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軍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6)
?
前進還是后退
——高校表演教學反思及策略*
唐華軍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6)
摘要:表演藝術創(chuàng)作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有魅力的符合時代的完整人物形象,。表演教學的核心就是訓練演員尋找到創(chuàng)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當然,演員則是主導者,是“我的身體和精神生活,改變了“我的一切,,而“我,又按“角色的身份和精神生活的一切,體現(xiàn)出來。因此,充分開發(fā)演員自身的獨特魅力并將其和諧地進行創(chuàng)造角色生命,則成為創(chuàng)作的一個關鍵。
關鍵詞:問題;誤區(qū);策略;創(chuàng)造
表演藝術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受創(chuàng)作者的世界觀和藝術觀的影響。因此,在表演藝術專業(yè)的大綱上明確地提出了教學的目標:培養(yǎng)演員“創(chuàng)造有魅力的符合時代的完整人物形象”??梢?,在一部作品中演員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甚至離開了他(她)這部作品就會黯然失色或不復存在。當然前提她(他)必須是一個好演員,反之,就得另當別論了。在我國近幾十年的表演教學的演變中,我們深深的知道演“戲”是在演“人”,不是演戲,“人”重于“事”。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張仁里教授在談80級教學時強調:“加強學生在人物創(chuàng)造中的形象感”是我們重要的教學原則,并且這項內容貫穿于四年的整個教學過程,旨在為學生深深地打下,創(chuàng)造形象,的烙印。[1](演員姜文、叢珊、岳紅、呂麗萍在舞臺和銀幕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回顧近十年的擴招,表演專業(yè)學生數(shù)量的不斷擴張,生源質量的普遍下降。當下高校表演專業(yè)師資隊伍嚴重不足,教學水平的參差不齊,使當前表演教育的形勢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教育”。(除三大院校外即: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演員培養(yǎng)的規(guī)律和原則正在隨意的被拋棄和踐踏,這不得不令人深思和擔憂。
主要表現(xiàn)在:
1.教學師資團隊的匱乏,導致國內開設表演專業(yè)的其他地方院校,只能依靠在當?shù)貏≡簣F聘請退休或在職演員,或者招聘毫無教學和創(chuàng)作實踐經驗的本科畢業(yè)生任教,極個別院校能引進少數(shù)研究生來組建自己的師資隊伍。這樣的師資隊伍組合,良莠不齊,很難形成合理的教學科研梯隊,對表演教學的持續(xù)發(fā)展必然造成阻礙。
2.某些老師為了追求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拔苗助長。只要演員顏值高,基本功不重要。低年級就讓學生在舞臺上張牙舞爪的重復自我,沒有扎實的基本功,談不上角色創(chuàng)造,更別說靈魂塑造了。這種風氣正在蔓延到教學和創(chuàng)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們疲于奔命,盲從于創(chuàng)新改革,沒有認真的思考教學,“形式大于內容”。
3.青年教師熱衷于流行的各種專家工作坊,一味地放大“新”“奇”,強調局部功能,不從整體教學思路從發(fā)。泛表演性多于典型的個性,缺乏對表演藝術的嚴謹性和尊重。在呈現(xiàn)中看不到通過訓練,演員在塑造人物形象、性格能力的提高。而是導演者那漫無邊際的奇思妙想和舞臺創(chuàng)意。
目前教學和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很大的偏離,不是偶然現(xiàn)象。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從表面上看好像就是教學方法上和創(chuàng)作理念上出現(xiàn)了偏差。但實質上是暴露了當下人們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極度渴望成功(成名),而不是艱苦的磨練和學習,甚至有些同學把成功寄托于導演的青睞和投資者的包裝上。還有些人公然取消了“千人一面”和“一面千人”的本質區(qū)別。特別是近幾年影視劇的泛濫,部分教師和學生都認為演員比的就是顏值,無需塑造人物形象等錯誤的教學與創(chuàng)作思想。
作者認為要想改變現(xiàn)狀,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與教學方法的改善勢在必行。在表演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創(chuàng)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開發(fā)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作個性和審美意識。那我們表演教學的核心是什么呢?毫無疑問,一定是依據表演藝術的創(chuàng)作目的——“創(chuàng)造有魅力的符合時代的完整人物形象”(在舞臺或銀幕上),通過創(chuàng)作目的來設置表演教學——訓練演員尋找到創(chuàng)造角色的方法。
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這是一條鐵定的原則,絕對不能動搖?,F(xiàn)在舞臺上演員表演有很多套路、模式。其原因就是演員創(chuàng)作時不注重生活,不從生活中來。法國電影《普通人》導演雷德福說:“如果我要給一位青年演員傳經的話,我會向他講兩點:首先,得有決心演好。其次,至少要花兩年時間觀察人們怎樣生活,注意他們日常的行為舉止。通過觀察別人來感受生活,你的表演就可以超出個人的本色?!保?]
