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娟
(陜西省寶雞市中醫(yī)醫(yī)院 康復科, 陜西 寶雞, 721001)
?
模塊式康復計劃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康復的影響
杜麗娟
(陜西省寶雞市中醫(yī)醫(yī)院 康復科, 陜西 寶雞, 721001)
摘要:目的探討模塊式康復計劃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40例采用模塊式康復計劃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設為觀察組(2015年1—4月),40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設為對照組(2014年9—12月),比較2組患者術后疼痛、康復積極性以及康復效果。結果觀察組術后1、2、4、6 d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2 d的康復積極性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能力評分、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模塊式康復計劃通過多模塊組合提高了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術后康復積極性,促進了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模塊式護理; 脛骨平臺骨折; 膝關節(jié)功能
脛骨平臺骨折多由直接或間接暴力所致,內(nèi)固定與功能鍛煉并用的治療是術后康復的首要條件[1]。但由于脛骨平臺骨折是突然性創(chuàng)傷,患者在術后功能鍛煉中依賴性較強,自主運動差,易造成患者的骨骼、肌肉失用性改變,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阻礙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良好的護理質(zhì)量對治療效果及健康恢復有很大影響。模式護理是一種系統(tǒng)的護理方案,根據(jù)患者的需要制定護理模塊,開展護理工作,有效提高護理的有效性[2]。本科2015年1—4月對40例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術后實施模塊式康復護理計劃,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40例采用手術治療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2015年1—4月收治),給予模塊式康復護理計劃,設為觀察組。納入標準:有明確外傷史,符合診斷標準;均經(jīng)X線正側位片、CT或MRI檢查確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無手術禁忌癥,采用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治療。排除標準: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者;病理性骨折;神經(jīng)損傷的患者;嚴重皮膚軟組織損失。男26例,女14例,年齡24~65歲,平均(38.5±12.5)歲。傷后至手術時間1~5 d, 平均(2.5±0.5) d。合左側22例,側右18例。Schatzker分型:Ⅰ型16例,Ⅱ型12例,Ⅲ型7例,Ⅳ型5例。致傷原因:交通傷17例,高處墜落傷3例。選取40例采用采用手術治療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2014年9—12月收治),給予常規(guī)護理,設為對照組,納入及排除標準同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3~66歲,平均(38.5±12.5)歲。傷后至手術時間1 h~4.5 d, 平均(2.3±0.4) d。左側19例,右側21例。Schatzker分型:Ⅰ型16例,Ⅱ型12例,Ⅲ型7例,Ⅳ型5例。致傷原因:交通傷18例,高處墜落傷2例。2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術后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的需要、結合臨床護理經(jīng)驗以及查閱相關文獻,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制定重點護理模塊,采用模塊式康復計劃。
1.3模塊式康復護理
1.3.1疼痛護理模塊:向患者正確的解釋疼痛現(xiàn)象,告知患者疼痛是術后正常的反應,講解鎮(zhèn)痛藥物的作用,術后使用鎮(zhèn)痛藥物不會影響傷口愈合,而且成癮性低,讓患者正確的使用鎮(zhèn)痛藥物,囑患者疼痛緩解后停止用藥。術后當天采用冰袋冷敷關節(jié),冰袋有500mL輸液袋裝入誰后放入-18℃冰箱制成,敷于患膝關節(jié)正中,6h更換一次,持續(xù)冰敷1周。指導患者采用聊天、聽音樂、看電視、呼吸訓練等形式轉(zhuǎn)移對疼痛的注意力,給予安慰和心理支持,減輕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
1.3.2自主護理模塊:由責任護士在術后患者病情穩(wěn)定、意識恢復后進行行為改變教育和自護護理教育。結合圖片以及宣傳資料,介紹早期康復訓練對關節(jié)功能、運動功能的改善作用[4],講解康復訓練的方法和內(nèi)容,要求家屬在場,增加患者的康復訓練知識。告知患者良好的自護能力有利于促進康復,并改善出院后的生活質(zhì)量和預后情況,引起患者的重視,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到術后護理和康復訓練中來,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鼓勵家屬對患者進行協(xié)同護理,訓練患者自主護理。
1.3.3早期康復訓練模塊:⑴訓練的原則:對患者進行早期漸進式康復護理,分解術后康復鍛煉的總目標,分為若干個易于實現(xiàn)的和可以逐步提高的小目標,責任護士對小目標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由開始時進行指導后逐漸過渡到患者自己鍛煉。訓練過程中當患者完成某一目標的練習時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盡量組織恢復程度相當?shù)幕颊咭黄疬M行康復訓練。訓練的原則循序漸進、強度有弱到強、活動范圍由小到大[5]。⑵訓練的內(nèi)容: ① 術后6~8h進行患肢股四頭肌伸縮練習,踝關節(jié)制動,進行仰臥、伸屈練習,5~10min/次,2h/次,促進靜脈回流和消腫[6]。② 術后1d腫脹消除后取出包扎敷料,進行被動訓練,以患者能耐受為標準,每天適當增加運動角度。③ 1周后,鼓勵患者進行屈曲膝關節(jié)活動,并逐漸增大活動幅度,每天記錄器最大活動幅度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患者的情況患肢不負重下扶拐步行訓練。④ 術后6周內(nèi)只做主動屈曲、被動伸膝運動,6周后主動伸膝。同時指導進行髖關節(jié)、股四頭肌等肌力練習以防止肌肉萎縮[7]。⑤ 術后6~8周內(nèi)根據(jù)患者骨折的愈合情況對患肢適當負重,憑拐行走鍛煉,逐漸增大患肢負重力量。⑥ 術后12周可完全負重,對于復雜性骨折患者,負重延遲至術后12周。以上鍛煉,1次/d,45min/次。
