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慶琦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藝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38)
?
MEDR音樂治療技術對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焦慮的干預研究*
侯慶琦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藝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38)
摘要:當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使高校畢業(yè)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大學生因就業(yè)、 擇業(yè)帶來的焦慮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各種問題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本文運用國際先進的MEDR音樂治療技術對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焦慮”進行實驗干預。 實踐證明, MEDR技術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能夠緩解和消除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焦慮狀況, 幫助他們順利地由學生轉變成“社會人”。
關鍵詞:就業(yè)焦慮; 音樂同步脫敏再加工; MEDR音樂治療技術
1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焦慮
著名國情問題專家、 清華大學胡鞍鋼教授將中國目前面臨的就業(yè)形勢描述為“世界上最大的就業(yè)戰(zhàn)爭”。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 全國2011年高校畢業(yè)生為660萬人, 2012年高校畢業(yè)生為680萬人, 2013年高校畢業(yè)生為699萬人, 2014年高校畢業(yè)生為727萬人, 日益嚴重的就業(yè)形勢使大學畢業(yè)生承受著沉重的心理壓力。[1]由于就業(yè)壓力, 高校畢業(yè)生勢必會處于一種“應激”狀態(tài), 產生就業(yè)焦慮, 不但會影響學生的情緒, 還會使其產生認知、 生理和行為上的不良變化。 當前, 就業(yè)焦慮已經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yè)生涯心理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就業(yè)焦慮”又稱“擇業(yè)焦慮”, 由于中國當前的特殊國情, 超高的就業(yè)人群所造成的一種特有的心理狀態(tài), 目前國內尚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概念。 綜合國內相關學者對“就業(yè)焦慮”的解釋, 筆者將其理解為: 在沒有確定就業(yè)單位之前或在就業(yè)過程中遇到挫折時, 由于心理準備不足, 對可能無法實現(xiàn)的就業(yè)目標所產生的憂慮、 緊張、 恐懼等焦躁不安的消極心理情緒, 以及由此引起的有關認知、 生理和行為上的不良變化。 輕度的焦慮情緒可以激發(fā)個人潛能, 但過度焦慮就容易造成生理失?;蚪箲]性神經癥, 甚至產生過激行為。[2]就業(yè)焦慮實質上是由就業(yè)壓力所引起的某種強烈的、 持久的不安等消極情緒體驗和相應的生理和行為變化。[3]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緩解就有可能向更嚴重的心理危機或身體的相關疾病發(fā)展, 表現(xiàn)出情緒緊張、 頭暈目眩、 心情紊亂、 注意力難以集中、 失眠等癥狀, 甚至產生輕生或傷害他人的行為。 如: 2004年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生王豪因找工作受阻跳樓自殺, 2009年河北女大學生劉偉因就業(yè)壓力自殺。 近年來大學生因就業(yè)問題的自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不但給家庭帶來了無限的痛苦, 也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2MEDR音樂治療技術
音樂治療作為一門學科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 又稱為音樂療法、 音樂醫(yī)學, 是集音樂、 醫(yī)學、 心理學為一體的新興邊緣交叉學科。 近年來, 音樂治療在我國方興未艾, 在醫(yī)學和心理治療領域廣泛應用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MEDR音樂治療技術, 是中央音樂學院高天教授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的音樂治療新技術。 這一音樂治療技術是將普遍使用于創(chuàng)傷治療的EMDR(眼動脫敏再加工)技術、 催眠治療技術以及音樂治療的GIM技術相結合, 針對創(chuàng)傷治療專門設計的, 并將其定名為“音樂同步脫敏再加工”(Music Entrain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技術, 簡稱MEDR技術。 MEDR技術最核心的依據(jù)是: 音樂可以影響和改變個體對某個記憶的視覺意象的內在情緒體驗。[4]
