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鋼管公司中學 樊建玲
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的成就。在初三緊張的英語教學課堂中,合理利用“任務型”教學方法回避教師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更能引起學生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任務的設計,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情景的真實性以外,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和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們要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任務。學生只有在經(jīng)過戰(zhàn)勝困難后取得成功時,才會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產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可以給所有學生同樣的材料,但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并給與不同程度的幫助,也可以把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給不同學生,共同執(zhí)行一個大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優(yōu)差結合,團隊成員各盡其職,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和特長,共同合作完成任務。
例如,我在新授Module2 Great Books 時,在操練如何表達個人意見是我做了這樣的處理,我把班里同學分為若干小組,組內基本上由學習基礎稍差些的同學,基礎中等的同學及基礎較好的同學組成,這樣不僅能體現(xiàn)團隊精神,大家互幫互助。而且也能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給與不同層次的任務,使每個同學都能神人自己的任務,從而獲得成功感。
先由基礎差些的同學隨意的表達個人想法及看法:
1.We’ll go to Beijing next week.
2.Wang Zhenjiang is the best student in our class.
3.We should only read great works of literature.
4.Teahous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orks in Chinese literature.
再由中等基礎的同學表達他們的看法。他們會用到這些句型
I agree/ don’t agree with …
I think…
最后由基礎較好的同學將小組意見總結匯總并發(fā)言,小組成員再共同討論。
Most of us think…
We think we…
這樣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人人參與,人人有收獲。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學生,教師本身和環(huán)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運用英語的機會。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主線,重視體驗參與,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重視語言運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完成任務,使課堂語言活動近似于習得過程。課堂千篇一律,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做聽眾,可后抄抄寫寫,“題海戰(zhàn)術”, 這樣使得教師講得累,學生更是學得身心疲憊。只有教師近兩創(chuàng)造了較為真實的情境,才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興趣去學,去完成任務。
例如初三上冊Module 6 Save our world.這一模塊主要是圍繞著環(huán)境保護這個話題展開的,本模塊的情感目標是幫助學生提高環(huán)保意識,正好結合我國08年奧運會這一重大事件,發(fā)動每個學生積極做奧運會的志愿者,人人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首先我讓同學們將見到的和聽到的污染問題一一總結,為此學生主動提前查閱了本模塊的新單詞,并且為了總結全面,他們還借助詞典補充了學多課外單詞。在學生做了大量準備后課上同學們在發(fā)言時,滔滔不絕。每個組還用了小品的形式展現(xiàn)了平時的一些環(huán)境污染問題。就這些污染問題他們還提出了很多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后他們還提倡班里每位同學做一件環(huán)保實事,并在班里光榮榜里表揚。同學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任務型活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即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那么任務的設計要提供給學習者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語言情境、語言形式等要符合交際的功能和規(guī)律,是學習者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
如在Module 5 Museums 這一模塊中,為了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博物館里的規(guī)定,我讓學生把教師設置成小型博物館,其中展品是由學生自己設計完成的,而且每樣展品都會注明作者,這樣也給了有制作才能的同學展示的機會,他們很是興奮。再由不同小組成員扮演博物館保安及參觀者。為參加的同學負責聽并且總結小品中出現(xiàn)的規(guī)則,看哪組總結的最全。在這一任務設計中,任務貫穿始終,一場生動的“參觀博物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說英語,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語感的生成。使學生在任務設置的情景中,進行語言綜合能力的訓練,真實地使用他們掌握的語言知識和其他手段進行交流,以達到完成任務和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價應有助于血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更改變只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單一總結性的考試評價方式,著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關注個別差異,倡導過程激勵,以多層次、多角度、多主體的結果與過程并重的評價方式激勵進步。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在水平上的發(fā)展,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傊?,任務型教學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和以活動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實際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是素質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善于鼓勵和表揚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更自信、更積極。教育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