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祎
?
接地氣的人物報道研究
——評《媒介社會學視野下的人物報道轉型研究》
楊 祎
人物報道是我國新聞報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鮮明的時代感和價值取向性,在塑造精神品格、培育道德情操上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盛芳副教授的《媒介社會學視野下的人物報道轉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就是一部接地氣的人物報道研究的新成果。
第一,研究角度較新穎。該著超越一般的新聞業(yè)務的研究局限,跳出了針對傳播過程本身的研究范圍,以更加宏觀和動態(tài)的視野觀察媒介,將新聞放置在中國具體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環(huán)境中,較為系統(tǒng)地梳理了人物報道轉型與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道德轉型、社會心理變遷等之間的關系;從觀念轉換、方式變革、受眾分析等層面探討人物報道與社會、時代的互動關系,強調媒介與社會各方因素的聯(lián)系,嘗試以人物報道這一小的切入點描摹新聞社會史,借此探析中國新聞觀念的嬗變與報道方式的革新。
第二,案例豐富、闡述詳細。該著系統(tǒng)地分析了各類人物報道,關注了一些富有時代氣息的問題。如第二章“當代人物報道的的多元面孔”,作者首先按人物所涉領域對政治人物、經濟人物、文化人物、娛樂、體育明星進行研究,展現各類人物報道現狀、特點、發(fā)展演變過程及應遵循的報道策略;接著,通過對青年、女性、老年人等幾類人物媒介形象建構展開探討;最后,對幾種新興的人物報道品種如歷史人物報道、網絡紅人報道和訃聞的特征以及不足進行分析。
第三,現實針對性強。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隨著各類人物形象意識形態(tài)的變遷而導致媒介話語轉換,人物報道出現了由“典型”轉向“非典型”、由政治主導趨向價值傳播與文化認同等顯著變化,重新審視人物報道的價值和地位,及時調整人物報道乃至整個新聞報道的理念和策略非常必要。該著歸納總結了各領域人物報道的特點,進而分析了當代人物報道的內在演變,通過對價值傳播認同、審美價值傳播等相關問題的探討,總結出媒體建構人物形象、傳播價值理念應遵循的原則,對當前人物報道具有實際的指導作用。
第四,該書對媒體公共品性、文化價值傳播使命的強調貫穿始終。通過對人物報道的關注,作者試圖表達的是自己對當下新聞傳播現狀的反思與關切,論述著眼于如何促進傳媒和社會發(fā)展、變遷的良性互動,從中可見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憂患意識。
該著指出,當代中國正面臨巨大的社會改革和深刻的文化轉型,消費文化的盛行,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拜金主義的流行泛濫造成的價值紊亂、理想失落、信仰缺失成為社會之??;新媒介傳播格局更是加速了個體價值觀的多樣性與變異性趨勢,人們迫切需要通過媒介進行價值粘聚、整合與傳播,提供價值參照系。在第七章“人物報道審美傳播與深層影響”中,作者結合具體作品的案例分析,首先從文本形式層面對人物報道的修辭策略及文學性氣質展開論述,并重點從價值取向層面探討人物報道審美傳播的具體表現,指出人物報道審美價值內涵的三個特質:人文主義的價值立場、精神超越的情感認同及批判性的社會關懷,進而在反思媒介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的缺失等問題中探討新聞報道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書打破史、論界限,對傳媒與文化關系的研究有探索意義。新聞是反映時代最直接的文化產品,是觀照社會觀念變化的最明顯的文化載體。該著把人物報道視為一種不斷變動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現象,觀察其與社會的互動、把握其內在嬗變軌跡,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
(作者系衡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