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壽兵
[摘要]新課程改革不但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和過程.數學課堂教學學生良好情感的建立是大家都在認真研究的課題,人們結合自己的學科課程教學探討關注學生情感的意義、途徑和策略,促進了學科課程的教學,促進了學生學習的意義發(fā)展.
[關鍵詞]學生情感;課堂關注;策略思考
筆者曾在一非核心期刊上看到一篇關于意義性學習方面的論文,作者為蘇州大學學者張丹,讀畢此文,茅塞頓開.何謂意義性學習?在此不必予以贅述,但學生的意義性學習對我們大家都應當有所啟示,平時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在意義性地學習嗎?應當說還沒有.我們義在幫助著學生進行意義學習嗎?應當說也不完全,我們大都關注的是學生智力發(fā)展等非意義性的學習.對此,我們不得不去進行思考:建立學生良好情感的課堂教學已經到了非關注不可的地步.在此筆者談一談幾點自己的思考和實踐.
關注學生情感的數學課堂學生必須活躍
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似乎看到一些比較怪的現象:課堂學習中,手舉得沒有小學生那么高高,發(fā)言的聲音又是那樣的低低,可以想象的是發(fā)言也就沒有那么富有啟發(fā)性,當然也就出現正確率、創(chuàng)新力偏低的不正?,F象,是學生智力發(fā)展慢?否矣!結合平時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筆者發(fā)現其根源一是初中數學相比小學數學開始變得抽象起來,學生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二是課堂上顯得比較死板,尤其缺失的是學生互動合作探究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我們去通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建立起學生積極探究一個個數學概念的良好情感,實際上這也應當屬于意義學習的范疇,即利用相關手段幫助學生意義學習.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就要讓學生能夠說出勾股定理,學生能夠說出定理,用其解決比較簡單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也就顯得游刃有余,學生怎樣才能夠開口去說呢?筆者首先引領學生運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去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先讓他們在格線圖上進行畫圖操作實踐,要求學生在畫圖時邊畫邊進行思考.學生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并非就是比較簡單的思考,而是豐富意義上的聯想.學生所進行的豐富聯想,最后讓學生去交流所聯系到的內容,學生在交流中的氣氛顯得相當的活躍,有相互之間的爭執(zhí),也有相互之間的辯論;有心平氣和的斟酌,也有面紅耳赤的爭吵,這局面是何等的活躍,也引來諸多的反思,學生積累數學經驗的思維是廣泛的,簡單思維是永遠都缺乏其深刻性和發(fā)散性的,在平時的數學經驗積累中,必須讓學生的學習情感綻放探究的亮麗奇葩.
關注學生情感的數學課堂學生必須勤奮
一度時期以來,人們在強調學生快樂學習的前提下,似乎對一些良好的學習傳統(tǒng)有些不公,比如在一些教學科研的公開場合,人們開始對一些古之教育名言提出宣戰(zhàn).對“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千古名句不以為然,對“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勤奮之精神不以為然.竊以為這些都是當今教育的一種極端,學習需不需要勤奮當應沒有討論的必要,其關鍵是讓學生去怎樣勤奮的問題,無論是自主性地學習,還是愉悅性地學習,偏重于哪一邊都是沒有任何道理的.一味地強調學習的自主,讓學生去苦思冥想,是對學生學習時間的嚴重浪費,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不亞于謀財害命.一味地強調學生學習的愉悅,離開了合理的勤奮精神去支撐,那學生所能夠形成的數學思想也是寥寥無幾的,而學生的所謂可持續(xù)學習也是站不住腳的.所以,學生學習數學情感的關注,我們必須辯證一點,或者就是辯證一些,必須努力關注學生勤奮學習數學情感的建立,初中學生尤為重要.在此,作為教師在學生具體解決數學問題時,要有不達目的就永不罷休的教學理念.應當說現代教育技術業(yè)已得到比較普遍的應用,由此說,只要我們能夠去廣泛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呈現更為廣泛的學生、社會生活,那學生就會有著解決不了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現代技術是比較先進,學生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有的還顯得比較生疏,那探究起來也會經?;蛘呔褪翘幪幣霰?當讓學生解決如此之多的生活問題因碰壁而繞道走時,需要引領學生勇往直前.比如教學《軸對稱與中心對稱圖形》的內容時,筆者首先利用電子白板技術展示幾幅圖片,給學生帶來解決具體生活中數學問題之情境.這圖片既有軸對稱的圖片,也有中心對稱的圖片.而兩個圖形的特點則讓學生去相互切磋獲取,學生在相互切磋時,出現了障礙,有學生打起了退堂鼓,顯得相當的不耐煩,這是不思勤奮進取的前奏,不讓學生去打退堂鼓的潛意識,不直接去越俎代庖的潛意識驅使筆者,通過利用幾組對稱圖片播放的情境設計,通過學生對軸對稱概念、性質的回顧、復習乃至思考,比較理想地提高了學生對該問題的掌握程度,也為中心對稱與軸對稱概念的區(qū)別作了鋪墊.