1.3.4家庭康復護理模塊:出院前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并將康復訓練計劃發(fā)放給患者。采用延續(xù)性護理的模式在患者出院后的3個月內(nèi)進行定期隨訪,指導患者繼續(xù)在家中進行康復訓練,包括站姿訓練、日常行走訓練、膝關節(jié)功能訓練。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復、膝關節(jié)功能、心理、飲食等情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囑患者在日?;顒又锌捎幸庾R、有規(guī)律的對髖關節(jié)活動度進行練習[8]。
1.4觀察指標
術后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評分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不能忍受,其中輕度疼痛為1~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9分。于術后1、2、4、6d進行比較??祻头e極性:參照相關文獻,內(nèi)容包括對康復訓練的需求程度、配合程度、依從程度、遇到挫折后的情緒、護士及家屬鼓勵的作用等,每個方面0~10分,總分0~50分。除情緒評分為反向評分外,其他均為正向評分。住院時間。膝關節(jié)功能:采用特種外科醫(yī)院膝關節(jié)評分(HSS)[9]對患者術后4周、8周術后的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價。HSS內(nèi)容包括疼痛、伸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關節(jié)活動度、內(nèi)外翻畸形、是否需要支具幾個方面,滿分為100分。分為四級:優(yōu)、良、可、差的評分標準分別為>80分、70~79分、60~69分、<60分。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MBI)評價,共包括10個方面的內(nèi)容,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能力越高。
1.5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果
2.12組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積極性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4個時刻點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康復積極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積極性的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患者住院時間及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2組患者術前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和生活能力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能力評分以及髖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住院時間及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康復積極性是患者對術后康復的一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xiàn),康復積極性較高的患者,在面臨術后康復困難時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較為積極,遵醫(yī)囑行為較高,取得較好的康復效果[10]。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的康復積極性直接影響術后的康復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模塊式護理的患者術后的康復積極性顯著高于對照組。模塊式護理是利用模塊的形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其優(yōu)點是依據(jù)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行不同的模塊的靈活組合,幫助患者更快適應治療。當患者出現(xiàn)護理需求時,抽出相應的模塊插入現(xiàn)階段的護理中。胡慧研究[11]顯示,模塊式護理計劃能夠減少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術后疼痛,縮短住院時間,加快術后康復。
術后疼痛和自主性是影響術后康復積極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制定模塊時加入了疼痛護理模塊和自主教育模塊。其中疼痛護理模塊使患者正確認識了術后疼痛,采用心理支持、情緒轉(zhuǎn)移、呼吸訓練等方式提高了疼痛的應對能力,減輕疼痛程度。另一方面冰敷可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血流減慢,從而達到減少滲出及腫脹的目的,而適當緩解疼痛可保證患者術后順利完成康復計劃[12]。李秀芳等[13]認為,脛骨平臺骨折后給予冰敷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腫脹、滲出,促進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骨折患者術后雖然自身活動能力受到了限制,但是由于自身意識尚存,對自理的需求要求較為強烈。研究[14]認為,若及時滿足患者術后自理的需求,可改善患者的情緒及生理機能,提高治療的積極性及依從性。在本研究的自理教育模塊,向患者強調(diào)自理在術后康復中的作用,目的在于幫助患者正視自理缺陷,發(fā)掘自理能力,在護理人員的輔助下,通過學習滿足自己的自理需要。在術后康復的過程中,患者從頭到尾都進行參與,發(fā)揮了自身在病情康復中的能動性和主導作用[15-17]。
李慧等[18]認為,模塊式護理能夠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減少術后癥狀的困擾,提高術后的康復效果。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模塊式護理顯著縮短了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提高了康復效果。這一方面與模塊式護理提高了患者的積極性,進而改善了康復效果有關。另一方面與模塊式護理中的漸進式康復訓練模塊和家庭護理模塊有關[19-20]。對于骨折的患者,術后康復訓練對患者極其重要。在漸進式康復訓練模塊中將康復訓練分為若干個目標,這些目標都是可以實現(xiàn)而且能夠逐步提高的,患者在康復鍛煉的過程中希望水平較高,積極性得到了調(diào)動[21-22]。目標的設定符合患者康復訓練的實際,患者在鍛煉的過程中自信心不斷的增強,有了信心就會堅持做下去,并在此過程中不斷調(diào)整心態(tài)[23-24]。當患者有了完成第一階段康復訓練的經(jīng)歷以后,會信心滿滿的相下一目標進發(fā),形成康復訓練的遞進式發(fā)展,提高康復訓練的效果[25-26]。家庭護理模塊采用延續(xù)性護理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指導患者繼續(xù)進行院外的康復訓練,既維持了院內(nèi)康復訓練的效果,有滿足了院外繼續(xù)康復訓練的需求,改善了康復訓練的效果。
綜上所述,模塊式康復計劃通過多模塊組合提高了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術后康復積極性,促進了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崔硬鐵. 脛骨平臺骨折的診療進展[J]. 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 2012, 5(3): 268.
