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健 (武漢理工大學 430000)
玩味現(xiàn)代校園景觀
陳 健 (武漢理工大學 430000)
園林是濃縮的自然,而向往自然是人類的天性,正是人們對園林的向往造就了園林這門藝術。園林中寶貴的東西是空間,作為具象化的景觀,園林它又是一門空間藝術,給人們傳達的是一種心境,一種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志向與抱負,一種面向未來的精神風貌與印象。本文以校園景觀設計案例為切入點,探討在現(xiàn)代設計語言下,景觀設計如何賦予園林空間以新含義。結合幾大景觀要素與多個設計層面,淺析校園景觀設計當中處處細節(jié)流露出的意味。那是一種體現(xiàn)當代高校學生精神風貌的意味,一種值得反復“玩味”的意味。
園林;景觀設計;校園景觀
(一)園林溯源
長城之內(nèi)皆花園。園林是濃縮的自然,是具象化的自然。園林與自然之間渾然天成于一體,并無明確界線。就像人類生性向往自然那般,人類對園林的向往亦是與生俱來,這關乎人們對物質與精神的需求。從歷史的角度看園林,不論是上林苑——漢武帝親手塑造秦漢時期皇家園林的典型,還是艮岳園——宋朝著名漢族古典皇家宮苑,無一不是當權者的一種自我表達。在他們至高無上的權力之下,種種抱負之心將他們心中的園林變?yōu)楝F(xiàn)實;告別仕途、遠離官場的文人隱士藏匿于山水之間,園林則成為了他們唯一的物質與精神訴求。
先人們在園林二字上的造詣早已登峰造極,曾經(jīng)輝煌過的多少園林,如今剩下殘垣斷壁已是奢侈,典籍成為后人追憶古人園林情懷的唯一媒介。然而,緬懷不是終究的辦法。新事物終將取代舊事物,這意味著園林作為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它的不斷發(fā)展緊跟時代的步伐。從當代的角度看園林,賦予園林現(xiàn)代意味,同時保留它歷史的影子,讓現(xiàn)代園林更加多層次、多元化,這將會是在當代語境下的終極園林。
(二)園林景觀中的多重要素及多層面
從最原始的“留下人類文明足跡的地區(qū)”概念,到“描繪陸地自然風光的繪畫用以區(qū)別肖像畫與海景”的籠統(tǒng)概念,繼而發(fā)展到與園藝相結合并與設計開始有交集的宏觀概念,再到如今單獨成為一門學科,“景觀”二字的發(fā)展始終離不開地域的限定。因此有人將景觀定義為“某個地球區(qū)域內(nèi)的總體特征”,自然景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符合大眾審美的杰作,是一種無意識的活動導致的結果。然而這背后隱藏的東西,是我們在面對人為景觀時,首要考慮到的就是向自然學習——挖掘它每一個自然形態(tài)背后隱藏的功能,了解每一個偶然背后隱藏的動因。著名學者約翰?O?西蒙茲將景觀要素歸為氣候、巖石、土地、水、植被這五大類。傳統(tǒng)的景觀,不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為景觀,都是以這五大要素為根基在空間中成形。然而現(xiàn)代景觀有正在拋棄這些傳統(tǒng)狹義景觀元素的趨勢。這種變化,是跟隨著人類思維模式由思辨到邏輯,再到結構,最后到解構。的這種演變而來。因此,對于一個現(xiàn)代的景觀設計,要考慮的層面包括功能層、形態(tài)層面、文化層面、生態(tài)層面、豎向視覺關系層面等。一個景觀當中的層次豐富了,各層次間相的互聯(lián)系更加緊密了,通過多層面所表達的設計語義也就更豐富了,這也是為什么一個好的景觀時是值得“玩味”的。
(一)校園景觀定位
針對前面把景觀定義為某個地球區(qū)域內(nèi)的總體特征這一說法,“校園”二字則是該景觀的限定詞。一個好的現(xiàn)代校園景觀,給人的直觀印象,應是它看起來像是身處一個現(xiàn)代的校園之中,符合校園這一身份,而不宜與政治等意識形態(tài)層面有過多交集,也不應帶有濃厚的商業(yè)氣息。校園環(huán)境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業(yè)性環(huán)境,商業(yè)性環(huán)境追求時尚,注重標新立異的突出,注重人們在第一時間的視覺沖擊力。校園景觀當中承載著人文歷史的積淀與傳承,是學生接受知識的神圣場所。其環(huán)境語義主要表現(xiàn)為典雅、樸素、自然等。因此,校園景觀要高于商業(yè)等景觀。教育作為國家發(fā)展與改革的戰(zhàn)略,其面向的人群是國家的未來。為此,以國家未來人才為主要受眾群體的校園景觀,肩負著與眾不同的使命。當代高校大學生主要都處于成年的早期階段,通過分析這個年齡段的的人群在景觀中需求的得出,校園景觀應當更加注重外部空間的交融,強調空間的交往性。
(二)校園景觀應解決的問題
校園景觀一般與其周邊的教學樓或宿舍等建筑融為一體,就景觀周邊建筑而言,校園景觀首要功能是解決人群集散。對受眾人群在校園景觀當中的行為作分析,可歸納為閱讀學習、交流團聚、休閑娛樂、沉思冥想、戶外課堂等五大行為。對校園場地的每一部進行前期規(guī)劃時,都應該圍繞著如何讓受眾群體在景觀中進行這些行為來開展。其次,提取怎樣的文化元素,將文化元素怎樣地抽象并應用于景觀當中,以起到潛移默化、寓教于樂地感染作用,亦是校園景觀設計前期的必經(jīng)之路。這也是根除當下國內(nèi)各地景觀設計給人以鋪天蓋地雷同感的終極途徑。功能可以復制,形制可以借鑒,但土生土長的地域文化是帶不走的。一旦把握好文化層面,它便可以作為尋找景觀設計突破口的契機。
富有細節(jié)的景觀設計,是值得反復玩味的藝術品。當景觀被放置在園林這個“限定”的空間里,景觀里的種種,包括要素,包括細節(jié),包括種種層面,都在無時不刻地傳達著種種意味。不論是新銳的設計語言,還是積累與沉淀的動態(tài)語言,亦或是有如火鳳凰般朝氣蓬勃,亦或是曲徑通幽的靜謐與視域面上的打破,這些都作為種種層面,與景觀要素交織在一起。心中的園林是自我精神境界的物質表達。物質的東西是有限的具象;而精神的境界是無邊際的抽象。用有限的物質去表達無盡的精神,這在乎于抉擇——選擇要表達的,隱藏要暗喻的。在這有限和無限之間,其關系就像園林與自然一般,沒有清晰的界限。把握二者的邊界,全靠“玩味”二字來實現(xiàn)。
[1]馬曉.城市印記——地域文化與城市景觀[M].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
[2]吳家驊.景觀形態(tài)學[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3.
[3][美]約翰·O·西蒙茲,俞孔堅,王志芳 譯.景觀設計學——場地規(guī)劃與設計手冊[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
[4]俞孔堅.論景觀概念及其研究的發(fā)展[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87(4).
[5]馬曉.城市印記—地域文化與城市景觀[M].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
[6][美]格蘭特·W·里德,鄭淮兵,譯.園林景觀設計——從概念到形式[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陳健,在讀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專業(yè):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