關注學生情感的數學課堂學生必須合作
也許這是大家都看到的現實,初中學生似乎在學習上有些怪怪的,最主要的表現在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不強,即使是一些合作,所合作群體之間的合作關系也顯得不夠友善,這并非就是學生之間有些怎樣的矛盾,而是他們之間不但缺失合作的意識,也缺乏具體而實用的合作方法.所以,數學課堂學生良好情感的建立還應當包含著學生合作學習關系的妥善處理.因此,在平時的數學學習的活動中,筆者比較多地向學生講述諸多成名數學家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去探究數學成功的故事,讓學生知道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推理相關的數學公式,證明一些基本的數學幾何題,有時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語言,就能夠使你豁然開朗,這就像幾何圖形上作一條輔助線一樣,有了這條輔助線就可以使你的證明登上直通車,邁上快車道.學生聽后果然興起.筆者在探究數學問題時,多讓學生去表達,哪怕就是那些平時學習不起眼的學生,都讓他們去表現.因為比較多的教學現實讓我們感到,有時真理會在少數人的手里,有時一句看似極不中用的話語,可以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這不僅僅促使表述者的興奮,聆聽者也會興奮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情感往往就是在不介意處發(fā)射出光芒四射的活力的.事實上,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能比較好地減弱自身“教”的力量,則能夠去滋生學生“學”的能量,而學生的“學”如果能夠代替了教師的“教”,那么合作即是大見成效了.在這樣的多關注學生的合作學習下,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得以充分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解決數學問題的智慧和能力也同樣得以理想地發(fā)揮.這不但磨煉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意志,而且升華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思想,凈化著學生學習數學的心靈,與此同時,學生才能學到真正有價值的數學,才能獲取發(fā)展.
關注學生情感的數學課堂學生必須創(chuàng)新
陶行知先生曾在上個世紀的30年代說過如此涉獵創(chuàng)新教育的話語,先生說:“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
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這樣的話語對我們的啟迪意義是相當深刻的,告訴我們用腦對學習的意義,從關注學生情感的數學課堂看,真正讓學生去用腦可以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可是,在平時諸多的數學課堂,我們是在自不自覺地制約著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首先是我們有認識上的誤區(qū),總以為初中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上體現不出什么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創(chuàng)新完全可以說是大海里撈針;其次是創(chuàng)新教育上的盲區(qū),有些教師喜歡于亦步亦趨的教學模式,求的是穩(wěn),忌諱的是亂,要想實現真實意義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肯定是要出亂子的.因此,非但不讓學生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只要出現一些“胡思亂想”,馬上就會潑去冰涼的水,甚至是從頭潑到腳,這樣的數學教學是建立不起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情感的.陶行知先生也這樣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所以,在平時,對學生創(chuàng)新情感的建立,筆者將其看著重中之重,如讓學生分解因式a3-7a+6,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有學生把-7a拆成(-a)與(-6a)之和;有學生把-7a拆成a與(-8a)之和……課堂上沒有了教師灌輸式的精彩,卻出現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精彩.從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上,筆者看到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力量,看到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活力,看到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真諦,
總之,在課堂上關注到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并進行充分地激發(fā),所產生的學習力是無窮的,這比簡單地把知識教給學生重要得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