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彩
學完一篇文章,問問學生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的什么觀點,他們往往很茫然,或者只能按照上課講的念下來。拿出一篇課外的文章,讓學生看完后總結思想內(nèi)容,學生就更是望而卻步、自信不足了。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是學一篇文章的最重要的終極目標,學了這么多年的語文,學生自己連一篇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都讀不出,甚至,文章是什么體裁,學生有時也很模糊,這是教學的失敗。只管低頭拉車,不去抬頭看路,往往誤入歧途。怎樣能夠讓學生真正把握讀懂別人的能力,是應該好好斟酌的課題。讀懂別人和表達自己,是語文能力的兩大方面。
想想之前,教授一篇文章也算是按部就班,一絲不茍了。落實了字詞句段篇的內(nèi)容方面的理解,也落實了結構思路、語言技法等形式方面的把握。一個個環(huán)節(jié)下來,一篇篇文章學過,學生應該能夠知道一篇文章應該怎樣把握,應該把握什么了。再仔細想想,在這一個個環(huán)節(jié)落實中,確實存在問題。學習一篇課文,老師一般先讓學生疏通其中字詞,再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對課文的反復閱讀中實現(xiàn)對課文的局部內(nèi)容和整體內(nèi)容的把握。學生有時也能通過細讀課文得出答案,但基本上最后都是老師公布答案、講解答案。老師不公布答案,學生心里就沒底,自己的答案再對,也不相信自己;老師公布答案了,即使自己感覺不合適,也不敢質(zhì)疑。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教授是按照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任務,課文的教學知識點、重點、難點都一一落實,但許多該學生做的事情都不自覺地包辦了。所以,學生的學習就是被動的,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總要依賴老師的引導和首肯,一旦沒有了老師這根拐杖,他們就不知如何走路了,這就是被動。還有,他們恐怕只知道根據(jù)老師的指揮去閱讀一篇文章,去學習一篇文章,在他們的觀念里,學語文就是學課文,學課文就是在完成任務,從小學到現(xiàn)在課文學了一篇又一篇,但都是機械地學,機械地完成學習任務。他們不會去考慮學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應該學什么,怎么去學,怎么去審視鑒賞一篇文章,這就是學習沒有高度。這樣的話,給他一篇文章看,他也只是走走過程,或者只是看熱鬧。他不會主動獲取其中的知識,不會主動去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不會主動去領悟其中閃爍的智慧和美德,更不會主動去欣賞表達中心妙筆,享受閱讀的樂趣。
要讓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由平面學習轉成居高臨下,首先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就有了主心骨,有了脊梁,這樣就不需要多么依賴拐杖。教學過程中,老師設置了問題,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這些問題盡量不要主動給出答案,而要讓學生自己作答,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答案只要沾一點邊,就要加以鼓勵。要告訴學生,語文答案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你自己有答案就好,只要合情合理就好。然后再因勢利導,引導其看問題的角度,指導其把握思想內(nèi)容的方法技巧,再設置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其回答,讓他們嘗到成功的甜頭,享受到被肯定的喜悅。慢慢地技巧方法學會了,自信心也就確立了。這個時候,往往閱讀的興趣也就產(chǎn)生了。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我讀”就變成“我要讀”了。
要讓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由平面學習轉成居高臨下,還要讓學生明白文章的本質(zhì)是什么。讓他們知道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觀點的闡發(fā),這個觀點也許是情感上的,也許是道理上的,也許是知識上的,不一而足,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可作為其寫作對象,文章展現(xiàn)的就是作者對這些事物的認識和思考,凝聚著作者的智慧。我們閱讀文章,就是讀懂他人,在讀懂的基礎上享受美感,擷取有利于自己的東西來充實自己。明白了這個道理,理解文章就會從人之常情出發(fā),居高臨下地把握作者到底要說什么。在概括的時候,基本上都可以用“什么怎么樣”這個公式,“什么”就是話題,“怎么樣”就是他關于這個話題的觀點,我們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就是看看他的觀點是“什么怎么樣”而已。
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懂得文章的本質(zhì)是什么和從體裁入手來把握作者寫作意圖是前提,在具體把握時還有一些技巧和規(guī)律。
首先可以從文章的題目看出一鱗半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精心設計的。題目有的本身就是觀點,比如抒情散文《我很重要》,如果不是觀點,也是話題,比如《故都的秋》《創(chuàng)造宣言》。
然后,可以從文章的一些關鍵詞句入手來把握其思想內(nèi)容,這些關鍵句往往位于文章的開頭或結尾,符合人的認識規(guī)律。位于開頭,總領全文,給作者一個明朗的印象,先聲奪人,議論文叫開門見山,記敘文叫文眼。位于結尾,叫畫龍點睛,給人一個總體的印象。同理,一個段落的關鍵句往往位于段落的開頭或結尾。當然,有時文章沒有這樣明顯的觀點句,那就要自己概括,同樣把握“什么怎么樣”就行了。
以上是各種體裁特點體裁常識和一些閱讀技巧。明白了這些,就會有針對性地去讀去把握了。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這樣居高臨下地去把握,主動閱讀,既領略了熱鬧,也能看出其門道。當然,開始時讓學生這樣做的時候,學生會難以習慣,通過多篇文章來習練,堅持下去,漸漸就會習慣成自然了。
參考文獻:
徐紹仲.怎樣把握文章的整體與結構[J].語文教學通訊,1991(0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