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洪嬌
摘 要:對待學生的不恰當行為,老師是選擇發(fā)火還是講道理,或是其他方式更有效果?記敘了在處理學生集體拖動桌椅發(fā)出噪聲、影響其他班級正常上課的不恰當行為時,采取了冷靜對待的教育方式——心如火,面如鏡,以冷靜的語言和行為教育學生糾正不良言行,取得喜人成效。對此,總結出:冷靜對待學生的不恰當行為,是老師教育學生的一種好方式。
關鍵詞:冷靜;對待;教育;方式
剛從廣州參加完微課題主持人培訓回來,我又馬不停蹄地開始組織學生參加“2015—2016學年度校園藝術節(jié)——我愛我的祖國”歌詠比賽的訓練。想到我出差一個星期了,別的班比我們班“多”訓練了一個星期,我心里那個急??!不行,我得帶著孩子們趕緊多排練排練!剛好有音樂課,作為班主任的我可得全程跟緊。
唱歌倒是基本沒問題了,擺桌椅卻讓我心中如火燎原!怎么回事?
聽,我激動地說:“同學們,明天9月30日就要比賽了,現(xiàn)在咱們排下隊伍,請把桌椅放到講臺前面來?!蔽以捯魟偮?,全班同學立即開動起來?!爸ㄖㄖāㄖㄖā编须s的、巨大的、刺耳的拖動桌椅的聲音似乎響徹這一棟樓——我們這棟樓才六個班,三樓二樓各兩個班,四樓這一層也如是,隔壁班在安靜上課,樓下班級也在安靜上課,我們班全部學生這么拖桌椅,聲音也太明顯了!我簡直快忍不住大喊:“停!搞什么!沒教過怎么輕輕拖動桌椅,不影響別人嗎?!”但是即使我的胸膛里像一鍋開水那么沸騰,我也仍舊忍住,別開了臉,不忍讓孩子們看到我極力克制的憤怒的臉色。
以往的教育經(jīng)驗告訴我,發(fā)火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
一、孩子們不一定都清楚你正在發(fā)火!
剛開始擔任班主任時,面對學生集體發(fā)出噪音的行為,我試過很生氣地大喊、拍門、拍桌以表達我的憤怒,最后發(fā)現(xiàn)前面幾個孩子嚇了一大跳,后面的……后面的學生在周圍很吵的情況下他們根本就沒聽到,能有什么大反應?要是有,也是莫名其妙地看著老師:“老師,你怎么了?”有些特別善良的孩子甚至會跑到你面前來關心你:“老師,你干嘛生氣呀?您別生氣,別生氣嘛!”然后你的滿腔熱血頓時凍結成冰!因為那些吵鬧的還是吵鬧,那嚇了一跳的就只是嚇了一跳,嚇完人家繼續(xù)吵鬧,他根本就不知道你為什么生氣,你的生氣跟他有什么關系?面對五十位學生集體發(fā)出噪音——不是面對一位或兩位學生,老師們有很大的可能會這樣大發(fā)雷霆卻收效甚微。
所以,當孩子們不一定都清楚你正在發(fā)火的時候,你的發(fā)火有用嗎?
二、學生或許知道你發(fā)火,可是卻不一定都知道你為什么發(fā)火!
我試過發(fā)火后在那里長篇大道理,喋喋不休,痛斥他們不懂老師的苦心,說得口干舌燥,結果最后問他們:“現(xiàn)在知道老師為什么發(fā)火了嗎?”有的孩子心疼老師,舉手說:“我知道。”結果實際上你一聽就知道他其實不知道。
《中國教育研究》刊登了一篇文章曾經(jīng)提到: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fā)脾氣、刻意感動。對其中第一點“講道理沒用”的觀點我雖然不完全贊同,但是也不認為完全沒有道理——如果講道理僅憑一時心緒起伏,拉拉雜雜、長篇大論,那樣的講道理估計只有講說者明白自己在講什么吧。反之,抓住恰當?shù)钠鯔C教育學生,道理明晰,表述簡潔,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我個人覺得那又另當別論。
所以,孩子們不一定都知道你為什么發(fā)火,你為什么要發(fā)火,至于激動情況下長篇大論地講道理,講不到重點,講不出效果,那就少講或不講。
三、學生終于清楚你為什么發(fā)火,可是他們不明白你為什么發(fā)那么大的火!