高校畢業(yè)生往往由于一次的求職失敗就會產生自卑、 恐懼、 焦慮等情緒, 嚴重的甚至導致內分泌失調、 器官功能紊亂, 從而出現(xiàn)各種病癥。 MEDR音樂治療技術是針對心理創(chuàng)傷進行治療的。 畢業(yè)生因一次求職受挫, 這種失敗的經歷所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經驗在神經系統(tǒng)中保留下來。 在整個就業(yè)的過程中, 當心理創(chuàng)傷的應激源再次出現(xiàn)時, 原先消極求職經驗的原始情緒被激活, 便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 而導致心理障礙。 畢業(yè)生經歷著求職失敗場景的重現(xiàn), 亦體驗著慌亂和焦慮的感受。 本研究將這個求職失敗的經歷作為一個創(chuàng)傷事件來進行處理, 進行實驗干預。
3治療步驟
某高校2014屆畢業(yè)生蔡某在一次求職面試中受挫。 這次失敗使得他常常處于焦慮狀態(tài), 也使得之后的應聘一次次失利, 情緒非常低落, 心情抑郁, 甚至導致內分泌失調, 出現(xiàn)了頭發(fā)脫落的現(xiàn)象。 去醫(yī)院就診, 醫(yī)生說是由于心理壓力過大所致。 蔡某平時是一個比較積極、 樂觀的人, 畢業(yè)季的焦慮使得整個人郁郁寡歡, 而首次面試失敗的體驗在腦海里已經定型了。
在進行音樂治療前, 本研究先采用由 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高校畢業(yè)生擇業(yè)焦慮問卷, 對學生蔡某進行了就業(yè)焦慮前測工作。 SAS作為了解焦慮癥狀的一種自評工具, 評定被試者在焦慮方面的主觀感受具有非常廣泛的適用性。 經測定統(tǒng)計, SAS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2。 按中國常模, 標準分在50分以下為正常, 分數(shù)越大表示越焦慮, 50分~60分為輕度焦慮, 61分~70分為中度焦慮, 71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蔡某經過測試, 分值為72分, 屬于重度焦慮。
本研究采用張曉琴于2005年自編的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焦慮診斷問卷, 由4個因素組成, 分別是: 就業(yè)恐懼、 就業(yè)不安、 面試焦慮、 工作焦慮。 前兩個因子主要從情緒、 認知、 行為和生理方面測査就業(yè)焦慮的表現(xiàn); 后兩個因子測査引起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焦慮的原因和來源, 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蔡某經過測試, 其就業(yè)焦慮問卷得分為102分。 將其就業(yè)焦慮問卷上的得分轉換為Z分數(shù), 以Z>1, -1≤Z≤1,Z<-1為標準, 分為高、 中、 低3個焦慮水平。 蔡某Z=1.03, 屬于高焦慮水平。
綜合焦慮自評量表(SAS)和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焦慮問卷的測試結果可知, 蔡某處于較高的焦慮水平。
3.1信息搜集
治療師與蔡某進行談話, 了解并搜集與就業(yè)焦慮相關的信息, 包括確定其首次深受打擊的求職失敗事件、 目前身體癥狀、 情緒及精神狀況、 個人的成長史等。 本階段主要是對蔡某的穩(wěn)定性進行評估, 并制定計劃, 從訪談中厘清對哪些記憶進行工作。 訪談時間基本控制在30分鐘~40分鐘之內, 以便留出充裕的時間進行音樂干預。 治療師在有限的談話時間內, 盡量抓住引起蔡某焦慮的一個問題(或者一個事件), 而避免過多地談論令其痛苦事件中的細節(jié), 這會使其陷入痛苦的情緒中而影響下面的積極資源挖掘和強化工作。 “信息搜集”訪談也是治療師和來訪者建立良好關系的最初交流。
3.2穩(wěn)定化
穩(wěn)定化階段是建立良好信任的治療關系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治療師利用這一階段盡快與來訪者建立一個積極信任的工作關系。 當治療師確定來訪者的情緒不夠穩(wěn)定, 自我力量不足以重新面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時候, 穩(wěn)定化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5]187-188在這個過程中, 可以使用安全島、 針對性和非針對性積極資源強化技術、 金魚的故事等方法幫助來訪者穩(wěn)定情緒, 構建出一個安全美好的環(huán)境。 針對蔡某緊張、 惶恐、 焦慮的狀態(tài), 治療師采取了安全島的方法, 來加強其情緒的穩(wěn)定性和強化自我力量。
