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靜怡
【摘 要】寫話就像一個嬰兒,當它長大的時候,就成了作文。寫話的形式多樣,內(nèi)容廣泛。低年級的孩子,在剛接觸寫話時,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自身生理和心理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有孩子畏懼所帶來的退縮現(xiàn)象。這就需要教師耐心、智慧地引導。
【關(guān)鍵詞】寫話障礙;寫話智慧
寫話是習作的“花苞”,是基礎(chǔ)練習。學生所寫可以是一句話,幾句話,也可以是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的短文??傊且环N以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為主要內(nèi)容、以書面形式進行自我表達、與人交流的基礎(chǔ)練習。
一、寫話障礙
1.思維狹窄
二年級的孩子,思維太過狹窄。就拿我們班的孩子來說,不愛動腦筋,對于要他們思考的問題,通常會沉默不語。可憐的幾只小手,偌大的教室,有點讓人灰心。
在看圖寫話教學中,拿“做值日”來說。我首先請學生先自己觀察圖畫,看清楚圖上畫了什么。就連這么簡單的問題,也就只有20幾個學生舉手。有一個學生是這么說的“圖上有三個學生,一個在掃地,一個在排桌子,一個在拿簸箕?!蔽冶頁P了這個學生后,又請別的學生來說一說,小手就變成5、6只了。我選了其中的一個孩子,他說“我覺得圖上的一個男孩是在擦桌子,不是在排桌子?!蔽腋嬖V孩子們這兩種說法都是可以的。當我再讓孩子說說看時,孩子們都沉默了。我不禁疑惑,難道二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思維只能這么多了嘛!在批改孩子的寫話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寫得差不多。幾乎是上課時怎么討論的就怎么寫,很少會寫出新穎的東西。
作為他們的老師,我深深地自責,自責自己不能很好地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使他們成為敢于、樂于思考的好孩子。我一直覺得現(xiàn)在的多數(shù)孩子,思維都不夠活躍,就像是溫水一樣。我相信,寫話中,思維的跳躍,是非常重要的。
2.語感混沌
二年級的學生,語言組織是混沌的。他們很難把心里的想法用正確的語序表達出來。看學生的寫話,很少有語句通順的。特別是有幾個男學生,語感一點都沒有,幾乎是腦子里蹦出什么詞,就寫什么詞,寫完了也不會讀一讀。有個男生把“阿姨,你請進,請坐在沙發(fā)上,我給你倒杯茶?!睂懗闪恕罢埥阕谖荫R上跑池倒了”。
二、寫話智慧
1.利用課文插圖寫話
低年級的語文教材,存在一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插圖優(yōu)美,栩栩如生,為孩子所喜愛。
每一幅插圖都與課文內(nèi)容直接相關(guān)。以前,我只會在備課,教學時利用圖畫。通常就是讓學生先觀察圖畫,討論發(fā)言,再引出課文內(nèi)容。甚至有的時候,圖畫都“沒能入我的眼”,被我忽視了。
偶然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同辦公室的馬老師,在利用二年級上冊《識字8》的插圖讓學生練習寫話。向馬老師請教后,我也學著她讓學生試著簡單寫一寫。拿馬老師的話來說“讓學生看著書本的插圖練習寫話,其實也就是看圖寫話?!笔堑?,練習寫話的素材很多,重點在于我們是不是有雙慧眼,能不能抓住可利用的一切資源。
《識字8》的插圖,我先指導學生觀察圖畫,請人說一說所畫的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從四個方面進行寫話:河水、荷葉、荷花苞、金魚。讓學生多用形容詞。本以為二年級的學生根本聽不懂什么是“形容詞”。然而事實上,只要多跟孩子說幾遍,他們就會在寫話時有意地加些形容詞進去。這讓我明白,不要小看孩子,他們的智慧和能力是無窮的。
班上的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夏天到了,我來到池塘邊玩耍。我看到水是碧綠碧綠的。池塘里還有許許多多的荷葉,我仿佛看到荷葉上有很多青蛙。池塘里還有很多粉紅色的荷花苞。池塘里的小金魚快活地游來游去。
這幾句話中的“碧綠碧綠、許許多多、粉紅色、快活地游來游去”都用的很好。
任何一件事情,在剛接觸時,都會讓人有點害怕。學生在活用插圖練習寫話時也是如此。我還記得孩子們當時張大的嘴巴,有點擔憂的眼神。多次練寫下來,孩子們的寫話水平明顯提高了,畏難情緒也沒有了。我想活用插圖,是一個好的開始。
2.利用詞串寫話
二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識字課,均是由四組詞串組成。剛接觸這類教材時,我在教學上有點無從下手,覺得這幾個詞語有什么好教的呢?教學形式也很難豐富生動。
偶然的,我想到是不是可以利用詞串來訓練學生的寫話呢?本身,識字課的教學單從識字的角度來說,過于枯燥、狹窄。現(xiàn)在融入了有意識的寫話,突然覺得識字課充實多了。
我曾拿《識字6》進行過寫話的訓練。在讓學生熟讀的基礎(chǔ)上,我先請學生用“駿馬、秋風、塞北”連起來說一句話,加入形容詞。剛開始時,學生都不怎么敢舉手發(fā)言,我就拿“駿馬”舉例,我是這樣說的“駿馬在奔馳”。在我的引導下,一些孩子開始嘗試著給詞語穿衣服。在多個孩子的發(fā)言以及我的適時糾正下,孩子們對第一組詞語該如何寫話,有了大概的認識。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在塞北有很多片草原,駿馬在草原上奔跑,還有涼爽的秋風吹來。這個小朋友不僅將這三個詞語都用了,而且寫得很順暢,這是出乎我意料的。
同樣的教學二、三、四組詞串,學生的習作如下:美麗的江南,有粉紅粉紅的杏花。江南還經(jīng)常下綿綿的春雨。在海島上,有像火球一樣的驕陽。還有不怕熱的椰樹。高原上,有些冰雪是常年不化的。那里還有許多牦牛,它們被稱為“高原之舟”。
巧用詞串,其實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訓練學生的寫話。素材無好壞,就在于老師愿不愿意“看到”。同樣的教材,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施教,就會讓教材無限增值。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寫話便需要循序漸進,在點滴中積累。對于孩子,就如同種植了一顆小樹苗,要讓小樹苗歷經(jīng)風雨,給予陽光、關(guān)愛,它才能長成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