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蘭花(云南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674100)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少數民族雙語平衡
和蘭花
(云南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674100)
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各種雙語教育實驗,是雙語教育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改革開放伊始,隨著民族語文進學校的熱潮,雙語教育的實驗就已拉開惟幕。各地區(qū)、各民族,針對自身的情況、存在的問題、發(fā)展的前景,設計出了不同的雙語教育實驗。這正反映了我國雙語教育的復雜性、多樣性。
少數民族;雙語平衡;必要性;政策;現狀
中國少數民族的雙語問題, 是中國民族問題和中國語言教育問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中國少數民族雙語問題的重要性,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中國的國情之一是:多民族、多語種的國家。我國55個少數民族使用80種以上的語言,這些語言分屬漢藏、阿爾泰、南亞、南島、印歐等五大語系。少數民族語言是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際思想的工具,而且凝聚著少數民族長期以來積累的文化。24個少數民族還有33種文字,這些文字字母的來源有古印度字母、敘利亞字母、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以及獨創(chuàng)字母等。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字,由于其使用人口多少的不同、使用范圍大小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少數民族要依靠自己的語言進行日常生活的交際,還要通過自己的語言發(fā)展文化教育。中國的國情之二是:我國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漢族不僅人口多,而且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一般都走在各少數民族的前列,因而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漢語已成為我國的通用語。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交流,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甚至少數民族中不同方言之間的交流,都要使用漢語。特別是在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要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了解世界的最新動態(tài),都必須掌握漢語文。因而在語文的使用上,我國少數民族除了依靠自己的語言文字外, 還要學習、使用漢語文。我國的國情決定了雙語是我國少數民族語言使用的最佳選擇。少數民族能成為既懂母語又能兼用漢語的雙語人,對他們的發(fā)展繁榮、不斷適應社會的變化,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因而,中國的雙語教育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一項重要工作。它的理論意義在于怎樣根據不同民族的語言實際和社會實際,認識少數民族兼用國家通用語的規(guī)律,怎樣解決好少數民族的雙語關系。其應用價值在于有助于國家制訂適合少數民族發(fā)展的雙語規(guī)劃和雙語政策,有助于少數民族的團結合作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發(fā)展。正因為如此,提倡雙語是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各級政府一直關注少數民族的雙語教育。
中共依據毛澤東斷言的民族在國家消亡之后才會消亡,提倡對少數民族進行雙語教育,培養(yǎng)其民族意識。不僅規(guī)定民族地區(qū)可舉辦民族小學、民族中學、民族師范學校、民族職業(yè)學校、民族中等專業(yè)技術學校以及民族高等院校,還在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規(guī)定:“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可以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教學”;但相關條文在2006年修訂之《義務教育法》已消失。2002年《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快發(fā)展民族教育的決定》進一步強調,要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是用本民族語文接受教育的權利,加強民族文字教材建設;編譯具有當地特色的民族文字教材。要把民族文字教材建設所需要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資助民族文字教材的編譯、審定和出版,確保民族文字教材的足額供應。大力推進民族中小學雙語教學。2006年財政部、教育部印發(fā)《少數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中央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guī)定少數民族教育中央補助專項資金的用途為:“重點用于支持教育主管部門設置的中西部地區(qū)少數民族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骨干師資“雙語”培訓,兼顧體現民族教育特色的教學儀器設備購置等?!苯o少數民族教育發(fā)展提供了額外的經費支持。2000年教育部等聯合印發(fā)《關于東西部地區(qū)學校對口支援工作的指導
意見》,正式啟動“東部地區(qū)學校對口支援西部貧困地區(qū)學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學校對口支援本?。ㄗ灾螀^(qū)、直轄市)貧困地區(qū)學校工程”對民族地區(qū)給予傾斜。
少數民族雙語平衡的教育的蓬勃發(fā)展離不開實驗研究,因為實驗研究可以從相對較少的實驗資金投入中,獲得有利于教育發(fā)展的新經驗,然后使用它在較大范圍內推廣,實現政府的教育目標。教育、經濟發(fā)達的國家十分重視教育的實驗研究。事實上,貧困國家更急需教育的實驗與研究。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各種雙語教育實驗,是雙語教育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改革開放伊始,隨著民族語文進學校的熱潮,雙語教育的實驗就已拉開惟幕。各地區(qū)、各民族,針對自身的情況、存在的問題、發(fā)展的前景,設計出了不同的雙語教育實驗。據現有資料,改革開放以來,已進行和正在進行的雙語教育實驗有:西藏內地辦學雙語教育實驗;朝鮮族幼兒朝鮮語“浸沒式”實驗;朝鮮族朝、漢、日、英多語實驗;朝漢文混用教學實驗;民族語高中轉用漢語授課實驗;朝鮮族小學拼音學漢語領先、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小學漢蒙雙語同步實驗;遼寧省蒙古族小學“音標會話、由語到文、文語結合”實驗;湘西苗族小學“雙語雙文、四步轉換”苗漢雙語教學實驗;云南白族小學“先白后漢、白漢并重、以白帶漢、白漢俱通”雙語教學實驗;廣西壯族小學“以壯為主、壯漢結合、以壯促漢、壯漢兼通”壯漢雙語教學實驗;四川涼山昭覺縣彝族小學彝漢兩種教學體制并行的雙語教育實驗;白族“拼音白文夾漢字”雙語文教學實驗; 少數民族學生參加HSK考試實驗;新疆伊犁地區(qū)錫伯族學校錫伯、漢雙語文教學實驗;傈僳族“倒述四段式”教學法實驗;朝鮮族“五課型”教學法實驗;湘西苗、土家等民族兒童“童話引路”教學法實驗;傣族“分合分”教學法實驗。這些實驗因語言、文字的不同特點,人文的不同特點以及人們對雙語教學的不同認識而出現了不同的實驗類型。這正反映了我國雙語教育的復雜性、多樣性。這些實驗有的已由小范圍實驗推而廣之,如少數民族的HSK測試目前國內已在北京、新疆設立了兩個考點。 有的實驗還處在摸索階段,也有的實驗曇花一現。這些實驗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為今后雙語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價值的經驗。
[1] 加強雙語教學切實提高民族教育質量[J].中國民族.2002(10)
[2] 盧丹懷.雙語教育面臨新挑戰(zhàn)[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3] 張公謹.語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J].民族語文.2001(02)
Us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bilingual balance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He Lanhua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674100)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bilingual education experiments,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with the upsurge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into the school,the experi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has already opened the curtain.All regions and nationalitie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design a different bilingual education experiment.This reflects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ethnic minorities;bilingual balance;necessity;policy;current situation
云南省教育廳“語言生態(tài)視覺下西南少數民族雙(多)語平衡研究——以麗江為例”課題論文,課題編號2015Y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