹》這首歌曲,學生們可以分角色扮演草原上的人物和動物形象,并充分發(fā)揮想象來創(chuàng)造新的情節(jié),以展示更加豐富的故事內容。同時教師在全班巡視并進行輔導,幫助他們找到所扮演角色的特點,同時在音準和音調上作出指導。引用賽制也是一個好的方式來激勵高中們全心投入游戲中,從而使他們獲得知識,拓展思維,讓課堂更加活躍有效。在學生們表演完畢后,讓他們來講述節(jié)目的準備過程,講述他們是如何從歌曲入手,進行理解,最終創(chuàng)造出每一個不同的故事的過程。在講述的過程中,學生們進行理性地回憶,并抓住過程中的核心點,將其中的閃光點放大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成為學生的鑒賞基點。
三、感受美
教師們們應結合旋律、節(jié)奏、聲調等元素來合理安排課程,讓學生們在獲得快樂的同時感受音樂美。并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引導他們循序漸進地嘗試一些有難度的作品,配合著標題和形象的圖畫來進行理解。當然最好由同學們所熟悉的經典歌曲、民謠等為基礎的改編版的曲子入手,例如《歡樂頌》、《命運交響曲》、《琵琶語》等,這樣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并且感受的情感也更加強烈和深刻,同時涉及各個領域和時代,讓同學們縱觀音樂的發(fā)展歷程和流派。
在課程中不可忽視的是這些樂曲中也包含的技巧要求,雖然這部分內容較枯燥且需要大量的講解,但的確對學生們的進步有著很必要的幫助,所以教師們們應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給出既定的幾首曲目然后自主地排列其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曲目來賞析,教師們也可以先舉一些例子來示范性的給出鑒賞,這樣讓學生對學曲目類型產生興趣,就更容易練習,學習的速率也能很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