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戈,梁基源
(陽江市人民醫(yī)院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陽江醫(yī)院康復科,廣東 陽江 529500)
深靜脈放血療法治療下肢痛風性關節(jié)炎13例
陳戈,梁基源
(陽江市人民醫(yī)院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陽江醫(yī)院康復科,廣東 陽江 529500)
深靜脈放血療法;即時療效;痛風性關節(jié)炎
放血療法為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一種具有理想即時效果的治療方法,其多以外周淺表靜脈放血為主,但在實際操作中常常會有因淺表靜脈不顯露而操作困難,或放血量不夠等原因而致效果不理想的情況。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筆者采用在踝關節(jié)附近取點深部靜脈放血的方法治療下肢急性期痛風性關節(jié)炎,在能取得較大的放血量的同時,也取得滿意的即時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13例患者均來自門診,診斷為下肢痛風性關節(jié)炎,臨床表現(xiàn)為跖趾關節(jié)、踝關節(jié)紅腫脹痛,單關節(jié)發(fā)病。實驗室檢查血尿酸增高,肝、腎功能正常,類風濕因子陰性,抗“O”正常。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齡30~68歲;6個月~7年;發(fā)病部位跖趾關節(jié)8例,踝關節(jié)5例。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只采用深靜脈放血療法進行治療。放血位置:定位一:小腿外側部,外踝尖上6~10 cm,脛腓骨之間肌肉最高隆處,相當于絕骨穴稍前方的位置;定位二: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膝眼下8~12 cm,距脛骨前緣約2 cm肌肉最豐隆處,約在足三里穴外側肌肉最豐隆處。操作方法:定位后,皮膚常規(guī)消毒,用七號針頭快速刺入皮膚,然后垂直皮膚緩慢刺入,深度在針頭的1/2到3/4之間,并可小角度旋轉針頭,直到有血液緩慢流出。如無血液流出可退到皮下調整方向或重新定位操作,如有噴射狀隨脈搏搏動出血則需立刻出針并按壓針口2~3 min,止血后選擇另一定位繼續(xù)治療。用一有容量刻度玻璃器皿接放出的血,每次放30~50 mL。1次/d,兩次后觀察療效。
第一次治療,13例患者中9例一次絕骨穴附近放血點操作成功,2例第二次絕骨穴附近放血點操作成功,1例第三次足三里穴外側放血點操作成功。5例放血量在50 mL左右,8例放血量在30~40 mL。第二次治療,13例患者中12例一次絕骨穴附近放血點操作成功,1例第二次絕骨穴附近操作成功。13例放血量均在30~40 mL間。療效:痊愈(關節(jié)紅腫疼痛消失,功能活動正常)0例,有效(關節(jié)紅腫減輕,疼痛緩解)10例,無效(臨床癥狀及關節(jié)功能改變不大)3例,總有效率為76.9%。
放血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效果明顯,能減輕腫脹關節(jié)的內壓,促進關節(jié)周圍炎癥滲出物的向外排泄。深靜脈放血療法是在傳統(tǒng)刺絡放血療法的理論及應用基礎上總結、衍生出來的一種放血療法,與傳統(tǒng)的刺絡放血具有類似的理論基礎及功效,但與傳統(tǒng)(刺絡)放血療法相比,深靜脈放血療法放血的量更大,一般要求30~40 mL,其效果更快更好,大部分下肢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在每次治療后即能達到明顯緩解關節(jié)腫脹感及緩解疼痛的即時效果,易于為痛風患者特別是反復發(fā)作的痛風患者接受。
在筆者平時的臨床中,在排除禁忌證后常把深靜脈放血療法應用到一些具有下肢腫脹、麻木癥狀的疾病中,包括踝關節(jié)扭傷腫脹、中風后遺癥期下肢麻木等病中也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深靜脈放血療法其放血點主要以脛腓骨之間深部的脛前靜脈為主,操作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有刺中脛前動脈的可能性,因此需要與患者有更好的溝通及更多的操作經(jīng)驗。
[1]曠惠桃.中醫(yī)藥治療痛風研究概述[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5,21(2): 79-80.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1-32.
[3]姜貴云,楊曉蓮.痛風病的診斷評估與臨床特征[J].中國臨床康復, 2006,10(28):150-155.
[4]林廷拋.刺血結合中藥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9):14-15.
[5]吳峻,沈曉柔.刺一血治療前后微循環(huán)變化33例對照觀察[J].中國針灸,2001,4:11.
[6]王燕.刺絡放血療法探析[J].光明中醫(yī),2005,23(2):168-169.
R684.3
B
1003—6350(2016)09—1534—01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9.058
2015-12-11)
梁基源。E-mail:568821320@qq.com