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莉莉, 呂潤瀟, 許 靜, 韓 陽, 于艷秋
(1.中國醫(yī)科大學 基礎醫(yī)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2.第二軍醫(yī)大學 研究生隊,上海 200433;3.中國醫(yī)科大學 附屬盛京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4)
?
高校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探析
杜莉莉1, 呂潤瀟2, 許 靜3, 韓 陽1, 于艷秋1
(1.中國醫(yī)科大學 基礎醫(yī)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2.第二軍醫(yī)大學 研究生隊,上海 200433;3.中國醫(yī)科大學 附屬盛京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4)
雙語教學作為蘊含著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學形式,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新措施,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探析雙語教學引入高校病理生理學中的可行意義、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的改進路徑,有利于高校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的實踐,對高校教育改革及醫(yī)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高校;教育改革;雙語教學;病理生理學
雙語教學是指在教育過程中,系統(tǒng)、有計劃地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使學生在整體學識、兩種語言能力以及兩種語言背后所代表文化的學習及成長上得到發(fā)展。雙語教學作為蘊含著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學形式,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新措施,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病理生理學作為基礎醫(yī)學理論學科之一,在基礎醫(yī)學課程與臨床課程間起著重要的連接作用。雙語教學在高校病理生理學中的應用響應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的相關號召,有利于提高醫(yī)學專業(yè)畢業(yè)生醫(yī)學理論應用及臨床實踐的能力等[1]。因此,探析高校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雙語教學引入高校病理生理學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新時代背景下實現教育國際化及人才國際化的重要措施,有著重要的可行意義,具體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1 符合師生教學態(tài)度
雙語教學引入高校病理生理學符合師生教學態(tài)度。以雙語教學為代表的新的教學形式應用的實質是由傳統(tǒng)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向學生主導的探索型教學模式轉變,教師不再局限于一味的灌輸,而是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指導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形中得到提升[2]。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兩種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生會隨著語言的改變轉化不同的思維方式,教師與學生的思維方式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1.2 有助于加深學科理解
雙語教學引入高校病理生理學有助于加深師生對學科的理解。首先,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廣大醫(yī)學工作者的努力下,病理生理學作為醫(yī)學科學的一門新興學科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客觀來講我國病理生理學的研究與發(fā)展水平與國際水平相比較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國外以英語為代表的相關資料及實時文獻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雙語教學引入高校病理生理學教學實踐有利于學生在教師科學的指導與幫助下對相關外文文獻進行學習與研究,進而加深對本學科的理解[3]。其次,隨著國際大背景的發(fā)展變化,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順利的溝通與學術交流需要以語言為媒介,因此克服語言障礙是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及學習、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化、研究成果的基本前提。而開展雙語教學對于引進國外病理生理學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優(yōu)秀外文教材等方面都具有促進作用,有利于加深教師及學生對該學科的理解[4]。
1.3 有助于未來臨床應用
雙語教學引入高校病理生理學有助于未來臨床應用。病理生理學臨床應用是病理生理學理論學習的有益補充及最終落腳點,高校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在加深師生對學科理解的同時也會有助于未來臨床應用效果的提升。首先,雙語教學在高校病理生理學臨床實踐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用雙語進行講解,教師通常以英語講解為主,遇到復雜的或不易理解的內容時則用中文進行解釋,在講解過程中還會使用較多的肢體語言,臨床實踐課程的氛圍較為輕松,學生在接受雙語知識的同時交替使用不同語言背后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促進了思維的活躍,有助于臨床應用[5]。其次,高校病理生理學的雙語教學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臨床實踐環(huán)節(jié)使用英文撰寫實驗報告,在反復進行相關臨床實踐后,學生的英文書寫及口語表達能力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對專業(yè)詞匯的掌握及應用方面。同時,雙語教學在病理生理學理論學習及臨床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同步應用,在加深師生對學科理解的基礎上促進了理論未來的臨床應用。
1.4 為醫(yī)學雙語教學理論提供實踐來源
雙語教學引入高校病理生理學為醫(yī)學雙語教學理論提供實踐來源。任何理論都來源于實踐,并且最終反過來促進實踐的發(fā)展,醫(yī)學雙語教學理論也是如此。高校雙語教學是我國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號召下的具體行動,盡管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在較早時期便提出了高校雙語教學的建設要求,但目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實踐,特別是醫(yī)學專業(yè)的雙語教學實踐仍處于起步和準備階段,很多醫(yī)學雙語教學實踐并未取得預期效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或成功或失敗的醫(yī)學雙語教學實踐為醫(yī)學雙語教學理論提供了參考,不同程度地促進了該理論的發(fā)展與成熟,為最終促進醫(yī)學雙語教學實踐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大貢獻[6]。
2.1 教學目的認識不透徹
