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第十六中學 劉體堂
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貴州省遵義市第十六中學劉體堂
初中生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容易受到社會環(huán)境影響。健康的心理對初中生而言至關重要?,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學校教育加強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yǎng)。本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對初中生的人格形成的重要性,簡單闡述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心理健康 教育 初中生
初中生的年齡一般在12~15歲,處于人格形成的初期。隨著知識的增加,他們已經(jīng)開始從自己的角度對社會、父母、教師、學校等有了自己的看法,開始渴望有獨立的空間,需要被公平、公正地對待和關注。從經(jīng)濟方面看,他們必須依賴于父母,這使他們產(chǎn)生心理矛盾,認為自己仍然處于被管制地位。社會環(huán)境的誘惑,使個別學生對枯燥的學校生活產(chǎn)生厭惡情緒。如果此時教師和父母再對他們進行說教,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對人格的培養(yǎng)造成不利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關鍵,能提高初中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能滿足初中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社會之間的協(xié)調,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形成良好的人格。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是當今學校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還要求教育者將先進的理念和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結合,從而打造屬于現(xiàn)代初中生特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樣不僅有利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還能夠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為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產(chǎn)生積極作用。
1.初中生的心理負擔重
很多家長都對學生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學生能學業(yè)有成。由于這種重視,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如果家長和學校對學生的期望過高,會造成他們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負擔。競爭過程中,肯定會有優(yōu)勝劣汰,會有大批的失敗者。如果這些學生當中有的學生心理負擔過重,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會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嚴重的會產(chǎn)生心理扭曲,不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2.初中生的自我評價不客觀
初中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有了提高,但常常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初中生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階段,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較大。如果初中生的行為受到他人贊賞,容易出現(xiàn)自高自大現(xiàn)象。如果別人對其進行批評,容易對他們形成重大打擊,甚至會降低他們的自信心。初中生對自我的正確評價系統(tǒng)沒有形成,加上他們年齡較小,沒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引導他們對自己有客觀評價。
3.人際關系的影響
人際關系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和交際。對初中生而言,他們最主要的交際場所是班級。這個年齡段,初中生對友誼特別重視。同時,初中生由于缺乏與人交往的經(jīng)驗,與同學之間的交往受到挫折時,不能正確調解,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話容易自卑,甚至不愿意和人交往。
1.心理健康教育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擔負著傳播知識的重任,承擔著育人的責任。新時代的教師要以身作則,不僅要對學科知識的教授進行創(chuàng)新,還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由于初中生處于各方面的發(fā)展階段,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正確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減輕他們的學習和心理負擔。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應與每位教師息息相關。
2.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客觀評價
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了然于心,從而更加積極樂觀的生活。對處于各方面都在發(fā)展的初中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能正確引導他們對別人的評價給予正確回應,合理處理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不驕傲,不自卑,對未來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的目標明確,使學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堅定地向著目標前進。
3.心理健康教育能培養(yǎng)初中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教師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教會學生學會傾聽,使學生能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不卑不亢。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也能使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心理發(fā)展方面更加健康。初中生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的促進下,能學會與他人共同合作完成任務,對其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積極作用。
[1]劉 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傳奇,2013
[2]葛愛榮.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調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
[3]張曉娟.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
[4]尹瑞芳.淺談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2
[5]Hamilton Fairfax.The use of mindfulness in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suggestions for its appl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existing treatment[J].Clin.Psychol.Psychother,2008
ISSN2095-6711/Z01-2016-11-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