具體的做法是: 首先, 蔡某進行10分鐘~15分鐘的肌肉放松訓練。 然后, 治療師播放預先準備好的音樂, 并隨音樂在指導語下, 跟隨對方的想象推動和放大積極體驗。 一般采取的是“視覺—聯(lián)覺—情緒—身體”模式, 簡稱為“VSEB”模式。[5]187-188如圖 1 所示。
圖 1 VSEB模式示意圖
治療師通常選擇平靜、 溫暖、 簡單的能夠描繪景色的音樂。 在音樂的作用下, 治療師通過詢問景色的一些細節(jié)促使其視覺畫面變得愈來愈清晰、 豐富, 蔡某想象的畫面是: 一片碧綠的、 柔和的草地, 太陽光照在上面, 晶瑩的露水反射出溫暖的光……他所描述的景色細節(jié)越多、 越具體, 視覺畫面就越豐富和真實。 而此時, 治療師可以把單純的視覺形象擴展到其他感官體驗上去。 于是, 在治療師的指導、 詢問下蔡某的觸覺、 聽覺、 嗅覺、 味覺均產生了積極的體驗, 再逐漸把這些情緒體驗放大到積極的軀體體驗。 通過這一階段的穩(wěn)定化工作, 蔡某的情緒得到了緩解, 心情、 軀體得到了放松, 有利于評估工作的開展。
3.3評估
1) 確定最糟糕的畫面: 來訪者確定一個具體的最糟糕畫面來代替本次治療將要針對的創(chuàng)傷事件。 蔡某選擇了第一次面試時的情景: 在考官面前, 他感到心慌、 心跳加速, 腦子亂成一片, 聽不太清考官的問題, 表情僵硬, 回答語塞, 甚至感到頭開始疼了。 可見, 他把最痛苦的記憶作為了開始治療的起始點。
2) 確定消極認知(Negative Cognition, 簡稱NC): 請來訪者選擇一個由這個創(chuàng)傷經歷給自己帶來的消極認知。 例如: “我是一個壞人”、“我沒有什么希望了”、 “我是一個懦弱的人”, 等等。 蔡某確定的是: “我是一個沒用的人”。 消極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實際上是消極情緒的語言形式。
3) 確定積極認知(Positive Cognition, 簡稱PC): 請來訪者選擇一個與前面的消極認知截然相反的積極觀念作為治療的目標。 在治療師的幫助下, 經過反復的思考, 蔡某選擇的積極觀念是: “我是有能力的”。
4) 確定積極認知的認可度(Validity of Cognition, 簡稱VOC): 請來訪者評價一下自己對前面所說的積極認知的認同程度。 從1到7, 1表示完全不認同, 7表示完全認同。 蔡某的VOC=2。
5) 確定主觀不適感的程度(Subjective Units of Disturbance, 簡稱SUD): 請來訪者對即將進行治療的創(chuàng)傷事件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和其他不適感打分。 從0到10, 0代表回想這個最糟糕的經歷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10則代表痛苦或不舒服的感受達到極致。 蔡某給自己打的分值為SUD=9。
3.4導入與想象脫敏再加工
這一個階段的工作包括導入與想象和脫敏再加工兩部分。
3.4.1導入
由于本案蔡某SUD分值高于4, 因此治療師采取放大的方式。 即治療師引導蔡某把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消極情緒和身體的不適感上, 并加以放大。 治療師引導他閉上眼睛, 深呼吸, 并且仔細體驗自己身體不舒服的感覺和情緒。 蔡某說: “我感到手臂和腿很緊張, 好像有點發(fā)抖, 心里發(fā)慌。 ”治療師說: “仔細體會你的手臂、 腿緊張發(fā)抖的感覺, 以及你心里發(fā)慌的感覺。 讓這種感覺變得越來越強烈, 越來越強烈……讓我們帶著這種緊張、 發(fā)抖、 心里發(fā)慌的感覺進入確定好的那個最糟糕的畫面?!?伴隨播放的音樂, 進入最糟糕的畫面, 從而進入了想象和脫敏再加工的環(huán)節(jié)。
3.4.2想象和脫敏再加工
“站在面試考官面前的場景”被蔡某確定為“最糟糕的畫面”。 伴隨著音樂, 治療師和蔡某保持著語言上的聯(lián)系和互動, 以了解他的心理活動內容; 并通過詢問觀察的方式支持、 推動并深化蔡某內心意象的變化和發(fā)展, 同時為其提供安全感。 在想象的過程中依然采取VSEB模式。 治療師要求蔡某報告詢問的各個圖像細節(jié), 推動意向的發(fā)展, 完成整個事件的完整回憶。 每一輪干預不間斷, 直到蔡某的意向從創(chuàng)傷事件的負性意向轉變?yōu)橹行曰蚍e極的意象即結束本輪的工作。
第一輪治療:
[使用憂郁——沉悶的音樂]
伴隨著音樂蔡某進入了設想的最糟糕的場景, 他顯得很緊張, 表情焦慮, 呼吸甚至有些急促。 他感覺周圍的光線很暗, 空氣好像要窒息, 他的胸口一陣陣發(fā)悶, 他不敢看面試的考官, 他的眼睛一和考官的目光相對視, 就覺得有一股力量壓著他, 像一塊石頭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使用壓抑——穩(wěn)定的音樂]
他還是感到很壓抑、 沉悶; 心理的焦慮變得有點急躁。 他好像感覺到有一縷明亮的光透過來了, 周圍的空氣也變得不那么沉悶了。 他想要卸下壓在他身上石頭, 但是好像又沒有勇氣……
[使用沉靜——溫暖的音樂]
他還是很害怕, 但好像當他看到面試老師的時候, 他好像變得不那么可怕了, 時而微笑一下還讓他感到緊張減輕了一點。 心理不是那么堵了, 好像有一股力量慢慢站直了, 漸漸地遍布了他的全身。
第一輪治療后, 蔡某的最糟糕的面試場景出現(xiàn)了積極傾向, 蔡某的主觀不適感的程度的分值為SUD=6; 積極認知的認可度分值VOC=4。
第二輪治療:
[使用低沉——明亮的音樂]
周圍的光線越來越明亮了起來, 他的心情也沒那么緊張了……他好像看到了一個人在舞臺上彈琴, 琴聲非常優(yōu)美, 很快樂, 和自信。 他在琴聲的伴奏下, 在舞臺上跳舞, 很自由, 很輕快。 他就這樣輕盈盈地跳著、 跳著……心情也平靜下來了。
