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燕(湛江中醫(yī)學校,廣東湛江524094)
?
淺談“微課”與“翻轉課堂”在中藥學教學中的應用
潘海燕
(湛江中醫(yī)學校,廣東湛江524094)
[摘 要]近年來,依托信息技術支撐的“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一種,因應互聯(lián)網時代的學習特點,受到廣泛關注。本文結合中藥學學科的特點,嘗試將“微課”與“翻轉課堂”引入中藥學教學課堂,重點介紹其在中藥學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案。
[關鍵詞]中藥學 翻轉課堂 微課
中藥學是中醫(yī)藥專業(yè)學生的主要基礎學科之一,與中醫(yī)臨床各學科密切相關,是中醫(yī)學習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中醫(yī)教學的重點難點。在中藥學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是:由于中藥學涉及內容廣泛,知識點零散,理論較為枯燥,課堂學習時間較少,學生對知識點掌握不夠深入,易于混淆。為進一步提高中藥學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本文結合中藥學的學科特點,將“微課”與“翻轉課堂”技術引入中藥學教學中,克服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將教學過程延長到課前、課后全過程,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傳統(tǒng)教學主要采取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后練習的方式,其中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雖然近年來課程教學的方式多有改變,但主要還是采用填鴨式灌輸法。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不甚理想,課堂教學時間短,需要講授的內容多,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少,且教師難以兼顧不學生生的需求,而課后練習指導也不充分。
“微課”則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學生可以在課前、課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不斷加深對知識的掌握。而翻轉課堂則是在微課的基礎上對教學理念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是指學生課前利用“微課”或其他教學視頻等學習材料進行自學,上課時由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協(xié)作學習等方式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完成。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閱讀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學生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實施“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變?yōu)閷W習過程中的指導者與促進者,學生則由原來被動接受的聽眾轉變?yōu)榻虒W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設計方法,它被認為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在翻轉課堂上,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教師的幫助與學生的協(xié)助而完成的,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
“微課”與“翻轉課堂”在中藥學教學實施的步驟包括課前準備階段、課堂內內化階段及課后鞏固階段。具體如下:
2.1 課前準備階段
課前,教師根據(jù)中藥學課程安排,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把重點中藥的功效特點及其區(qū)別聯(lián)系,制作完成一個個微課。微課的內容以教師講解演示的“微視頻”為主,同時必須具備“微案例”、“微素材”、“微作業(yè)練習”等等。
在微課制作上,微課的畫面要盡量生動,可以穿插有關中藥的傳奇故事,讓一味味中藥活起來,充滿靈氣。微課制作完畢后,需將微課發(fā)布給學生觀看。在建立了校園網的學校,可以直接發(fā)布到校園網教學平臺上;對于沒有建立校園網絡的,可以把微課發(fā)布到網站視頻或微信公眾平臺上,然后將鏈接轉發(fā)到學生微信群。受信息技術硬件、軟件限制,也可以把微課學習環(huán)節(jié)搬到課堂上,根據(jù)翻轉課堂理念,先播放視頻讓學生進行視頻自學,再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間的協(xié)作學習掌握和內化知識,實現(xiàn)先學后教的課堂反轉。最后,在上傳好微課之后,給學生分組下發(fā)學習任務。各組學生根據(jù)學習任務,獨立查找資料,完成教師所設過關練習并提出相關疑難問題。這個學習過程實際上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了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內容。
2.2 課堂內內化階段
在學生通過微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后,課堂內化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教師解答學生的問題、布置開展現(xiàn)場練習和教師點評歸納綜合。
