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梅
前幾天有位學生在做課前演講,她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當她問及大家最初的夢想是什么時,一個女生高高地舉起了手,我和同學們都很期待她急于表達的內容。女生大聲地說:“我最初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我改變了想法,可是我遇到了這樣一位老師,她知識豐富、熱情幽默,她的課堂里不僅只講知識和題,不是緊盯分數,課堂輕松活躍,我想成為這樣的老師?!蔽覐耐瑢W們的眼神中看到了驚詫但隨之是他們肯定的、熱烈的掌聲,此時我的內心有了一種莫名的感動,在現在這樣一個師生關系極其敏感甚至是尷尬的環(huán)境里,高二的學生說出了這樣的心聲,只覺得單純而美好,而且很詩意。我說:“很高興你有這樣的夢想,你很幸運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同樣,能成為這樣的老師也是我們每位老師為之奮斗的,我們一起努力吧!”我看到了她臉上的自信和堅定!這件事情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到底是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的課堂,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學生認可的好老師呢?我想到了上學期我上過的一節(jié)公開課《與朱元思書》。
公開課上完之后我很想知道學生有怎樣的反應,想聽聽孩子們的心里話,更想讓他們給我反饋一些有價值的意見,課后就讓學生寫了一篇公開課的收獲與建議,收上來一看,剛開始我很欣喜于他們對我的肯定,比如,在這堂課上他們陶醉于“語文”的氣息和文學的意境等等,但看到這幾句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有學生這樣寫道:“老師,你變了很多,溫柔了,親切了,以后都這樣上課就好了”。而且是好幾個學生都委婉地提出了意見,這不是對我平時工作的否定嗎?難道平時的課不受他們歡迎嗎?想想自己口干舌燥、苦口婆心卻換來如此的“下場”,情緒怎能不沮喪?雖心有冤屈,但我還是讓自己冷靜了下來,認認真真地看了幾遍課堂錄像,和平時的課做了比較,看看自己到底變了哪些?
1.站在講臺上的我始終是微笑的,盡量保持教態(tài)的大方得體,因為我面對的不僅有我的學生,還有那么多聽課的老師,用學生的話說我怎么那么溫柔了,都不適應了。平時課上的我威嚴多于微笑,因為害怕學生調皮搗亂而打破了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美好預設,所以往往我就把自己塑造成課堂的管理者,有了駕馭一切的能力,而把一些學生的漫不經心或者小動作都當作對我權威的挑釁,眼神開始變得兇狠,語調逐漸升高,有時候粉筆頭和書本也成了鎮(zhèn)壓的武器,有時自己都覺得自己怎么變得越來越小氣,心眼越來越窄了,學生的一些“缺陷”怎么就成了我無法容忍的錯誤,心情、教學中美好的情境,也隨著聲音的咆哮和怒吼而改變??傉J為只要我認真?zhèn)浜谜n,就能上好課,殊不知我“離課堂越近了”,可“離學生越遠了”。
“師生關系”是我們教育教學中首先必然要考慮的問題?!坝H其師,信其道?!闭\然,對立的師生關系是無法進行教育教學的。相互包容的師生關系是較好的師生關系,但“相互欣賞”的師生關系才是最高的境界。
2.以往教文言文的時候,都是按照“熟讀課文—翻譯詞句—理解主旨—分析寫法—練習鞏固”這一系列陳式化的步驟進行課堂授課,而這節(jié)課我提前布置了搜集作者資料的任務,再在早讀的時候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解決字詞及文意的疏通,再有疑難可以發(fā)問我再釋疑,早讀的課堂一下活躍了,每個小組都在認真討論,我看平時上課不怎么記筆記的學生書上都記得滿滿的,結果不到早讀鈴響,疏通文義、字詞的歸納已經完成,而在隨后的字詞檢測中沒有一個學生答錯,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所以在當天的公開課上我仍然用了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品讀山水的寫法,這個主張不再是為了贏取公開課表面的熱鬧,而是我心里真正接受了小組討論中學生參與課堂的做法。其實在2013年5月我和學校張老師去酒泉聽課時,每節(jié)觀摩課都是以杜郎口中學小組探究的模式來上課,看著課堂很熱鬧,效果也不錯,也想給自己的課堂也來一場革命,但常態(tài)課的學習任務重,學生的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參差不齊,課堂的話語權又牢牢掌控在我的手里,弄這些華而不實的形式只會影響教學進度和深度,我也就沒有進行嘗試。然而這節(jié)課在精心設計了課前演講、小組討論、評價之后驚喜地發(fā)現,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原來實現學生參與式的學習并不需要天翻地覆的改革和爐火純青的技藝,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教學改變,就可以讓你獲得巨大的課堂效益。
3.有的學生在給我的話里這樣寫道:“這節(jié)課老師的每句話都很有詩意,都充滿了激情,希望老師繼續(xù)保持?!笔堑?,在老師的專業(yè)引領下,通過文學的語言,創(chuàng)設富有韻味的文學課堂,使學生愉悅地走進文本,激活文字背后隱藏的生命和情感,這才是學生認為的富有“語文味”的語文課,而不是自以為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真正的教學應該是:“趣”中探索、“情”中陶冶、“美”中創(chuàng)造、“讀”中品味。教師的力量主要在于興趣的激發(fā)、人格的濡染和學識的砥礪。
所以我很感謝學生給我的反饋,讓我反思,促我改變:相互欣賞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及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都在提醒我要給我的課堂多一些這樣的溫度。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熱鬧的課不一定是有溫度的課,但有溫度的課一定是有深度的課?!爆F在真正理解了,我想,尊重生命自然成長的規(guī)律,給生命以溫度,師生的心靈也能在課堂上體會到溫暖,找到歸宿,這應該是課堂高效的旨要所在。理解了這一點,即使是再平庸的課文,我們都可以把它上得既有溫度,又有深度。
參考文獻:
班燦忠.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J].中學教學參考,2010(2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