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槐
摘 要:古人總結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語文治學經(jīng)驗,強調(diào)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培養(yǎng)學生多讀多思的學習品質,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實現(xiàn)在讀中感知、在感知中領悟、在領悟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閱讀效果,必須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法,方法使用得當,才能讀出新意,讀出美感,才能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關鍵詞:閱讀教學;方法;閱讀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2-0350-251
閱讀對于語文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俗地說,通過不斷的閱讀,不需要教師的解說,學生讀到一定的程度,自讓而然也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培養(yǎng)學生多讀多思的學習品質,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xiàn)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際,就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初讀課文,感受大意
認識生字,理解詞語,了解句意應該是學生初讀課文時要解決的第一步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把那些學生容易讀錯的字找出來,通過查字典標上正確讀音及意思,把那些難理解的句子畫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對于句子較長,學生讀起來有困難的,就把正確的斷句方式指導學生畫下來。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遇到幾個較長句時,我通常將他們寫在黑板上,引導學校正確閱讀。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很快就把句子連貫、正確地讀懂了。
為了使學生理解有關句子,還要抓住句子中一些關鍵詞語。比如,表示時間、地點、形狀、動作、顏色等變化的詞語,通過對這些詞的反復讀多思考,才能正確理解句子意思,體會當時的場景。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初讀課文時,要不斷通過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在讀中鞏固了舊知識,獲取了新知識,總結了閱讀的經(jīng)驗。這樣,就達到了初讀課文,了解了課文大意的目的。
二、精讀課文,體會語言的美感
新課標指出,語文閱讀要“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注重情感體驗”。漢語言文字的理解非常富有彈性,想象創(chuàng)造的空間很大,特別具有靈動性,認識了它的這種特點,就要汲取我國傳統(tǒng)的語言文字精華,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朗讀,在讀中感知、在感知中領悟、在領悟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同時要注重語言的不斷積累和運用。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在“讀”中悟意,力求再現(xiàn)文章的情境、感情,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與當前“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的教學思想一致。很多語文教師在介紹語文閱讀教學經(jīng)驗時,主張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在精讀中領悟,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閱讀,同時“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我縣已在全縣中小學中全面推廣經(jīng)典誦讀、古詩文背誦、師生讀書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無疑順應了時代的要求,順應了新課標的要求。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各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要求,通過閱讀童話、寓言、故事、敘事性作品、詩歌、說明性文章等,擴展學生閱讀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誦讀優(yōu)秀詩文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根據(jù)語文教材編排的特點,幾乎在每篇課文后都安排了說的內(nèi)容,通過讀說結合,實現(xiàn)語言表達的遷移,反過來驗證和鞏固閱讀的效果。
三、采用形式多樣的讀法,進行科學閱讀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讀的次數(shù)多并不能代表學生閱讀的效果好,要想實現(xiàn)在讀中感知、在感知中領悟、在領悟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的閱讀效果,必須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法,方法使用得當,才能讀出新意,讀出美感,才能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讀的方法科學了,讀的形式多樣了,讀的方式能夠符合學生年齡特點,閱讀教學才能真正體現(xiàn)它的價值。
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經(jīng)驗使我深深體會到:針對不同群體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價值。針對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特點,我們可以采用教師范讀、指名讀、教師領讀、集體認讀等方法;針對中年級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特點,可以采用默讀、輕聲誦讀、大聲朗讀、互聽互讀等方法;針對高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理解能力較強的特點,可采用瀏覽、默讀、速讀等方法。
在不同的閱讀方法中,又可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形式:低年級學生可以采用分組讀、接力讀、師生賽讀等閱讀形式;中年級學生可以采用分組賽讀、小組接力讀等閱讀形式;高年級學生可采用配樂讀、表演讀等形式。不同的讀法與形式可以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的特點在教學中穿插使用,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嘗試參與不同的讀法與形式,即使采用個別讀,也要盡量做到人人有閱讀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讀的積極性。
四、閱讀要有針對性,要有目的地進行閱讀
不同學段有不同的閱讀要求,同一學段的不同課文的閱讀要求也應該有所不同,但無論怎樣的閱讀要求,也不能放任學生隨心所欲、毫無目的地進行閱讀。在多年的閱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課文的閱讀教學中不管是初讀課文,還是熟讀課文、精讀課文,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閱讀中,如果對閱讀的要求不明確,學生讀的次數(shù)再多,閱讀的效果也不明顯。經(jīng)驗告訴我們,只有在每一環(huán)節(jié)的閱讀中,學生明確了閱讀要求,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及思考的能力才有所提高。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松鼠》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初讀課文,提出閱讀要求
默讀課文,解決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用橫線標出不理解的地方。檢查閱讀效果,采用指名分段朗讀,認讀生字詞,粗知文章大意,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二)熟讀課文,提出閱讀要求
輕聲誦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說說從哪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檢查閱讀效果,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組討論、交流、反饋。
(三)精讀課文,提出閱讀要求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精彩句段與你的同桌及全班同學分享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復述你喜歡的段落。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閱讀的目的性增強了,加強了閱讀方法,對每一環(huán)節(jié)的閱讀理解、感悟、思考有了清晰的認識,進一步養(yǎng)成了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朗讀,在讀中感知、在感知中領悟、在領悟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讓學生充分體會漢語的語言美、音韻美、節(jié)奏美、意境美。
參考文獻:
[1] 張玉琴.淺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2).
[2] 李希堂.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4).
[ 責任編輯 田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