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香,李 樂,魯 毅,劉海林(.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新鄉(xiāng)453000;.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新鄉(xiāng)453000)
?
雞包涵體肝炎的臨床診斷與防治
郝志香1,李樂2,魯毅1,劉海林1
(1.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新鄉(xiāng)453000;2.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新鄉(xiāng)453000)
摘要:雞包涵體肝炎是由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肝臟脂肪變性與灶性壞死及肝細胞內出現包涵體為主要特征,再生障礙性貧血,呼吸道感染,出血性腸炎和產蛋量減少。給生產帶來一定損失。
關鍵詞:雞包涵體肝炎;臨床診斷
本病病原為禽腺病毒,是禽類腺病毒屬中的成員之一。禽腺病毒的血清型很多,目前已知的有12個型,其中F1~F10的10個血清型均與自然暴發(fā)包涵體肝炎有關。本病毒可以早期在病雞的肝、脾、腎以及腔上囊組織中分離到。腺病毒為69~76 nm的二十面體,結構為脫氧核糖核酸,對熱和酸穩(wěn)定,抗紫外線,對福爾馬林和碘是敏感的。在血清試驗中發(fā)現有一組抗原。腺病毒可能是一種條件性病毒,只有當存在其他誘發(fā)性因素的條件下才會引起發(fā)病。包涵體肝炎的發(fā)生往往與其他誘發(fā)條件如傳染性法氏囊病有關。
本病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發(fā)病季節(jié)主要集中在6~10月份,其他季節(jié)少見發(fā)病。多發(fā)于4~9周齡的雞,其中以5~7周齡的雞最多發(fā)。在種雞群或成年雞群中往往不能察覺其臨診癥狀,主要是表現為種蛋孵化率低和雛雞的死亡率增高。病雛則顯現典型的肝炎和貧血。雞感染后可成為終身帶毒者,并可間歇性排毒。病雞和帶毒雞是本病的傳染源。本病可通過雞蛋傳遞病毒,也可從糞便排出,因接觸病雞和污染的雞舍而傳染。感染后如果繼發(fā)大腸桿菌病或梭菌病,則死亡率和肉品廢棄率勻會增高。本病的嚴重性取決于是否發(fā)生過其他疾病。宿主范圍尚未確定有例證說明鵪鶉和火雞能感染雞腺病毒。
本病潛伏期較短,有的毒株接種48 h肝臟即可發(fā)生病變。病雞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不食,翅膀下垂,羽毛蓬亂,雙腳麻痹,瞼和冠發(fā)白,有的病雞呈現黃疸。臨死前有的發(fā)出鳴叫聲,并出現頭背反弓等神經癥狀。在生長雞群中發(fā)病迅速,隨之出現永久性急性貧血,委頓,發(fā)熱以及死亡率增高等。發(fā)病率可達100%,但死亡率一般為2%~10%,有時可達30%~40%。一般病程為10~14 d,不滿5周齡的雛雞感染時一般到8周齡時即可痊愈。病雞產的蛋孵出的雛雞在出殼前已被感染,在這種情況下,雛雞的死亡率可高達40%。感染本病的1日齡雛雞呈現嚴重貧血癥狀。
剖檢可見急性溶血性貧血伴有黃疸及骨髓蒼白特征性病變是肝臟顯著腫大,邊緣鈍厚,質脆、脂肪變性肝表面呈現條壺狀出血,被膜下有較大面積淤血和灶狀出血,并有大小不一的黃白色壞死灶。脾和腎輕度腫大,器官的包膜下和肌肉廣泛出血。肝細胞的核內包涵體具有診斷意義。
根據病史、臨診癥狀和病變即可確診。瓊脂擴散試驗,方便簡易,特異性強,特別是沉淀素抗體在感染雞體內存在的時間較長,可長時間呈現陽性反應。這是一種較好的血清學檢查方法。必要時采取肝臟標本送檢驗部門,進行肝細胞核內包涵體檢查和病毒分離。
給雞群喂抗生素并結合使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K,能使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具體的治療方法可用維生素C針劑(每支2 ml,含0.1 mg),維生素K3,K4針劑(每支1 ml,含4 mg),慶大霉素(每支1 ml,含20 mg)各1支,對涼開水250 ml,讓病雞自由飲用,療程1周,停藥3 d;改對涼開水500 ml,飲1周后停藥。對重癥雞可同時肌注慶大霉素2 mg,早晚各1次。
有包涵體肝炎可疑雞蛋孵出的雛雞,應在其可能暴發(fā)本病之前2~3 d喂治療藥物,應連續(xù)喂4~5 d。在抗生素治療結束后,可接著再喂3~5 d的微量元素鐵、銅和鈷的合劑,這樣可以加速貧血的恢復。
從包涵體肝炎陽性種雞群中培育的雛雞,應與其他雞隔離飼養(yǎng)。注意搞好衛(wèi)生,消除應激因素,如寒冷、過熱、賊風以及斷喙過度等。本病的預防主要還是從加強飼養(yǎng)管理、控制誘因等方面來考慮。碘制劑和次氯酸鈉對腺病毒有較好的消毒效果,可選用。由于病毒類型很多,使用疫苗的效果并不很理想。
發(fā)生包涵體肝炎無有效治療措施。發(fā)病雞群一般6~8 d即恢復,期間可添加抗菌素控制細菌并發(fā)或繼發(fā)感染。死亡率高的雞群建議淘汰。垂直傳播是該病的主要傳播方式。雞苗應選擇信譽良好,無包涵體肝炎感染的種禽場引進雞苗。該病病原具有潛在性、條件性致病特點,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減少各種應激反應;法氏囊病毒、傳染性貧血病毒等對腺病毒的發(fā)病具有協同作用,避免使用法氏囊炎活疫苗,建議選擇法氏囊炎亞單位滅活疫苗。嚴格消毒,發(fā)病雞場空舍應在4周以上。I亞群禽腺病毒無囊膜,對脂溶劑如乙醚、氯仿、2%酚、50%乙醇等有抵抗力,可選擇醛類、碘制劑消毒。凈化免疫抑制性疾病,尤其是雞傳染性貧血病。
(編輯:高真貞)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 799X(2016)07- 0079- 02
作者簡介:郝志香(1986-),女,河南輝縣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