[2]鄭淑瑛, 周建平, 胡瑜. 模塊式護理計劃對痛風患者疼痛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4, 49(17): 2077.
[3]王亦璁. 骨與關節(jié)損傷[M]. 第4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7: 736.
[4]陳玉娥, 屈波, 余黎君, 等. 早期康復訓練對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1): 15.
[5]孫科兒, 王海燕. 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動靜平衡康復訓練的實施[J]. 護理學雜志, 2014, 29(2): 82.
[6]陳紅英, 張川英. Schatzker-郁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前膝關節(jié)周圍腫脹的護理[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2, 30(5): 54.
[7]陳莉. 早期康復訓練和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遵義醫(yī)學院學報, 2011, 34(3): 304.
[8]黃春蘭. 早期康復訓練和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3, 22(14): 1578.
[9]俞孝勇, 鄭娟芬, 周瑾. 早期康復訓練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中國康復, 2015, 30(1): 30.
[10]王倩, 王春梅, 陳乙瑞. 綜合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后膝關節(jié)恢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5, 12(11): 149.
[11]胡慧. 模塊式護理計劃對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疼痛及康復的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2): 381.
[12]梁書榮, 張運清, 韓向真. 綜合疼痛護理干預對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3, 19(4): 411.
[13]李秀芳, 郭夢嬌, 劉翔洲. 冰敷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關節(jié)功能康復的影響[J]. 河北醫(yī)學, 2015, 21(12): 2070.
[14]楊曉麗. Orem自理模式在改善股骨骨折患者生存質(zhì)量及治療依從性方面的效果觀察[J]. 西部醫(yī)學, 2011, 23(6): 1156.
[15]張麗華. 健康教育對脛骨骨折患者術后的康復生活質(zhì)量影響[J]. 當代醫(yī)學, 2011, 17(7): 92.
[16]雷志輝, 王少特, 髙弦, 等. 應力性膝關節(jié)損傷的超聲診斷分析[J]. 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15, 25(8): 640.
[17]陳兵.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對膝骨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及膝關節(jié)液中IL-1表達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21): 48.
[18]李慧, 王建東, 黃曉輝. 模塊式護理在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4, 20(35): 4478.
[19]劉茜, 袁瓊, 張燕, 等. 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冷熱敷護理對早期膝關節(jié)功能康復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10): 57.
[20]李哲. 脛骨平臺不同塌陷高度對膝關節(jié)接觸應力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5, 21(10): 1447.
[21]賀葵, 申利英, 郭雪梅. 疼痛管理對全膝關節(jié)置換患者術后疼痛及恢復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6): 135.
[22]陳愛云, 張旭橋. 漸進式康復護理聯(lián)合中藥外洗對脛骨平臺骨折石膏固定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1, 25(17): 1548.
[23]陳瑛. 膝關節(jié)多發(fā)韌帶損傷關節(jié)鏡下修復與重建術后的康復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14): 61.
[24]儲蘭芳. 中藥濕熱敷治療膝關節(jié)痛臨床觀察及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6): 114.
[25]尹菁菁, 鐘炎軍, 劉奕廷. 目標護理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20): 32.
[26]劉拴, 楊洪平, 張衛(wèi)國. 關節(jié)鏡下關節(jié)清理術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分析[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1): 58.
Effect of modular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the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knee joint in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patients
DU Lijuan
(RehabilitationDepartment,BaojiChineseMedicineHospital,Baoji,Shaanxi, 7210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dular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the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knee joint in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patients. MethodsA total of 40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patients with modular rehabilitation program were as observation group (January 2015 to April 2015). Another 40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were as control group(Sept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4). The postoperative pain, rehabilitation passion and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pain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 2, 4, and 6 d of the o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assion after 2 d of oper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score of life ability and the excellent rate of knee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Modular rehabilitation program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nthusiasm of plateau fracture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KEYWORDS:modular nursing;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knee joint function
收稿日期:2015-09-15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4-093-04
DOI:10.7619/jcmp.20160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