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自古就有“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的說法。用熱水泡腳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溫陽暖體的功效。但是,泡腳并非人人適合。以下五類人泡腳時要格外謹慎。
1.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對于有基礎(chǔ)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泡腳時間較長、溫度過高等因素,可能增加心腦血管負擔。此類人泡腳時水溫不宜過熱,一般在40℃-45℃為最佳:時間也不宜過長.10分鐘左右即可,否則易導(dǎo)致大腦和心臟供血不足,出現(xiàn)頭暈?zāi)垦5劝Y狀。
2.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足部末梢神經(jīng)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一旦被燙傷,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都可能導(dǎo)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xí)斐山刂?/p>
3.靜脈曲張患者。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腳部溫度的升高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但不能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因而可能加重靜脈回流負擔,導(dǎo)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
4.足癬等皮膚病患者。很多人誤以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癥狀,其實用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dǎo)致繼發(fā)性細菌感染。對于皮膚已經(jīng)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可能加重潰爛。足部患有皰疹、濕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5.兒童。如果小孩的腳不是很涼,就沒必要泡腳。人體足弓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此時如果經(jīng)常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dǎo)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fēng)險。
鏈接:泡腳時控制好水溫和時間是關(guān)鍵
健康人群養(yǎng)成泡腳的習(xí)慣,的確具有一定益處,但也要講究科學(xué)泡腳。
首先,溫度不宜過高。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zhì)層干燥甚至皸裂。水溫以40℃-45℃為宜。
其次,時間不要太長。每次泡腳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因為泡腳時人體血液循環(huán)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
第三,因人而異放中草藥。泡腳時根據(jù)自身特點適量放些中草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但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添加中草藥,不能隨心所欲亂加。
第四,泡腳時可適度按摩。泡腳后再對足底稍加按摩對健康大有裨益。按壓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處,第二和三趾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幾分鐘,可以更好地促進足底血液循環(huán),改善睡眠,還可以護腎。
(本刊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