(一)建立正確的創(chuàng)作素質
觀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必須是全實物的訓練,回避無實物訓練,因為無實物訓練在建立學習者信念的同時,也容易使初學者在學習初始階段養(yǎng)成“演”的潛意識習慣。所以,在以后的真實感訓練中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去糾正學生的表演痕跡。容易陷入雙刃劍效應的怪圈,造成教學進度的自我異化。一定要從一開始就在學生的心目中堅定地樹立:用目的性非常強烈的行動“說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個活生生的人,在表達”。
誤區(qū):創(chuàng)作技巧的學習是暫時的,不是終極目的。藝術教育都有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最終的教育已經不再是教授技巧,而是提升整體藝術素質。在當下的表演課堂上,到處都能看到新的教學方式,或者運用了大量的技術技巧訓練。課堂氣氛和學生的表現(xiàn)都非常好,都很認真、積極地參與。但是,由于忽略了訓練的真正目的而變成了體育課。外部的技術技巧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演員(創(chuàng)造者)內部技巧:“思維能力、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形象思維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要注重培養(yǎng)演員的主體創(chuàng)作意識與個體生命的投入。
(二)核心——組織行動
創(chuàng)作素質的培養(yǎng)其重點就是建立學生組織行動的能力。使學生懂得行動的重要性,舞臺行動內部動作和外部動作的統(tǒng)一是創(chuàng)造完美人物形象的基礎。因此,在訓練中要以綜合練習為主,不能把單個的元素訓練割裂起來,每一個生動有機的行動都是涵蓋了所有的創(chuàng)作基本元素。重點強化提高演員創(chuàng)造力與形象思維開發(fā)。
方法:觀察生活的訓練是創(chuàng)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觀察生活不是把生活照搬在舞臺上來,而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模擬,想象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而我們有很多的老師卻錯誤的理解為小品結構和編劇方面如何出“新”、“奇”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學生逃離課堂,最后只有應付回課,偏離了教學重心。演戲演人;演人演心。這是一條永恒的真理,在觀察生活中應該引導學生走進人物心理世界。要嚴格要求學生真正走進生活,認真揣摩人物,由外到內、由表及里、由細節(jié)到整體地去觀察人物,從人物的外貌特征、行為舉止、面部表情、穿戴打扮以及情感變化等入手,直到心里、形體都惟妙惟肖的體現(xiàn)出來為止。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組織有機行動和這段生活緊密聯(lián)系重點放在讓學生掌握方法,哪些是可以用來舞臺呈現(xiàn)的,哪些只是人物的藝術事實等之間的區(qū)別。
理念:在方法掌握的同時要得學會做人,這是學習創(chuàng)作的深層次審美思維。如果創(chuàng)作沒有上升到藝術哲學思路上,表演教學和角色創(chuàng)作只會流于表面、膚淺或者本本主義之流。這些問題又回到原點,藝術到底要表現(xiàn)什么?是個人“小我”之見?還是要干預生活?還是傳遞人性的真、善、美?在教學和創(chuàng)作中在現(xiàn)在之所以出現(xiàn)問題,關鍵點就是藝術觀和世界觀的問題?是“人”的素質問題?如果在教學和創(chuàng)作中,沒有培養(yǎng)學生深度的人文情懷——對人物命運的終極關懷,作品將流于一般化。
(三)能量——想象力
生活是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的創(chuàng)造是無法想象的。舞臺或銀屏上生活真實的程度是檢驗藝術創(chuàng)作好壞的“標尺”。所以,對“真”的要求就更高,正如俗語:“不真不是戲;全真不是藝”。我們要讓學生明白,藝術的真實與生活的真實,兩者之間的區(qū)別。懂得并掌握“如同真的一樣”,而不是“就是真的”。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創(chuàng)作初期一般最困難的不是分析得不對,或者想得不對,而是知道應該怎樣,但就是做不出來。所以,在想象力的訓練過程中,矯正以往教學中側重想故事的做法。而是,讓學生在一個基本固定的故事中反復的變換體現(xiàn)手法,側重體現(xiàn)手段的訓練。
表演教學和創(chuàng)作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沒有任何捷徑,那些投機性的小把戲終將都是于事無補的。歷史上證明了這一點,同樣未來也如此。表演藝術創(chuàng)作將始終如一地創(chuàng)造典型性格人物。
參考文獻
[1]張仁里.《啟程》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80班教學手記[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43.
[2]張仁里.《啟程》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80班教學手記[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64.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蘇).演員創(chuàng)造角色[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14-0074-02
*基金項目:四川教育廳一般科研《即興表演練習及其在表演教學中的運用研究》(編號:15SB0353)15年1月,四川省教育廳,一般項目
作者簡介:唐華軍(1972-),男,漢,成都,講師,藝術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戲劇影視表演、導演。
Abstract:The purpose of performing art creation is"to create a charming and perfect character having a strong sense of contemporary".The core of performing teaching is to train actors to find ways to create characters. Certainly,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shaping a character.That is,being an actor,my body and my spiritual life could be changed totally to represent a brand-new individual according to the role of identity and spiritual life.Therefore,it is a key to the creation that fully developing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actors with which an actor may create a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character.
Keywords:problem;misunderstanding;strategies;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