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
身心整體護理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及預后的改善作用
李英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摘要:目的探討身心整體護理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及預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選擇98例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開展身心整體護理,對2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認知功能及預后結局進行觀察。結果干預前2組患者MMSE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2周、6周、12周后均呈上升趨勢,且觀察組干預后MMS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均有改善,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痊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病死率及致殘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接受身心整體護理有利于認知功能恢復,可有效提高生存質量,改善預后結局,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預后; 認知功能; 老年急性腦梗死; 身心整體護理
急性腦梗死為常見老年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學者[1]研究發(fā)現(xiàn),急性腦梗死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軀體殘疾,也容易導致心理問題,若未及時解決,可能對患者預后造成影響。在急性腦梗死臨床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給予有效的藥物或手術治療,也需要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保障患者身心健康。隨著醫(yī)療模式的不斷發(fā)展,身心整體護理模式逐漸應用于臨床,并得到廣泛認可。本研究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身心整體護理,觀察患者認知功能及預后情況變化,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WHO制定的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2],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對照組各49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1例,年齡61~77歲,平均(70.1±6.8)歲,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21例、初中至高中20例、大專以上8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0例,年齡60~79歲,平均(70.8±6.2)歲,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20例、初中至高中22例、大專以上7例。納入標準:60~80歲;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發(fā)病6 h內(nèi)入院;具備交流能力。排除標準:交流障礙者;合并心、腎、肝功能嚴重障礙者;配合性差者。2組患者文化程度及病程、年齡等相關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指導及用藥護理、皮膚清潔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開展身心整體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① 心理疏導。根據(jù)患者家庭、生活環(huán)境及文化水平、職業(yè)等情況實施心理疏導工作,健康宣教時,制作簡單、易懂的幻燈片進行展示,列舉成功治療案例,增強患者及家屬的治療信心。指導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從而和諧護患關系,并減輕患者焦慮及悲觀情緒。② 認知功能鍛煉。為患者制定康復訓練的護理程序,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制定訓練方案,裝訂成冊發(fā)放給患者,并指導患者及家屬了解其內(nèi)容,從而積極與康復訓練計劃配合。根據(jù)病情康復情況,開展不同的康復鍛煉,增加大腦的信息接收量,增強大腦皮層興奮性,對改善患者記憶、智力、時間及空間定向障礙均有一定作用。認知障礙訓練每周3~5次,每次20~30 min。③ 運動功能訓練。腦梗死急性發(fā)作期后,可針對患者病情康復情況制定訓練方式,先進行坐位訓練,從小幅度逐漸過渡至大幅度,從短時間過渡至長時間。從健側肢體開始訓練,隨后過渡至患側肢體,通過運動刺激肢體產(chǎn)生運動意識,預防肌肉萎縮。從不同關節(jié)處被動訓練開始,并對手、指精細功能、協(xié)調(diào)功能進行訓練。上肢逐漸過渡至下肢,從小關節(jié)過渡至大關節(jié),每天訓練3次,每次30 min。④ 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急性發(fā)作期后,可根據(jù)患者肢體恢復情況,逐漸進行生活功能訓練,包括穿衣、洗臉、大小便、吃飯、活動、洗澡等。在患者進行生活功能訓練時,要求家屬陪同,并參與到訓練過程中,給予患者鼓勵及支持。
1.3觀察指標
通過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3]分別在干預前、干預2周、6周、12周對2組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估,MMSE評分包括定向力、記憶力、計算力及注意力、回憶能力、語言能力,27~30分為正常,<27分為認知功能障礙。在干預前及干預后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分,包括身體機能、社會活動、生活能力、精神心理等維度,每個維度最高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干預結束后,記錄2組患者預后結局。
1.4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果
2.1認知功能變化
干預前2組患者MMSE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2組患者干預2周、6周、12周的MMSE評分呈上升趨勢,且干預后觀察組MMSE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MMSE評分對比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前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均較干預前有改善(P<0.05),且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分
與干預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預后結局
觀察組痊愈率顯著較對照組高,病死率及致殘率顯著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預后結局對比 [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急性腦梗死為老年人群高發(fā)性危重癥,發(fā)病急,病情嚴重,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嚴重軀體損傷,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風險,還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沉重的心理負擔,產(chǎn)生抑郁、恐懼、孤僻等情緒。以往對于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主要注重軀體康復,未充分重視其心理創(chuàng)傷,導致大多數(shù)患者產(chǎn)生抗拒治療情況,不利于后期治療的順利開展。大多數(shù)學者[4-5]認為,老年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積極開展治療及護理,也需要注重其心理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不良情緒,需要給予適當?shù)男碳笆鑼?,幫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療信心?/p>