課堂內化第一階段主要是解決學生在微課自學中產生的相關問題,可采用情景教學或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在中藥學學習中,重點是掌握中藥的功效應用,難點是熟悉基本中藥藥材的真?zhèn)蝺?yōu)劣鑒別。在課堂內化第二階段,主要是布置開展現(xiàn)場練習,檢查學生掌握情況。要學好中藥學,如何運用中藥就是關鍵。針對藥物的不同形狀特點,教師可以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們進行鑒別比較,或做成食療,或組成藥對等。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在旁邊觀察或協(xié)助學生完成。課堂內化的第三階段主要是教師進行點評歸納總結,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和內化。每次總結,教師都會發(fā)現(xiàn)學生會給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雖然有些答案是學生孩子式的設想,都會有助于教師進一步思考,進一步認識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想出更好的引導學生的辦法。這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過程既符合知識本身的系統(tǒng),又符合教師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能更好地幫助學生一步步掌握專業(yè)知識。
2.3 課后鞏固階段
教師總結點評后,把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上傳至網絡平臺,還可以收集相關資料制作出拓展學習及拓展任務。學生課后可以利用“微課”、“微案例”、“微素材”、“微作業(yè)練習”進行復習,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更新。教師對學生的作業(yè),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進行全程無空間時間限制地輔導,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
下面,以中藥枸杞子為例,具體闡述“微課”與“翻轉課堂”在中藥學教學中的運用。
3.1 課前的準備過程
本次課布置任務前,筆者安排學生觀看枸杞子的微課,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踐,組織學生共同討論:枸杞子的來源、質地鑒別、食療運用等等。然后,給學生分組下發(fā)學習任務。各組學生根據(jù)學習任務,獨立查找資料,完成教師所設定的過關練習并提出相關疑難問題。
3.2 課堂的內化過程
學生通過微課的學習,對枸杞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提出了很多相關問題。為了進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接下來安排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問題一:如何鑒別枸杞子的品質優(yōu)劣?
方法:分組討論并分享(10 min)。
步驟一:每組學生桌面都有2份貼有同樣標簽的枸杞,請相鄰兩組學生互換一份桌面枸杞。
步驟二:請學生運用你們掌握的知識,分析比較本組與對照組枸杞的優(yōu)劣并用水浸泡枸杞子,觀察上浮情況。
步驟三:自評與互評。
步驟四:教師點評。
通過討論和教師的點評講解,學生將對枸杞的質量特性有了更好的掌握,了解到品質優(yōu)良枸杞以粒大、色紅、肉厚、質柔潤、籽少、味甜者為佳。通過浸泡枸杞子的實驗,告訴學生,枸杞子上浮或下沉與質量無關,主要是由于四個原因造成:其一,干濕性質有關。其二,外皮破損有關。其三,含糖量有關。其四,產地有關。中國藥典未列為鑒定依據(jù),但寧夏枸杞泡水后多上浮。新疆蒙古的枸杞因籽粒較重,泡水多容易下沉。
問題二:談談你對枸杞的用法。這樣應用的原因及功效?
方法:涂鴉展示10 min。
步驟一:請各組學生認真討論。
步驟二:得出結論后,快速用筆和紙繪制簡單圖形文字。
步驟三:展示說明。
學生能快速地把分散的知識點綜合起來,結合生活實踐,總結了枸杞的很多種用法及適應人群。最后,由教師結合枸杞的藥用價值,把日常常見的幾種食療方法歸納如下,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枸杞的用法。比如枸杞粥,用枸杞子25 g、大米100 g,先將大米加水煮成稀粥,再加入洗凈的枸杞子共煮成稠粥,食用1~2次/d,宜用于老年體弱,病后體虛,久服可益壽。
3.3 課堂小結
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對枸杞的性狀特點以及用法進行了討論,加深了學生對枸杞來源功效及應用的掌握。對其他的問題,在課后由教師通過微信或QQ上予以回復,提升后續(xù)學習效果。
將“微課”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入中藥學課程教學,對于促進中藥學課程改革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微課”提供“微資源后”,不同專業(y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多次反復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第二,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導,使得整個學習氣氛變得輕松活躍。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問題,相互討論問題,共同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汪曉東.“翻轉課堂”的實踐困惑如何應對[N].中國教育報,2014-04-24.
[2] 鄭君芳,賀俊崎.“微課”與“翻轉課堂”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的初步探討[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28 (11):71-73.
[3] 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24(5):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