同一個行為對不同的人的意義其實是不一樣的,除非達成基本一致的見解,否則要求對方“同仇敵愾”,可能嗎?!蚊子和青草對兔子的意義一樣嗎?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呢。所以對待學生集體無意識拖動桌椅發(fā)出巨大噪聲的行為,得達成基本一致的看法——拖動桌椅發(fā)出的噪聲很擾民,此行為不恰當,也不文明,然后再來糾正。
準確、清楚、簡潔地表述你內(nèi)心起“火”的原因,學生才有可能與老師達成共識。
教書育人,怎樣的方式“育人”更有成效?在以往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懂得了:對待孩子們發(fā)生不恰當行為的現(xiàn)象,發(fā)火絕對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那怎么辦?講道理?讓孩子們知道老師很生氣,后果很嚴重?捫心自問,那有意思嗎?!一天到晚,老師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學生看見老師不停地激動不已,長篇大論,教育效果就特別好?
實踐證明,心如火,面如鏡,冷靜對待,這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成效喜人!
看,我轉(zhuǎn)過頭來,靜靜地看著他們,眼光慢慢地落在第一大組,然后第二大組、第三大組、第四大組,再慢慢地從第四大組回到第三大組、第二大組、第一大組,所有的學生都發(fā)現(xiàn)老師在看著他們了,他們看見了我的臉——冷靜的臉,五年級了,懂得察言觀色的他們靜了下來,慢慢的,教室里靜得連針掉到地上都聽得到了。很好!我點點頭,對他們改正、不吵鬧的行為表示贊賞。
“你對你們剛才拖桌椅發(fā)出這么大的噪音,影響別的班級的行為滿意嗎?”不用扯著嗓子、很大聲地吼,而是溫和地、理性地說——天知道,我心里可是憋著一團火,可是無論我再怎么生氣,我的臉上也必須盡量看起來冷靜平和,如同湖水平靜得像一面鏡子。
《中國正能量》上刊發(fā)的《最偉大的教育,竟然是媽媽的情緒平和》一文中提到“作為一名母親,請記住,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就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蔽乙隇椋骸白鳛橐幻處?,請記住,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就是對學生較為合適的教育。”
事實證明,當我這樣冷靜地、明確地、簡潔地表達我的看法時,孩子們一下子就知道明白自己做得不當之處。
“再給你們一次機會,你們還會讓桌椅發(fā)出這么大聲響嗎?”
“不會!”
“怎么做才能做到?”
“我把桌子輕輕抬起來,輕輕放到前面,再把椅子也這樣放?!?/p>
“確定要這樣做?”
“確定!”
“那就給你們機會。開始吧。”
這一次,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學生能做到。做得比較好的大組獲得“特殊待遇”:在一旁休息,還是有點響動的大組再來一次。第三次全部都很安靜了。
“現(xiàn)在你對自己剛才抬桌椅的行為進行評價?!?/p>
“滿意,不吵到別人了?!薄耙院笪視⒁恻c?!薄?/p>
“嗯,有進步,知錯能改,老師很欣賞你們!排隊,繼續(xù)練習,爭取勝利!”
學生情緒激昂,在教室后面挪出來的空位上迅速排好隊伍,心情愉悅,繼續(xù)唱歌!年輕的音樂老師楊老師從剛才就在旁邊看我管班,她一臉崇拜地對我說:“您真有范!”我點點頭,繼續(xù)裝樣——當然心已不火,但面上仍舊如鏡。
9月30日,我們班捧回“2015—2016學年度校園藝術節(jié)——我愛我的祖國”歌詠比賽一等獎的獎狀,總分第一,全班歡呼!
回想起來,我很慶幸自己當時成功、恰當?shù)靥幚砹藢W生集體拖動桌椅、發(fā)出噪音、影響其他班級的不恰當行為,面對學生不恰當?shù)男袨?,我總結:教師要做到:心如火,面如鏡,冷靜對待。
冷靜對待,既有利于老師和學生回歸到反思行為本身的對錯與否,也有利于老師與學生接下來的教學行為有比較好的情緒狀態(tài),所有人不是騰出大部分時間、精力用于處理彼此的情緒,而是專注于糾正不恰當行為本身,然后學生將主動糾正不恰當行為后帶來的愉悅又帶入到下一個行為。
古人有言:冷靜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這就是說,應當用冷靜的眼光觀察人,用冷靜的耳朵聽言談,用冷靜的心態(tài)處理事情,用冷靜的頭腦思考問題。冷靜產(chǎn)生智慧,冷靜產(chǎn)生信心,冷靜產(chǎn)生力量。
心如火,面如鏡,冷靜對待學生的不恰當行為,不失為老師教育學生的一種好方式!
參考文獻:
敬華.冷靜是一種領導能力[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10(0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