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梅
【摘 要】為了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效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合作教學的方式。合作探究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學生在這里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天賦,活躍課堂氛圍,呈現(xiàn)出精彩課堂。本文主要探究了學生參與課堂,課堂暢所欲言,主動思考問題并且采用合理的評價機制,使學生能夠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展現(xiàn)出合作學習的精彩。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合作探究;氛圍;問題
新課改指出教師要“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為了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師可以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使學生能夠通過合作的方式積極地進行探究和合作。學生在合作中會掌握學習方法,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積極地進行探究和分析,習得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在合作探究中教師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改變被動學習狀態(tài)
課堂的精彩主要展現(xiàn)在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能夠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表達,形成自己對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夠可以在交流和溝通中表達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認識,從而成為課堂的主體,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綻放了課堂的魅力。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探究知識,在思考中形成全面和系統(tǒng)的認識。學生的活躍讓課堂綻放出精彩,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學生課堂暢所欲言,積極進行推理判斷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說出自己對于知識的看法和解題思路,這樣通過彼此的溝通,學生都積極地進行推理判斷和邏輯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展示自己思維的智慧和潛能。學生思維的結果就是順利地解決問題,掌握解題思路,形成學習方法,從而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精彩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特性》時,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三角形的定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討論和概括,總結出三角形的基本特點和特征。這樣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舞臺,學生在這里可以說出自己對于三角形的認識。學生的看法可能不一樣,有的會說:“有三條邊的圖形叫三角形或有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的圖形叫三角形”“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學生在小組中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生的你一言,我一語活躍了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和諧、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在這里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于三角形的理解,從而在溝通和交流中不斷地肯定和否定認識,得出正確的結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使課堂氛圍融洽了,學生在這里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在學習上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使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切磋,完善認識,形成精彩課堂學習效果。
三、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展示學生智慧靈感
問題是促進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究的“導火索”。為了實現(xiàn)課堂的精彩,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究,學生思考了就會成為學習的主體,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問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活躍,使課堂展現(xiàn)出了學生的智慧和靈感。有了問題,學生就有了學習動力,學生會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探究、認真分析,從而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有了問題作為學生探究的內(nèi)容,學生會在問題的啟發(fā)和引導下產(chǎn)生探究的靈感,從而投入到思考中,呈現(xiàn)精彩課堂。
例如在學習《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時,為了使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究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的方法,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問題,使學生融入到問題情境中:植樹節(jié)到了,我們班要植樹40棵,通過一天的勞動男生植樹20棵,女生植樹16棵,男生女生各完成任務的幾分之幾?男生比女生完成的任務多幾分之幾?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了探究的積極性,也給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了內(nèi)容,通過合作交流學生會總結出男生完成了任務的1/2,女生完成了2/5,只要用1/2-2/5就是男生比女生多的??墒侨绾螌Ξ惙帜傅姆謹?shù)進行減法計算呢?學生會陷入新的探究任務中。通過交流學生會在分析中逐步地形成科學的認識,對數(shù)據(jù)進行通分,之后進行計算,得出結論。交流使學生形成深層體驗,學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探究未知的知識,實現(xiàn)知識的習得和能力的提高。通過對于問題的不斷分析,學生會從感性認識逐步地上升為理性認識,掌握知識的本質和內(nèi)涵,提升自己的理解。
四、合理評價點撥機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實現(xiàn)課堂的精彩,教師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合理的評價和指導方式會促進學生在課堂上思考起來,使學生的思維能夠活躍起來,這樣學生就會產(chǎn)生學習興趣,從而展現(xiàn)出精彩的課堂。教師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現(xiàn)和行為,分析學習的目標、過程、以及對于重難點的把握情況,促進課堂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課堂的活躍。
例如學習了小數(shù)的混合運算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鞏固練習題。為了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練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統(tǒng)計表,以小組為單位,小組內(nèi)學生每答對一道題就給小組加一分,進行累計統(tǒng)計,最后得分最高組為獲勝小組。教師及時的統(tǒng)計和表揚激發(fā)了學的學習動力,驅動著學生主動地進行練習和計算,在一種積極地競爭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驅動著學生主動地進行分析和探究,提高了學生的數(shù)學計算能力。在統(tǒng)計后,教師對各個小組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及時地評價,分析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參與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熱情,實現(xiàn)學生在一種相互合作以及競爭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共贏,展現(xiàn)精彩課堂。
總之,合作探究給學生提供了思考和探究的舞臺,學生在這里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潛能,促進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究。通過合作學習學生會逐步地掌握學習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促進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感受學習的魅力,呈現(xiàn)精彩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趙玉屏.淺談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和局限[J].石油教育,2003(3)
[2]李雷.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模式[J].中國科技信息,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