第二輪治療后, 蔡某的主觀不適感的程度的分值為SUD=3; 積極認知的認可度分值VOC=5。
第三輪治療:
[使用明朗——輕松的音樂]
他試著對面試老師微笑著, 老師也對他微笑著, 很親切。 他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靜了許多, 呼吸也平緩多了, 胸口不那么堵了, 雖然也緊張但盡量讓自己放松、 放松、 再放松, 面對著老師, 老師也友好地向他提問, 他沉著應答。
[使用輕快跳躍——歡快的音樂]
面試老師看著他, 慢慢地也變得可親、 可愛了, 看著老師, 他挺放松、 也挺自信的……
第三輪治療后, 蔡某的主觀不適感的程度的分值為SUD=1; 積極認知的認可度分值VOC=6。
蔡某共經過三輪的想象和脫敏再加工工作, 時間為45分鐘。 第一輪SUD分值降低了3分, 第二輪降低了3分, 第三輪降低了2分, 最后SUD分值保持在1分。 蔡某說, 在就業(yè)狀態(tài)下, 他不可能完全沒有緊張和焦慮。 這也是符合人的自然生理特征, 人在面對考試、 考核、 求職前, 會自然產生“焦慮”, 而適度的焦慮可以產生一定的壓力, 從而激發(fā)學習和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動力。 在這一干預過程中, 音樂顯得尤為重要, 音樂使用與來訪者情緒狀態(tài)同步的原則, 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變化, 將意象逐步從消極轉化為積極。 蔡某經過三輪的干預后, 情緒愉悅, 身體放松了許多, 整個人顯得亦自信了。
3.5超個人體驗
蔡某帶著在評估階段確定的積極認知觀念, 仍然從“最糟糕的畫面”開始想象, 治療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使用寬廣的、 積極的、 強有力的音樂, 刺激蔡某產生積極的意象進而達到高峰體驗, 而實現(xiàn)對自我的接納和整合。
[使用抒情寬廣——氣勢磅礴——平靜的音樂]
他變成了一只在空中翱翔的鳥兒, 穿過云層, 越飛越高, 在湛藍的天空中自由自在、 翩翩起舞, 似乎整個世界在自己腳下, 他盡情地歡舞著, 整個人變得自信而強大。
音樂結束后, 蔡某說, 這種感覺簡直太奇妙了。 他最終將VOC確定為7分。 他將這種積極觀念或者領悟作為新的工作起點。
3.6軀體掃描
對蔡某的身體進行最后一次檢查, 確定在回想起那次求職受挫經歷的時候他是否還有殘余的緊張和焦慮等身體體驗。 蔡某講到, 這種緊張和焦慮基本上沒有了, 但當再次面臨面試考核的時候, 或許還會有的。 此時, 治療師對蔡某做了正確的引導: “焦慮是一把雙刃劍, 既有積極的方面, 也有消極的方面。 應當最大化地發(fā)揮它積極的一面, 適度的焦慮反而會內化為動力, 積極投入到就業(yè)、 擇業(yè)以及各種工作中去?!?/p>
3.7治療結束
蔡某治療完成時的情緒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治療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而治療師也幫助蔡某分析了就業(yè)的形勢, 面對就業(yè)現(xiàn)狀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對策, 蔡某表示將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
3.8再評估
治療師再對蔡某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和高校畢業(yè)生擇業(yè)焦慮問卷的測試, 形成后測數(shù)據(jù), 與治療前的前測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 結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問卷前后測數(shù)據(jù)比較
由表 1 可以看出, 干預后自評焦慮和就業(yè)焦慮明顯降低; 運用MEDR音樂治療技術干預前后蔡某出現(xiàn)了顯著的差異。
蔡某在治療結束的一周后, 收到了一家單位的面試通知。 他顯得輕松而積極, 面試前用心準備, 面試時沉著應對, 面試后也充滿信心。 最終, 此次面試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蔡某收到了這家單位的錄用通知。
4程度不同的就業(yè)焦慮對象在治療中的區(qū)別
焦慮程度可以根據(jù)來訪者的SUD分值來判斷, 分值越低(SUD<4)表示隱含的焦慮較低, 分值越高(SUD>4)表示隱含的焦慮較高, 焦慮程度隨分值的遞增而增加。 運用MEDR音樂治療技術對來訪者進行干預的工作程序是一致的, 但對于焦慮程度不同的對象來說, 在個別工作階段又會有所區(qū)別。
4.1導入方式的差異
導入方式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放大, 另一種是放松。 對于焦慮程度較高的來訪對象, 治療師采取放大的方式, 即治療師引導來訪者集中自身所有的消極情緒和身體不適感, 并加以放大, 使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然后進入下面的環(huán)節(jié)。
