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萍
(信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莊子》散文中的文學意象分析
曾 萍
(信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在我國思想家輩出的先秦時代,莊子因其較深的文學造詣顯得更加卓爾不群,其散文著作《莊子》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株奇葩,其多種文學意象的表達,也使得《莊子》散文的說理精神更加強烈。在此對意象的概念,《莊子》散文的文學意象特點、成因及其影響作具體分析,以期為相關(guān)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莊子》;文學意象;分析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僅是先秦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更是杰出的文學家?!肚f子》藝術(shù)筆觸豐富,想象力也汪洋恣肆,向人們勾勒了一幅意象滿滿的畫卷,極具浪漫主義色彩?!肚f子》中寫有大量寓言故事,而莊子的思想也是通過這些寓言故事表達出來的,在整個表達過程中,意象便成了文學和哲學溝通的較量,是抽象的東西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因此,我們對《莊子》散文中的文學意象加以研究,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莊子》散文的文學價值,深入了解莊子本人的精神世界,進而增強對其思想的理解。
《莊子》這本書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七篇內(nèi)篇,十五篇外篇,還有十一篇雜篇。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學者都認為這三部分中,內(nèi)篇是由莊子本人所著,另外兩部分中大部分都是由其學生所著?!肚f子》中的三十三篇文章無論是在哲學內(nèi)涵還是文體風格上,都表現(xiàn)了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自成一體,盡管其中有部分篇章不是莊子本人所著,但其所表述的內(nèi)容和反映的思想內(nèi)涵等,都與莊子思想極為契合。在唐代的時候,莊子被尊稱為南華真人,所以《莊子》藝術(shù)也被稱作《南華真經(jīng)》。
在中國,很早之前就有“意象思維”一說,作為象形文字的漢字就是先人意象思維萌芽的一種體現(xiàn)。[1]先秦的經(jīng)史典籍并沒有明確界定“意象”的概念,但確實涉及不少意象問題。曾經(jīng)有學者指出,《莊子》和《周易》是意象論的兩大歷史源頭。
“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今道雖不可得聞見,圣人執(zhí)其見功以處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這是《韓非子·解老》中關(guān)于“象”的記載??梢?,在當時,人們其實是很難見到活大象的,人們通??匆姷亩际撬老蠊穷^,而這種骨頭又激發(fā)了人們的好奇心,所以這些人就發(fā)揮想象力,對自己心目中大象的樣子進行描述。而這一行為就像圣人尋道一樣,雖然無從感知其存在方式,但是只要能夠發(fā)現(xiàn)其功用,便能對其存在加以證明,也正是因為這種內(nèi)在聯(lián)系,“象”的意義就開始逐漸變得豐富。
“意象”一詞的出現(xiàn),最早得益于《周易》。[2]《易傳·系辭》中關(guān)于“意”的記載如下: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掛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盵3]人們胸中有廣博無窮的“意”,但是會受“言”的表達范圍限制,于是乎,人們就開始立“象”表“意”,而“意”的廣博性和無窮性也不斷豐富了“象”的內(nèi)涵。但是這個時候也并沒有形成完整的“意象概念,直到劉勰的出現(xiàn)。關(guān)于“意象”,劉勰做了如下描述:“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渝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后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shù),謀篇之大端。”[4]
劉勰的這段話,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即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而這種內(nèi)在的想象,就被其稱之為“意象”。
根據(jù)上述分析,不難看出,“意”和“象”的結(jié)合其實就是“意象”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一種融入了一定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5]
(一)《莊子》文學意象特點
盡管《莊子》的文本長達十余萬言,但卻并不會使接觸的人產(chǎn)生晦澀難懂之感。這主要是因為,《莊子》一書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學意象來表達相關(guān)的哲學思想,具有極強的文學價值,其文學意象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文學意境雄奇怪誕。意象通常都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但是如果頻繁出現(xiàn)類似的意象,就難免使人因為形式雷同而產(chǎn)生厭煩之感。然而,《莊子》卻沒有這樣的問題存在。這主要是因為,莊子是用其奇特的想象對普通意象進行描寫的,并且,其所描述出來的意境,還能夠使人產(chǎn)生新奇之感。例如,《達生》一篇中對“孔子關(guān)于呂梁”的描寫,主要描述的就是孔子在呂梁河橋邊觀看丈人游水的一個場景。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場景都是極為普通和單調(diào)的,但是,讀完莊子的描寫之后,卻讓人產(chǎn)生了驚心動魄之感。在描寫丈人的游水環(huán)境時,莊子用“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這樣一句話進行表述,就是說這里的瀑布太高了,已經(jīng)擊起了差不多四十里那么遠的浪花。一般而言,如此險惡的野外環(huán)境非常不適合人們游泳的,就算是“黿鼉魚鱉”大概也不敢進入其中。然而,丈人卻去了。在瀑布中游泳,這一行為實在是太過危險了,難免會讓人為之擔心,而在文章后面又有“被發(fā)行歌而游于塘下”這樣一句話,這句話的出現(xiàn)便與前文所描述的極其險惡的游泳環(huán)境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對比,畫面感極強,讓人不得不對其所描述的丈人意象充滿好奇,極大地調(diào)動了讀者的閱讀欲望。