教學目的是指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要求,反映了教學主體的需要。在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對教學目的認識不透徹,存在很多誤區(qū)。首先,部分教師將雙語教學簡單地認為是在教學過程中中文與英文的混合使用,認為英語教學部分在課堂上的比重越大,雙語教學的效果越佳。在這種錯誤教學目的的指導下所進行的教學過程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及專業(yè)成長。其次,部分教師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英語知識的講解,忽視了教學目標中學生真正需要掌握的專業(yè)知識的講授。醫(yī)學專業(yè)的課堂學習中,語言只是知識傳播的媒介而不是學習的內容,部分教師由于對教學目的認識不透徹,往往本末倒置,不僅沒有取得雙語教學的預期成效,反而使教學質量下降,違背了高校雙語教學實施的初衷[7]。
2.2 師生語言能力不達標
師生語言能力達標是進行雙語教學的前提,如果語言能力不達標則會降低雙語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主要表現為兩方面。第一,學生第二語言的基礎不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雙語教學形式下學生第二語言的能力是課堂質量的保障,但學生第二語言的基礎往往不同,一部分學生有較好的英語素養(yǎng),另一部分學生沒有好的英語基礎,英語單詞儲備較少,英語聽力及口語的能力都較差。當教師面對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進行雙語教學時,部分學生會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程,久而久之會打擊其專業(yè)學習的積極性[8]。第二,雙語師資準入缺乏精確標準。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之一,其專業(yè)素養(yǎng)對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師資是雙語教學成功的前提與保障。但目前高校雙語教學實踐中,雙語師資準入缺乏精確的標準,造成雙語教學師資的良莠不齊,魚目混珠。部分教師英語基礎差,對高校雙語教學的目的缺乏正確認識,外語聽、說、讀、寫能力較低,不能用英語進行流利的教學,雙語教學的基本教學技能有待加強。
2.3 教材教輔供需不平衡
教材對于教學過程至關重要,好的教材與教輔資料是教學質量的保障。由于我國高校以病理生理學為代表的醫(yī)學專業(yè)雙語教學實踐仍處于起步階段,教材與教輔的選擇等很多環(huán)節(jié)還不成熟。部分醫(yī)學院校引進原版外文教材,但這類教材往往篇幅較長,詞語偏難,內容較為晦澀難懂,不僅沒有對教師的講解起到輔助作用,反而增加了師生學習的難度。除此以外,部分醫(yī)學院校在結合國內外優(yōu)秀醫(yī)學教材的基礎上,由本校教師編寫相關教材與教輔資料,這樣的教材通常能夠滿足本校醫(yī)學專業(yè)雙語教學的需求,但是教材的質量也只能代表本校的研究水平與教學水準,不利于高校之間成功教學經驗的交流與本校教學質量與研究水平的提升[9]。
2.4 師生考核機制不完善
師生考核機制不完善是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師生考核機制是高校雙語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雙語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包括教師考核及學生考核。教師考核包括專業(yè)知識、教學水平、外語水平、教學態(tài)度、教學目標、教學理念等;學生考核包括專業(yè)知識、外語水平、雙語學習的積極性等。由于我國高校醫(yī)學專業(yè)雙語教學仍處于起步階段,師生考核機制并不完善,對雙語教學質量的評價缺少依據。對教師來講,考核機制的不完善可能使不具備雙語教學資質的個體進入師資隊伍,進而影響雙語教學質量;對學生來講,進步是相對于個體之前的整體水平而言的,若對于個體接受雙語教學之前的整體水平缺乏了解,那么進步與否便無從談起。除此以外,教師雙語教學質量及學生學習質量的考核尤為重要,而對應考核機制的不完善使相關考核缺乏科學性與評價性[10]。
盡管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仍處于實踐與探索狀態(tài),但在明確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途徑,有利于促進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的實踐發(fā)展,促進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與教學質量的提升。
3.1 重視師生雙語教學的思想教育
重視師生雙語教學思想教育是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改進的重要途徑之一。正確的思想對實踐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師生雙語教學的思想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雙語教學思想,有助于雙語教學實踐的推進。首先,應加強教師雙語教學的思想教育。高??赏ㄟ^學術會議、職后培訓等形式對教師進行雙語教學思想的熏陶。并且,各高校可在加大對雙語教學扶持力度的同時,選派符合條件的雙語教師出國學習,以便提高本校雙語教師的雙語教學思想、外語能力及國際化視野[11]。除此以外,各高??梢匝垏獾碾p語教學專家或教師舉辦講座,從而為本校雙語教師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其次,應加強學生雙語教學的思想教育。雙語教學作為一種新形式的教學方式,其實質是增強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上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梢酝ㄟ^會議、討論等形式使學生明確雙語教學是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型教學方式向學生探索型的轉變,旨在提高學生專業(yè)學習質量的同時,提升其思考及探索的能力[12]。
3.2 加強師生英語培訓,提高雙語師資標準
英語作為雙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交流媒介,是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前提。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能夠應用流利的英語進行專業(yè)知識的講解,具有相應英語教學的能力與技能。因此可通過職后培訓等形式加強教師外語的學習,并提高雙語的師資標準,雙語教師在具備完善的病理生理學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應具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及英語教學的技能等。除此以外,可通過完善相應的考評機制加強教師雙語教學技能提升的積極性[13]。其次,加強學生英語的培訓。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英語與漢語同為專業(yè)知識學習的媒介,學生只有在掌握兩門語言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理解其所傳遞的病理生理學的專業(yè)知識,在高校系統(tǒng)外語培訓的基礎上,學生自身也應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外語學習的能力,并在接受雙語教學之前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充分的預習,確保在雙語課堂上對知識的吸收與掌握[14]。
3.3 豐富教材來源,合理應用現代化教學方法
目前高校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實踐中所應用的教材多為從國外引進的原版教材,篇幅過長、詞語過難等特點決定了其不完全適用于國內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因此,為豐富教材來源,在國外原版教材基礎上兼顧我國國情及高校學生實際情況,編寫適用于我國較廣范圍內的理論性與實用性兼顧的教材勢在必行。另外,應合理應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在當前高校教學實踐中,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及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雙語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醫(yī)學知識,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15]。