研究[6]顯示,腦梗死后早期患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較強的自然恢復能力。這種恢復能力為大腦病變區(qū)域中邊緣神經(jīng)細胞“休克期”恢復所產(chǎn)生的情況,在急性期后指導患者進行患側肢體鍛煉,會對大腦功能修復起到促進作用。已經(jīng)有相關研究[7]表明,中樞神經(jīng)受創(chuàng)傷后,損傷區(qū)域周圍神經(jīng)元細胞并非死亡,而是傳導衰竭,產(chǎn)生半暗帶,經(jīng)過運動刺激能促使細胞修復,而腦梗死后3個月內(nèi)為認知功能恢復的重要時機。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MMSE評分顯著較對照組高(P<0.05),這與相關研究[8]結果相符。由此提示,急性腦梗死患者接受認知功能鍛煉及運動功能鍛煉,可促進自愈能力提升,加速大腦側支循環(huán)建立,利于病灶組織重組或代償,為認知功能康復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心理疏導與康復訓練具有相互促進作用,可促進后期治療取得更為顯著效果。
大腦皮質功能、運動功能自然恢復能力極為有限,而肢體運動能力及神經(jīng)功能恢復均受神經(jīng)系統(tǒng)代償功能所影響,主要依賴于患者自身進行肢體運動訓練而恢復。本研究對腦梗死患者開展身心整體護理,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各項訓練,充分調(diào)動患者康復訓練的積極性,取得了更為顯著的康復訓練效果。對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估進行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身心整體護理對患者認知功能及肢體功能恢復具有重要價值。大多數(shù)學者研究認為,認知障礙及生活能力障礙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的主要因素[9]。本研究對患者著重開展肢體訓練及生活功能訓練,獲得了良好效果,可幫助患者建立生活信心,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身心整體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開展的護理服務,從身心方面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等。在整個護理服務過程中貫穿心理護理,不僅可取得患者信任,也能幫助患者提高康復訓練效果,利于預后結局。有學者[10]指出,分別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常規(guī)康復訓練及身心整體護理,結果顯示,接受身心整體護理患者致殘率及致死率顯著低于常規(guī)康復訓練組患者。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預后結局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以上研究結果一致。以上表明,身心整體護理能促進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從而提高各項康復訓練配合度,利于認知功能及肢體能力提升,可提高生活質量,取得滿意的遠期預后結局。
綜上所述,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身心整體護理具有應用價值,能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恢復,緩解肢體活動功能障礙,從而改善遠期預后,提高生活質量。但是目前關于身心整體護理應用于老年急性腦梗死的研究仍較少,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對其可行性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為臨床開展工作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劉奇玉, 徐錫春, 劉燕, 等. 心理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3, 19(7): 784.
[2]李寶娥, 賀艷霞, 高彩霞, 等. 自護理論對首發(fā)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和神經(jīng)缺損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6): 1195.
[3]毛繼玲. 早期康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 96.
[4]趙葉萍. 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的護理[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z2): 20.
[5]金敏, 周大勇, 沈利明, 等. 急性腦梗死行動脈溶栓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4, 31(9): 49.
[6]晉年蕊, 梁麗芳. 急性腦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 護理研究, 2013, 27(12): 1104.
[7]韓振霞, 時慶, 王敏, 等. 超早期康復訓練與特殊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臨床醫(yī)生, 2013, 41(7): 43.
[8]趙曉英. 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2, 21(6): 1020.
[9]牛鳳英. 序貫性無縫隙護理干預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康復的影響[J]. 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4, 21(12): 1914.
[10]王繡芳. 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 河北醫(yī)藥, 2013, 35(9): 1437.
Effect of integrated physical and mental nursing on improving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I Ying
(TheSecondHospitalAffiliatedtoShenyangMedicalCollege,Shenyang,Liaoning, 11000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effect of integrated physical and mental nursing on improving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98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9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9 case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 carried out integrated physical and ment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rognosi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MSE score before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P>0.05). And MMSE scores in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after 2 weeks, 6 weeks, and 12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MMSE scor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life quality scor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but it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obtained higher sco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recovery rate and lower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Integrated physical and mental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ognitive function, enhance survival rate and prognosis,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prognosis; cognitive funct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egrated physical and mental nursing
收稿日期:2015-11-25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4-014-04
DOI:10.7619/jcmp.2016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