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洲,劉錄城,林健
(廣東省梅州市人民醫(yī)院 麻醉二科,廣東 梅州 514031)
氣管與支氣管異物為臨床常見急危重癥,需及時行氣道異物取出治療,以恢復呼吸通暢[1]。因手術部位為麻醉醫(yī)師與術者共用通道,故難于對氣道進行有效控制。傳統(tǒng)靜脈全身麻醉自主呼吸可能會引發(fā)呼吸中樞抑制與喉痙攣,增加手術風險[2]。對此,該研究采取了三通喉罩通氣并取得了滿意效果。
將本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小兒氣道異物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5例。觀察組男10例,女5例;年齡1~10歲,平均(5.37±0.52)歲;對照組男10例,女5例;年齡2~11歲,平均(5.67±0.37)歲。兩組患兒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兒均術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2 mg/kg及魯米那2~3 mg/kg。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靜脈注射地塞米松2~5 mg,預防喉頭水腫。
實驗組采用三通喉罩通氣:麻醉誘導,靜脈注射芬太尼 2~3 μg/kg,丙泊酚 1.5~2.0 mg/kg,順阿曲庫銨0.2 mg/kg,咪噠唑侖0.15~0.30 mg/kg,采用面罩加壓呼吸,下頜松弛后,于喉鏡下置入三通喉罩,置入成功后,將其標準接口與呼吸機或麻醉機連接控制通氣,帶有取物鉗的窺鏡自三通喉罩密封膠帽端口置入,在窺鏡觀察下對喉罩進行調整,使之完全包繞于聲門外圍,清晰顯露聲門結構,取物鉗經(jīng)喉罩與聲門進入氣管及支氣管內,隨后行異物取出術。術中靜脈泵注丙泊酚與瑞芬太尼以維持麻醉。
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靜脈全身麻醉:靜脈注射丙泊酚3~4 mg/kg,芬太尼1 μg/kg后給予高流量面罩吸氧2 min,表面麻醉后實施氣道異物取出術。視情況可追加丙泊酚。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麻醉前5 min(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10 min(T2)、手術結束前5 min(T3)、手術結束后5 min(T4)時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同時于T0、T2、T4時采集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1mmHg=0.133 kPa)。
采取SPSS 18.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比較采取F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SpO2、PETCO2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不同時點SBP、DBP、HR也無明顯變化(P>0.05),但對照組不同時點SBP、DBP、HR波動大(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生命體征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生命體征比較 (±s)
組別 時點 SBP/mmHg DBP/mmHg HR/bmp SpO2/% PETCO2/mmHg實驗組(n=15) T0 112.2±8.2 65.5±6.7 127.0±9.3 95.9±8.6 40.4±3.5 T1 110.6±9.3 64.7±5.3 125.9±11.4 96.3±7.4 39.0±5.4 T2 110.8±7.7 64.9±7.0 124.6±12.5 98.1±6.9 38.9±6.3 T3 111.7±8.5 63.8±7.2 125.8±9.9 98.8±7.5 36.4±5.8
續(xù)表1
實驗組T2時PaO2有明顯上升(P<0.01),其余無明顯變化;對照組T2時PaCO2有明顯上升,T2、T3時PaO2均有下降(P<0.01),SaO2無明顯變化。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血氣分析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血氣分析比較 (±s)