3.4 分類完善師生雙方評價標準
分類完善師生雙方評價標準是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改進的重要途徑。首先,應完善雙語教師評價標準。雙語教師評價標準包括教師選拔標準與教學效果評價標準。明確雙語教師準入標準有利于選拔出真正具有扎實專業(yè)知識與英語教學技能的教師,為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打好基礎。明確雙語教師教學效果評價標準有利于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時有針對性地提升其相應的雙語教學技能;此外,有利于提高教師進行雙語教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其改進雙語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16]。其次,應完善雙語教學中學生的評價標準。由于我國的雙語教學存在不連貫性,部分地區(qū)只在高校開設雙語教學,造成學生的外語水平參差不齊,接受雙語教學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外語程度劃分成不同層次的雙語教學班級,以保障雙語教學的課堂質量,激發(fā)學生雙語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應完善學生雙語教學背景下專業(yè)知識學習效果的評價,評價內容應包括學生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思維方式、綜合能力等。
高校開展雙語教學是適應時代發(fā)展與社會需求的必然舉措,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的發(fā)展具有自身的特征,針對這些特征探索出符合其發(fā)展實際的雙語教學模式,不斷克服發(fā)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最終必將促進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及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
[1] 王雯,劉慧榮.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嘗試[J].教育教學論壇,2013,15:223-225.
[2] 申佩弘,蔣承建,梁曉夏,等.通過實驗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J].微生物學雜志,2013,33(3):110-112.
[3] 霍健.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6):106-106.
[4] 李光偉,苗宏志,肖薇,等.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體會與思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27(3):78-79.
[5] 劉輝琦,劉杰,曹學鋒,等.病理生理學實驗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討[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2):271-272.
[6] 張志穎,李忠,余丹.高校雙語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3):27-28.
[7] 張衛(wèi)華,李冬媛.高校雙語教學現狀及經驗探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7(12):160-164.
[8] 方瑩.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9] 劉曉彥,曹原,楊靜.高校雙語教學課程現狀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4):112-114.
[10]姚中青.高校雙語教學評價體系的建構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3):22-26.
[11]龍國智.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現狀評析[J].改革與開放,2011,(4):173-174.
[12]楊小華,張偉剛,秦磊,等.淺談醫(yī)學雙語教學[J].科技信息,2014,(7):95-96.
[13]張軼博,吳囡.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方法的分析探討[J].微生物學雜志,2012,32(5):111-112.
[14]程勤風.高校雙語教學及其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6.
[15]張皞,趙宏革.高校雙語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從學生角度出發(fā)[J].現代教育科學,2011,(11):149-151.
[16]李少平.新疆高校雙語教學評價探討[J].高教論壇,2014,(1):92-95.
Analysi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Pathophysiology
DU Li-li1, LYU Run-xiao2, XU Jing3, HAN Yang1, YU Yan-qiu1
(1.Coll.ofBasicMed.Sci,ChinaMed.Uni,Shenyang110122; 2.UnitofGraduateStudents,
2ndMil.Med.Uni,Shanghai200433; 3.ShengjingHosp.Affil’dtoChinaMed.Uni,Shenyang, 110004)
Bilingual pedagogy is a teaching form which contains a new pedagogic idea. And bilingual teaching is a new measure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ilingual teaching adapts to the demand of high quality talents in the new era. Probing into the feasibi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ing problems in bilingual teaching of pathophysiology, and finding out the path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pathophysiolog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practice of bilingual pedagogy of pathophysi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at is more, it will actively promote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quality of medical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ve reform; bilingual pedagogy; pathophysiology
中國醫(yī)科大學醫(yī)學教育科學研究課題(YDJK2015030)
杜莉莉 女,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干細胞研究工作。E-mail:lilidu123456@126.com
2015-12-20;
2016-03-28
Q939.93;G420
A
1005-7021(2016)02-0109-04
10.3969/j.issn.1005-7021.2016.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