其次,諷刺藝術(shù)辛辣。莊子本身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社會的現(xiàn)狀都極為不滿,更是不愿意為統(tǒng)治階級賣命,雖然他也入過官場,但時間非常短,就是因為不滿官場的種種,才辭去了官職。莊子所寫的很多散文都是其為人處世方式和態(tài)度的一種體現(xiàn)。蔑視權(quán)貴、剛正不阿等都是莊子的為人體現(xiàn),其所著散文也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中所存在的種種丑惡現(xiàn)象,并對其進行了強烈的抨擊。對世人而言,無論是莊子的嬉笑還是怒罵,都是文章,而這些嬉笑怒罵被一系列的文學表現(xiàn)手法反映在了《莊子》一書當中,很多文學藝術(shù)意象都充滿了辛辣的諷刺意味。
例如,在《秋水》一文中,莊子對其“釣于濮水”這一故事進行了描述。當時楚王派人邀請莊子前去做官,莊子當時正在垂釣,見了楚王派來的使者之后,莊子并沒有立馬做出任何回復(fù),仍舊“持竿不顧”,只是說了一句“寧生而曳尾涂中”。此處,莊子便是借由神龜這一意象對統(tǒng)治者進行了諷刺,諷刺其不明白自己的志向。[6]在《至樂》一文中,莊子更是借助骷髏這一意象諷刺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文中的骷髏對自己所處的境遇甚是滿意,就像當時的人們對社會中所存在的殺戮和暴戾行為等無動于衷一樣。這兩個意象都對當時的黑暗社會事實進行了深刻的諷刺,更是鮮明地將其不屑做官、不愿為統(tǒng)治者服務(wù)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最后,浪漫主義風格鮮明。我國的浪漫主義文學可以追溯至上古神話中,而莊子又是開啟先秦時代浪漫主義文學風格的先驅(qū),《莊子》中的文學意象對浪漫主義文學風格的推進和發(fā)展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7]《莊子》散文中的文學意象不僅精彩絕倫,而且奇特大膽,大多采用的是夸張的手法,文章的浪漫主義風格極為鮮明?!肚f子》散文的文學意象為人們構(gòu)筑出了一個非常宏闊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度耸篱g》中有吸風飲露的神仙,《至樂》中有托夢的骷髏,等等。這些被莊子所表達出來的意象或宏大,或奇妙,或二者兼具。莊子以自己的實際需求為標準,對存在于客觀世界中的各種事物進行加工和改造,使其不斷變形,當客觀世界中的事物不再能滿足其需求時,莊子便將創(chuàng)造重心轉(zhuǎn)移至主觀世界中去,利用一些奇妙宏闊的意象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態(tài)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色彩,相較先秦時代的其它作品而言,《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風格更加鮮明。
(二)《莊子》文學意象成因及其影響
《莊子》散文中的文學意象非常豐富,不僅有諸如動物和人物類較為普通的意象,還有類似神仙和妖怪等主觀臆造的意象。然而,這些豐富意象的形成不僅會受到個人和社會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遠古神話的影響。神話思維的傳承、楚地文化的呈現(xiàn)方式,以及當時深刻的時代背景等,都對《莊子》散文中各種意象的形成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8]
《莊子》被后世稱為“天下第一奇書”,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無論是魏晉風骨還是盛唐之音,都極大地承載了《莊子》散文的余韻流風,其豐富的文學意象更是為后世作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不少靈感,對后世文人產(chǎn)生了較為深刻和持久的影響。
多樣性、奇特性和豐富性都是《莊子》散文中各種文學意象的顯著特點,其所體現(xiàn)的浪漫主義文學手法更是對后世的浪漫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而其中的文學意象更是為廣大讀者和后世文人構(gòu)筑了一個非常純粹的精神家園。所以,可以說,要想深入理解《莊子》散文,就必須從理解散文中的各種意象開始。
[1] 郭宗勝.《莊子》教育故事中的典型意象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2] 應(yīng)加亮.《莊子》散文中的文學意象分析[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3] 崔修彬.中國四大寶典[M].???海南出版社,1995:253-254.
[4] 劉勰.齊心雕花·神思[M].王志彬,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5] 辜正坤.莊子哲學英譯研究新發(fā)展與翻譯標準多元互補論:序姜莉博士《〈莊子〉英譯:審美意象的譯者接受研究》[J].中國翻譯,2014(1):63-66.
[6] 刁生虎.《莊子》文學研究60年(1949-2009)[J].廣東社會科學,2015(3):159-171.
[7] 張俊梅,熊坤新.莊子散文中“魚”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J].孝感學院學報,2012(1):92-95.
[8] 姜紅.《莊子》散文中的典型意象分析[D].延吉:延邊大學,2008.
2015-11-05
曾萍(1981-),女,河南信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
I262/265
A
1671-8275(2016)01-089-02
張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