T0 38.5±3.6 125.3±10.5 96.5±4.2 T2 37.7±4.0 237.8±22.4 97.7±4.8 T4 37.8±5.3 124.6±12.5 98.5±3.9 F值 0.15 248.66 0.82 P值 0.861 0.000 0.449對照組(n=15)組別 時點 PaCO2/mmHg PaO2/mmHg SaO2/%實驗組(n=15)T0 39.2±4.2 127.0±12.3 96.7±3.9 T2 46.8±5.9 113.6±15.7 94.5±4.2 T4 40.6±5.3 103.1±11.6 96.3±5.5 F值 9.14 12.13 0.98 P值 0.001 0.000 0.384
小兒氣道異物多見于兒童,尤其是嬰幼兒,患兒因術前哭鬧不配合,術前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窒息、呼吸困難、咳嗽及低氧血癥等[3]。再加上小兒呼吸與循環(huán)代償能力差,置入窺鏡后的強烈刺激很容易引起嗆咳、體動、屏氣、氣道痙攣及呼吸心跳驟停等并發(fā)癥[4]。故維持充分鎮(zhèn)靜與深度麻醉具有重要意義。
在異物取出術過程中,因窺鏡占據(jù)呼吸道,且手術部位為麻醉醫(yī)師與術者共用通道,故呼吸管理較為困難,加大了手術難度,手術風險較高[5]。以往的手術多采取靜脈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保留患兒自主呼吸,但可導致肌松程度不夠,造成窺鏡插入困難,可能會導致口腔、氣管組織損傷,乃至氣胸等,引起手術失敗[6]。靜脈全身麻醉很難控制好呼吸,異物取出過程中往往會引起憋氣或氣道痙攣等,引發(fā)重度低氧血癥。
三通喉罩是在傳統(tǒng)喉罩基礎上改良而來的,三通的一個端口與喉罩體相連,一個端口覆蓋以密封帽,由此可置入窺鏡,另一端口則為標準接口,與呼吸機或麻醉機連接。窺鏡由密封帽端口置入,經(jīng)喉罩體、聲門,最后進入到氣管、支氣管中,由攜帶的取物鉗進行異物取出術。標準端口通過連接呼吸機或麻醉機可在術中對通氣進行有效控制[7]。三通喉罩用于小兒氣道異物取出術可取得良好的肌松效果,通過機控通氣可減少術中因患兒嗆咳或氣道痙攣引發(fā)低氧血癥而被迫退鏡[8]。
本研究中,實驗組患兒圍手術期SBP、DBP、HR、SpO2、PETCO2均無明顯變化,而對照組的SBP、DBP、HR波動大,可見三通喉罩可維持患兒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對患兒心血管系統(tǒng)刺激小。而在對兩組患兒的血氣分析對比發(fā)現(xiàn),實驗組T2時PaO2有明顯上升(P< 0.01),而不同時點的PaCO2、SaO2比較則無明顯差異。對照組患兒T2時PaCO2有明顯上升,T2、T3時PaO2有明顯下降。由此可見,三通喉罩相對于靜脈全身麻醉自主呼吸更為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三通喉罩用于小兒氣道異物取出術可有效降低手術麻醉風險,改善患兒預后,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肖慶華,邱衛(wèi)東,楊麗,等.肌松劑配合面罩加壓呼吸在小兒纖支鏡氣管異物取出術中的應用[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20(9):1299-1301.
[2]沈麗萍,劉林生,蘇應準.肌松劑下喉罩通氣在小兒纖支鏡氣管異物取出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4):52-56.
[3]王燕,吳裕超,孔繁麗,等.壓力控制通氣與高頻噴射通氣在小兒氣道異物取出術中通氣效果的比較[J].臨床急診雜志,2014,15(2):108-112.
[4]陳淼,李志松,張衛(wèi).右美托咪定與丙泊酚靜脈麻醉在小兒氣道異物取出術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3,23(28):68-71.
[5] 王少超,楊振東,趙獻亮,等.喉罩全身麻醉控制呼吸在患兒纖維支氣管鏡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1):64-67.
[6]李秀澤,李衛(wèi),夏氫.喉罩全身麻醉控制通氣在小兒無痛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中的應用[J].四川醫(yī)學,2012,33(1):7-9.
[7]宋炯,段若望.三通喉罩用于全身麻醉下球囊擴張氣道成形術的氣道管理[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45-48.
[8]韋奇志,楊天明,陸衛(wèi)忠,等.三通喉罩用于犬支氣管肺灌洗術對血流動力學、呼吸功能和應激激素水平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4,24(4):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