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
摘 要:高校體育弱勢群體雖然只是一個少數人的群體,但是卻是學校不可忽視的部分,如果學校采取體育教學方法得當,不僅可以使體育弱勢群體接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還會對他們的身體狀況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鑒于此,本文分析了高校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的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了體育健身服務網絡的構建,以期高校體育弱勢群體缺少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有所改善。
關鍵詞: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健身服務網絡
高校體育弱勢群體是指高校中身體患有疾病、肢體殘疾或體質虛弱的學生,包括生理性體育弱勢群體、運動性體育弱勢群體、社會性體育弱勢群體。針對體育弱勢群體,學校必須做到全面認識和了解其體育行為狀況和影響因素,然后有針對性地構建能夠改善其現(xiàn)狀的服務網絡。
1.高校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狀況分析
(1)顯性體育行為。顯性體育行為是指學生直接參加到體育活動中去,親身獲得體育運動的體驗,對身體狀況有直接改善的行為。體育弱勢群體的這種顯性體育行為比較缺乏,他們只會選擇一些非劇烈性的運動,如慢跑、散步等,并且他們用于顯性體育行為的時間也相對較少,由于他們自身身體條件的因素,不能達到與其他身體狀況好的同學同等的運動量。
(2)隱性體育行為。隱性體育行為包括學生的體育運動觀念、價值觀等,可以促進顯性體育行為。體育弱勢群體對于體育運動的觀念一般是比較消極的,他們有很大的精神壓力,雖然不甘心落后于別人,但是卻總是處于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tài),還有一些心理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會對體育運動產生反感,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足夠的把握來掌控體育行為,所以目前高校體育弱勢群體的體育行為狀況不容樂觀。
2.高校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狀況的影響因素
(1)身體特征。體育弱勢群體的身體特征是影響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直接因素,他們無法去突破自身條件的限制,尤其是那些身體上有殘疾的人,甚至一些體育設施他們都無法正常使用。還有一些身體較弱的學生在參加完體育鍛煉后就會覺得身體疲憊不堪。
(2)心理因素。有些人不愿意承認自己屬于體育弱勢群體,而在現(xiàn)實的殘酷中他們又不得不承認,長此以往,就會在他們的心里形成一定的壓力,最后導致他們的體育行為越來越少。
(3)場地設施因素。沒有合理的場地設施是體育弱勢群體很少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原因。為體育弱勢群體提供舒適的活動環(huán)境是學校所能做的最基本的服務,只有在擁有了適合體育弱勢群體的特殊場地設施的基礎上,體育弱勢群體才會選擇參加更多的體育活動。
(4)學校組織因素。在體育教學組織上,學校不能要求體育弱勢群體成員去達到與正常學生同等的運動量,不能通過這一點來衡量體育課程成績,這樣會打消體育弱勢群體的運動積極性。
3.高校體育弱勢群體體育健身服務網絡的構建
(1)基礎設施的構建?;A設施包括針對體育弱勢群體設立的體育運動場地和健身設施,這是體育弱勢群體參加體育運動的基本保障,能夠增加體育弱勢群體參加體育運動的機會和興趣,并使體育弱勢群體充分意識到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2)學校體育課程采取分層教學。體育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到體育弱勢群體的存在,不能對體育弱勢群體與平常學生有同等的運動量要求,要為體育弱勢群體設計合適的體育課程,從而不會對體育弱勢群體的體育成績造成太大的影響;使體育弱勢群體意識到學校對于這個群體的重視,從而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他們對體育運動的偏見。
(3)舉行相關知識講座。在促進學生了解更多體育知識的同時,使體育弱勢群體對體育運動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使其充分意識到體育鍛煉對于改善身體狀況的重要意義,改變其對體育運動的抵觸觀念,減少其心理壓力,從而使其更加積極地加入到體育運動中去。
對于高校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高校應該在充分認識和了解體育弱勢群體體育狀況的基礎上,通過體育健身服務網絡的構建,調動起體育弱勢群體加入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體育弱勢群體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李秀華,劉 成.近年來我國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育科研進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26(1).
[2]金健秋,徐國宏,尹海立.大學生體育行為探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1,37(7):33—35.
(作者單位:湖南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