對于焦慮程度較低的來訪對象, 治療師采取放松的方式, 即治療使用肌肉漸進放松訓練方法, 使來訪者盡量放松自己的身體, 以加快治療的進程, 讓其積極體驗和想象能夠更多地發(fā)揮作用。
4.2音樂使用中的差異
在音樂同步脫敏再加工的過程中, 音樂的選擇和使用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所確定使用的音樂為西方古典樂曲的片段組合。 治療師可以根據(jù)當時治療對象反應的程度不同而進行相應的調節(jié)。 如焦慮程度高的治療對象伴隨著音樂顯現(xiàn)出悲傷痛苦的情緒, 治療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加大樂曲“悲傷”的力度, 直至治療對象的負性情緒充分暴露出來, 這樣有利于后面的治療; 對于焦慮程度相對低的治療對象, 治療師可以根據(jù)其所呈現(xiàn)的悲傷情緒調整音樂, 將音樂轉為使用較為平靜、 輕松、 寬廣的樂曲, 而沒有必要繼續(xù)使用“悲傷”的樂曲了。
5結語
綜上所述, 將MEDR治療技術運用到高校畢業(yè)生焦慮的干預中, 雖是一個個案, 但主觀量表和求職面試的結果顯示出有意義的傾向性。 干預后受試者無論是總體的焦慮水平還是擇業(yè)焦慮水平均有明顯的下降, 信心提高。 然而, 對于高校畢業(yè)生來說, 保持適度的焦慮是有好處的, 將有利于其變壓力為動力, 加強自身的完善, 更好地完成學習和各項工作。 可見, MEDR音樂治療技術是一項對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焦慮干預行之有效的、 值得推廣的技術。
參考文獻
[1]蔣春雷. 大學生就業(yè)焦慮現(xiàn)象分析[J]. 教育探索, 2009(2): 131-132.
[2]安東巖. 大學生就業(yè)焦慮心理問題探析[J].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11(5): 168-170.
[3]徐潔. 認知重評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就業(yè)焦慮的干預效應研究[D]. 重慶: 西南大學, 2012.
[4]高天. 音樂治療對地震幸存者的心理危機干預[J]. 音樂探索, 2011(4): 35-38.
[5]高天. 接受式音樂治療方法[M]. 北京: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11.
A Study on the Intervention of MEDR Music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xiety
HOU Qingqi
(School of Ar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210038, China)
Abstract:Current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puts tremendou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n college graduates. Students’ anxiety brought about by employment and choosing careers and all kinds of problems triggered by the anxiety draw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MEDR music therapy technique is used to have an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in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xiety” .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MEDR music therapy is effective. It can alleviate and eliminate the anxiety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can help them successfully turn from students into “social men”.
Key words:employment anxiety; music entrain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MEDR music therapy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6.01.009
作者簡介:侯慶琦(1975-), 女, 副教授, 碩士, 從事專業(yè): 音樂治療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項目:2014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音樂治療技術對高校畢業(yè)生心理危機的干預研究(2014SJB292)
*收稿日期:2015-05-16
文章編號:1673-1646(2016)01-0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