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珍
【摘要】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作文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根據(jù)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jié)合點,及時指導學生進行仿寫和創(chuàng)造性練筆,從而提高他們的習作表達能力。
【關鍵詞】構(gòu)段手法補白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痹谡Z文課堂上,教師要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作文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根據(jù)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jié)合點,及時指導學生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性練筆,從而提高他們的習作表達能力。
讀寫結(jié)合,關鍵在于巧妙挖掘閱讀教材,找準有效的讀寫訓練點。下面,筆者結(jié)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為例,闡述自己的實踐策略。
一、 巧挖構(gòu)段方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文章,要有積累,積累很重要。筆者認為,需要積累的,不只是語言,還有比語言更重要的“篇感”“段感”。這就好比造房子,光有鋼筋、水泥、磚頭這些材料,而不設計好框架結(jié)構(gòu),是搭建不起樓房來的。要搭建文章的框架結(jié)構(gòu),就必須注重構(gòu)段方式。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接觸較多的構(gòu)段方式有總分式、總分總式、并列式等,我們可相機指點學生進行結(jié)構(gòu)仿寫。
《我不是最弱小的》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典型的總分式構(gòu)段。圍繞首句“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我引導學生找出森林中的“美好”之處:其一,林中鮮花盛開——美好的風景;其二,一家人促膝談心,享受天倫之樂——美好的生活;其三,大雨來臨,父母遞讓雨衣,保護弱小——美好的人性。
在感悟了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明確其構(gòu)段方式之后,便可啟發(fā)學生自選話題,以總分結(jié)構(gòu)仿寫一段話:如“校園里是那么熱鬧”“春天是那么美好”“媽媽是那么勤勞”……
本段總分結(jié)構(gòu)的開挖、仿寫,訓練學生如何圍繞一個中心,合理選擇材料,把一段話寫具體。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小學中年段的習作訓練重點應是以“段落”為主,打下扎實的寫作功底。萬丈高樓平地起,唯有夯實“段落”的基礎,方能更好地進行全文的“謀篇布局”。
二、 善抓典型手法
在語文學習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到中年級后,就開始怕寫作文。每次練習,盡管挖空心思,還是覺得無從下手;即使勉強成文,也大都泛泛而談,顯得空洞乏味。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掌握寫作的基本方法。其實,寫作也如同繪畫,先從臨摹開始,仿寫則是寫作的必經(jīng)之路?!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币虼耍谄綍r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關注課文中一些表達形式上具有典型特點的句式、段落,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使學生取法于課文,運用于寫作。
本文雖篇幅不長,然細細深究,其中不乏典型寫法。
1. 狀物要領。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一描寫薔薇花的句子:“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倍潭桃痪湓?,從形、色、香三方面勾勒出薔薇花的情致韻味。
在引導學生賞讀該句時,我作了如此點撥:這是一朵()的薔薇花。請你用句子中的詞語來形容(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在學生找到詞語完成填空之后,緊接著發(fā)問:同學們仔細看看,這三個詞語正是描寫了花兒的哪三個方面:“剛剛開放”寫出了花兒的(形態(tài));“粉紅粉紅”寫出了花朵的(顏色);“芳香撲鼻”寫出了花兒的(香味)。
此番點撥,意在指導學生掌握描寫“花”的要領——描摹一朵花,往往從其形、色、香三方面來著手。舉一反三,課后,學生去觀察、描繪一種花草時,便有法可循,有據(jù)可依。
2. 寫景順序。同是該自然段中,有一處雨景描寫:“突然,雷聲大作,先是飄下幾滴雨點,接著大雨如注?!绷攘葦?shù)語,之所以能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雷雨的過程與情景,是因為作者對此作了有序(“突然……先是……接著”)的觀察和描繪。
賞讀之后,我提供一些詞語(悶熱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噼里啪啦大雨如注……)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也來有序地描述一段雨景。
寫景,對于剛剛習作起步的中年級學生來說,的確有些困難,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學生非但不會怯步,相反,還能品嘗到成功的甜頭。
3. 敘事手法。課文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層次分明地敘寫了薩沙怎樣保護薔薇花。我先引導學生抓住“低垂”“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等詞句體會薔薇花的弱小;緊扣“走”“掀”“蓋”等一系列動詞,感悟薩沙保護弱小之愛心——啟發(fā)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情,把事態(tài)描摹具體、生動。接著結(jié)合課后第五題進行小練筆:生活中你遇到過比你弱小的人或物嗎?你是怎樣保護弱小者的……挑選其中一個事例,用一段話寫下來。下面摘錄一位同學寫的片段:
有一天,我乘公交車去上學。中途,看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奶奶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上車來。那時,車上已沒有空余的座位,老奶奶只得站著,一只手拄著拐杖,另一只手緊緊地抓住車上的扶手,隨著車子的顛簸,她整個身體搖來晃去,站都站不穩(wěn)……見此情景,我立刻站起身來,三步并作兩步跨了過去,攙扶著老奶奶來到我的座位旁,很有禮貌地說:“奶奶,您請坐!”老奶奶連聲夸我是個懂事的孩子!
三、 精選拓展補白
本文重記敘,輕描寫,語言簡潔,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在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進行拓展補白,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讀寫訓練點。
1. 提示語的拓展。以對話展開故事情節(jié)是本篇文章的主要特色,文中薩沙與媽媽的一段對話不容忽視。在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前,我提醒學生仔細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和心情,嘗試補寫提示語:
薩沙()地問道:“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干嗎這樣做呢?”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
“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薩沙()反問道。
“現(xiàn)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薩沙()問道。
……
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角色對話,更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及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另外,經(jīng)此訓練,學生日后寫文章時,便會有意識地注意人物說話的神情、動作、語氣等的描寫,從而使他的語言表達更生動,更具體。
2. 動作前的修飾。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積累祖國語言文字,并學會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品讀課文第七自然段中“薩沙朝著薔薇叢走去。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币痪鋾r,我先引領學生抓住“走去”“掀起”“蓋在”等一系列描寫動作的詞,來理解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自覺地保護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接著啟發(fā)思考,引導拓展:在薩沙的這些動作前加個什么詞,可使句子表達得更具體,更生動?
【出示填空:薩沙朝著薔薇叢()地走去。他()地掀起雨衣,()地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
結(jié)合語境,學生饒有興致地給這些動作添上了合適的修飾:(飛快、快步)地走去,(迅速、快速)地掀起,(輕輕、小心翼翼)地蓋在……并且解釋了如此修飾的理由:為了盡快擋住“滂沱大雨”對薔薇花的襲擊,所以薩沙要朝著薔薇叢“飛快地走去”,“迅速地掀起”雨衣;薔薇花是那么嬌嫩纖弱,因此,雨衣一定要“輕輕地蓋”……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感悟,還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
3. 結(jié)尾處的補白。文章結(jié)尾意猶未盡,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此時延伸情節(jié),補充媽媽的對白——對加深文本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頗有益處。
在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讀至末尾一句時,我順水推舟,引導學生補白媽媽的臺詞:面對薩沙自豪的問話,媽媽會怎么說呢?
媽媽()說:“!”
學生發(fā)言踴躍,妙語連珠:
媽媽(高興地)說:“孩子,你不是最弱小的,你長大了!”
媽媽(欣慰地)說:“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媽媽(自豪地)說:“我的兒子真有志氣!”
……
“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陶行知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并巧挖教材有效訓練點,科學施練,真正實現(xiàn)“讀”與“寫”的完整融合。惟其如此,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實現(xiàn)和諧共振的“兩條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